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教学计划
四年级备课组
一、学情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四年级共有6个班,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 绝大多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材分析
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
共分四个部分。
1、数的认识:第2单元“认识多位数”。
2.数的运算:第3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4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6单元“运算律”。
3.解决问题: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画图的策略寻找解题思路,并注意把列表、画图的策略结合起来应用。
4.数对的初步认识:第8单元“确定位置”。
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程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变化较大,本册的另一个主要内容就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共分两个部分。
1.图形的认识:第7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图形与变换:第1单元“平移与旋转和轴对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能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会运用数描述事物的特征,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探索并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探索常见平面图形特征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理解多位数的意义、比较大小,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等能力,发展良好的数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与难点
教材重点: 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平移与旋转和轴对称。
教材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用活新教材,深入开发例题资源,充分挖掘问题资源,合理利用习题资源。
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
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
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尊重学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8、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9、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10、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学科辅导
培优措施:
1.教学设计分层,给予这些孩子思维强度更大,更具深度的问题,注重数学思维的训练。
2.家校合作,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书写、审题、检查。
学困生辅导措施:
1.家校联系形成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辅导。
2.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树立学生的信心。
3.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尽量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乐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4.课后经常进行个别辅导和“一帮一”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督促他们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附: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课时 备注
一 2.22-2.26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4 4
二 3.1-3.5 单元练习1 认识多位数3 4
三 3.8-3.12 认识多位数4 4
四 3.15-3.19 单元练习1 三位数乘两位数3 4
五 3.22-3.26 三位数乘两位数4 4
六 3.29-4.2 单元练习2 用计算器计算2 4
七 4.5-4.9 用计算器计算1一亿有多大1单元练习1 3 清明节
八 4.12-4.16 解决问题的策略3 单元练习1 4
九 4.19-4.23 单元练习1 阶段练习3 4
十 4.26-4.30 运算律4 4
十一 5.3-5.7 运算律2 2 劳动节
十二 5.10-5.14 运算律4 4
十三 5.17-5.21 单元练习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 4
十四 5.24-5.28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4 4
十五 5.31-6.4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 单元练习1多边形的内角和1 4
十六 6.7-6.11 确定位置3、数字与信息1 4
十七 6.14-6.18 整理与复习3 3 端午节
十八 6.21-6.25 整理与复习2期末复习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