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与汉唐的 不 同, 宋朝更为
2020热播电视剧《清平乐》 北宋 宋仁宗赵祯
如果说唐朝是一轮辉煌的太阳,那么宋朝是一捧温婉的月亮,处处透着显示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的精致内敛之美。有宋300年以来,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拥有造极之世,有人说它是最具魅力的时代。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中国作家余秋雨
第6课
6
一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黄河流域——五代(相继建立)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地区——十国(先后并存)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武将擅权,政权分立
·周世宗改革
后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国,可惜未能完成而病逝于军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岁,由太后临朝。这种孤儿寡母的局面能维持多久……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主要事件
公元
960年
赵匡胤(yìn)
(宋太祖)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开封
赵匡胤(927-976),北宋开国皇帝。960年,赵匡胤谎报
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行至汴京东北陈桥驿时
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北宋建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方
南方
辽国
割据政权
在这两大问题中,你会首先解决哪一个?
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
观察地图,如果你是宋太祖,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2、统一策略:
2、统一策略:
宋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赵匡胤
赵普
对比北宋与唐朝的疆域图,说说有什么变化?
北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局面,但是多个政权并存。
979年,宋太祖之弟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在北宋周边还存在着辽、西夏、大理等政权。说明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雪夜访普图
太祖-赵匡胤
丞相-赵普
宋太祖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
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课后活动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力。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
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2)、夺其权
3)、制钱谷
贰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禁 军三衙掌兵
皇 帝控制军队
枢密院调兵
(2)统调分离
(3)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换将
驻 地
驻 地
换将
换将
驻 地
将1
将2
将3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军事上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东京
江陵
朗州
A军
B军
C军
甲
乙
丙
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2)、夺其权
3)、制钱谷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皇帝
宰相
事无不统
改
革
后
宰相
皇帝
参知政事
副相
枢密院
军政
三司使
财政
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取消节度使税收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课后活动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力。
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影响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官
皇 帝
中央集权
削弱
相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权
具体措施
2、由 政事堂、枢密院 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财政权。
1、设 参知政事 若干人,位同副相,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强化君权
材料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材料1: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消极:严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屡受周边政权的入侵;大量官职的设立,官员队伍的不断扩充,也使得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地方财赋的转移,造成了地方贫弱,
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了。
强干弱枝
守内虚外
课后活动
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宋代武将
宋代文臣
北宋为防止武将专权积弊重现,采取一系列措施夺取武将兵权。
因为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社会地位低下。
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的危害大。”
目的/原因:防止武将专权
2.有哪些重用文臣的表现?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时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且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易错易混点
压抑武将不等于轻视武备和军队建设。
3、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
措施(内容):
发展科举制表现: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发展科举制影响:
①在全国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②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③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局面。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②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代科举制大发展
材料1:唐代289年间进士及第者6427人,平均每年约22人。宋代319年间共录取进士35000余名,平均每年约110名,差不多是唐代的5倍。
——张晋藩、王超《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2:按唐制,士子进士及第后只是取得了任官的资格,还不能立即出仕,要做官,必须通过吏部主持的铨选。…代优待士人,只要进士及第,立即授官,名列高等的还可以授予高官。
——刘术永《略论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
材料3:宋代非科举出身者需逐级转官,科举出身者可越级转官。其科举高第者,往往不到10年即可升为宰相、副宰相。
——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下》
宋代科举图解:
县试 府试
院 试
童生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州 试
省 试
殿 试
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
第一名称会元
第一名称解元
宋1065年,正式定为三年一次。秋天进行州试(秋闱);第二年春天礼部主持的省试(春闱);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嘉佑二年(1057),欧阳修受命“知贡举”(科考主考官)。这年
的进士榜单,成为“千年科举
最闪耀的一榜”。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苏辙
程颢
苏轼
曾巩
4、影响:
积极:
①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③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科技发达、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消极:
①重文轻武,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
②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并增加了朝政负担。
三 王安石变法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原因)
冗官
冗兵
冗费
养兵、养官负担沉重,财政出现危机
对内:积贫
读材料,说说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材料一:“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宋)包拯奏报
材料二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2)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
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冗官”
军队不断膨胀
“冗兵”
(1)官俸、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
“冗费”
积贫积弱
王小波、李顺起义
契丹武士
西夏武士
宋辽 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崛起后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均告惨败。
辽逼迫北宋签订协议,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宋夏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屡战屡败。
双方达成和议,北宋每年给夏“岁赐”。
军事实力衰弱不振
对外:积弱
冗官冗兵冗费
积贫积弱
知识拓展
庆历新政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庆历三年(1043年)提出改革措施,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得到宋仁宗支持。范仲淹主持的这场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因反对派阻挠只施行了短短几个月,但北宋统治局面已经为之焕然一新,开了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宋仁宗
范仲淹
王安石
(1021-1086)
变法目的: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
(1048-1085)
王安石变法
2、王安石变法
(1)时间:
1069年
(2)人物:
(3)目的:
(4)内容:
宋神宗、王安石
经济、军事、教育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5)影响:
宋神宗
王安石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军事
教育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
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募役法
方田
均税法
农田
水利法
保甲法
科举改革、整顿太学
培养了革新人才,宣传了革新思想。
育才
王安石变法内容:
2、王安石变法
(1)时间:
1069年
(2)人物:
(3)目的:
(4)内容:
宋神宗、王安石
经济、军事、教育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5)影响:
①积极: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财政收入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宋神宗
王安石
②消极: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
据变法内容,说说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
变法结果: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是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王安石变法
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并谈谈认识。
王安石像
原因
认识
原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等
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勇于创新
保守派司马光
改革派王安石
君子之争
北宋的政治
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控制兵权
削弱相权
分散、削弱地方官权力
重文轻武的政策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统一中原和南方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