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共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共1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6 21:0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1.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习目标
2.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3. 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全国现在有一亿几千万人,口粮在300斤以下,吃不饱肚子,全国的人均口粮也只有598斤,比1957年还少5斤。1977年全国农业人口人均月收入不到6元钱,实在是少得可怜。建国快30年了,还有要饭的,我们这些领导真是问心有愧。”——郑明武《希望田野:小岗村包产到户与中国改革开放起步》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温饱问题还没解决
2.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农村具有决定性意义。
3.农业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3.尝试:
在中央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开展。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推广:
5.意义: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②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为什么改革在小岗村
当时的小岗又是凤阳县中最穷的,属于“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全村只有20户农家,110口人;517亩农田,10头耕牛,几把犁耙。
1978年年夏秋之交,安徽省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安徽省约6000多万亩农田受灾,400万人口的地区人畜缺水吃,土地龟裂、塘底朝天,一些农民不得不赶着牲口迁移。
“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的生死契约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注:有土地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③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合作探究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几次调整?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依据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984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刊登
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单一公有制经济
国有企业政企不分
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提高
职工积极性
增强企业活力
(中心环节)
扩大企业自主权
管理体制: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中外合资企业)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改革前
改革后
3.内容
作用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特点: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提出过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1、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2、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3、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4.表现
经济体制
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意义:提高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乡镇企业发展
背景:人民公社的弊端;小岗村的困境
背景:单一公有制、企业没有自主权、平均主义
意义:提高企业职工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
含义: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
意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概况:1978年开始实施;1983年推广全国
概况:1992年,十四大提出;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概况:1984年开始,改变所有制、职权划分和分配方式,增强企业活力
含义: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四、课堂小结
1.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五、课堂检测
2.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