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端午的鸭蛋》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端午的鸭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6-22 15: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教与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反复朗读中感知课文,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
2.学会收集资料,简要概括资料内容,有条理发表见解。
过程与方法
采用诵读法,以合作探究和体验感悟的方式,让学生于平淡自然的语言中品味文章的韵味和情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与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与学难点
激励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珍惜传统文化。
教具准备
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 时:2
教与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向学生出示食物图片,让他们猜猜这些食品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味小吃。此环节激发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兴趣,培养归纳复述知识的能力。
二、出示目标:学生默读学习目标、把握目标要求。
三、同学们完成目标1:( 10分钟)
要求:同学们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把重点积累在积累本上。
方法与过程:
①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学法:边读边勾画生字词,注释中有的把拼音注在文中。
②组长组织小组内合作解决疑难。(每位同学指出自己标出的生字,会的同学帮助解决,组内都不会
的记在积累本上。组长分配生字,同学们分头查阅,用最短的时间互助解决。)
③检测与反馈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门méi( ) jí( )贯 xiāo( )药 大jīn( )
车yìn ( ) yān( )渍 城huáng( )庙 手 wàn( )
náng( )萤映雪 门kǎn( ) jiáo( )石灰 系( )百索子
用酒和( ) 掉色( ) 苋( )菜 络( )子
(2)结合原文句子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囊萤映雪:
莫名其妙:
(3)结合本课所学词语,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要有具体语境。


教法:组长和语文课代表抽查批改(1)(2),组内传阅(3),老师随机抽查批阅
四、组长组织同学们完成目标2。( 13分钟左右)
建议学习过程:
①小声读课文巩固生字。要读的正确、流利,把握文章内容。
②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章内容。要读出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
③组长根据本组实际情况组织朗读检测,并点评。
④回顾文章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文意,并说说作者对端午的鸭蛋为什么难以忘怀?工整地写在下面。


五、浏览课文,完成目标3。
要求:独立完成目标,在积累本上列出文章写作提纲(8分钟),然后小组交流。有兴趣的同学可到黑板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针对本课学习或本节课目标的学习,自由表达见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
一、出示目标(学生默读导学目标、把握目标要求。)
二、按要求完成学习目标
要求:同学们安静地默读文章,参考学案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方法指导独立批注;每位同学批注文本不少于三处,要表达清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15分钟)完成后组内互相阅读批注,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问。把有价值的观点或语言做好积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黑板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法:汪曾祺作为一代语言大师,非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究语言艺术,他曾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些在文中都有具体的体现。同学们可以从老师建议的几个方面去品味批注:
①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②找出运用方言的词句。
③找出具有幽默感的词句。
④找出平淡朴实运用口语的句子。
⑤找出含义丰富的词句。
建议学习过程:
①同学们安静、独立地完成目标。并标记学习中的困难。( 15分钟)
②小组内互相阅读批注,可以给其他同学补充、校正。
③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难。
④组内共同完善至少三处优秀批注,工整地整理在课文的空白处。
⑤班内质疑、解疑。
⑥展示学习成果。(可用板书、口语表达、讨论补充等方式)
三、教师或学生小结。
学生自由谈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教师与学生进行补充。
四、达标测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门槛( ) 腌蛋( ) 车胤( ) 门楣( ) 苋菜( )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曾经沧海难为水:
莫名其妙:
囊萤映雪:
3、《端午节的鸭蛋》选自作者,江苏高邮人,, 家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
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 ( http: / / www.21cnjy.com )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5、文中引用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请你写一段话,用上这句诗。
6、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苦读书的故事,除车胤“囊萤映雪”之外,请你再简要写出两例:
7、阅读理解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注明: “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 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 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已并丕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 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 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肃然起敬:                              
颜色: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对高邮咸鸭蛋出名的原因,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高邮大麻鸭是著名鸭种,鸭多,蛋也多   
B.高邮人善于腌鸭蛋
C.高邮鸭蛋是双黄蛋            
D.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好吃中看
(4)不能说明高邮鸭蛋出名的一句是:(   )
A.外地人对高邮人“肃然起敬”   
B.上海店铺必特别标明“高邮鸭蛋”
C.古书上有关于高邮鸭蛋的记载  
D.高邮鸭蛋确实好吃,别处鸭蛋不能比
(5)为什么“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
                                  
(6)文中画线句可否删去 为什么
                                 
(7)你怎样理解作者贬别处的鸭蛋“发干,发粉,人口如嚼石灰”
(8)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课后拓展:(作业)
汪曾祺先生笔下端午的鸭蛋如此让人神往。 ( http: / / www.21cnjy.com )揭开记忆的一角,尘封的岁月里留下了我们每个人金光灿灿的童年,请把你印象最深的童年时代的物件或经历记下来,模仿课文第一段的写法,写一篇小短文,300字左右。(写在日记本上)
附:板书设计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端午 的 鸭蛋
端午的风俗 家乡的鸭蛋
家乡的风俗
珍爱并传承
语言:平淡有味,地方特色,淡淡的幽默
六、学后记:
教后记:
答案解析:4、C 7、⑴ 恭敬、重视、另眼相看 质地
⑵高邮鸭蛋名闻遐迩 (3)C  (4)D 
(5)我认为只称道鸭蛋是小瞧了家乡人:高邮可称道者尚多,岂止一鸭蛋哉!
(6)删去 亦可,不删为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一个我并“不喜欢”、又“不会做事”的文人却也在书中辑录了高邮鸭,足见高邮鸭蛋深受人爱,声名远播 ②这“随意”之笔,体现着作者的行文风格 
(7)用夸张的贬斥反衬高邮鸭蛋的精美可口,幽默而生动 
(8)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