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6【配套WORD文档】每课一练+章末测试: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6【配套WORD文档】每课一练+章末测试: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4-14 14:30:58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基础过关]
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中最适合低山丘陵地区的是 (  )
A.轮作 B.修筑梯田
C.保护性犁地 D.防风林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2·1·c·n·j·y
3.很多国家将植树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因为植树造林是防止________的最佳措施(  )
①水土流失 ②地面沉降 ③土地荒漠化 ④大气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的防护林带主要有 (  )
①水源防护林带 ②水土保持林带 ③防风固沙林带 ④薪炭林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5~7题。
5.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________ (  )
A.1% B.20% C.19% D.21%
6.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7.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8.在我国南方山地和丘陵的土地利用中,应该 (  )
A.发展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
B.发展畜牧业
C.大力发展林业,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D.积极发展建筑材料业
[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图片,完成9~11题。
9.上图中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片④的主要功能是 (  )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涵养水源 D.净化空气
11.为减少西北地区风沙对耕地的侵蚀,应大量种植图片________中的防护林带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13题。
①全家老少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蹂躏\\土地在呻吟\\风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毫不在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但水源不足,是这地方唯一令人望而生畏的缺陷。地下水位相当的深,因此井就成了无价之宝。——玛·金·罗琳斯《一岁的小鹿》www.21-cn-jy.com
③山下良田苦不多,耕来山顶做旋螺。——《山行杂诗》
12.文字________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3.文字③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 (  )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 D.地面塌陷
14.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应表”,完成下列问题。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5~70
80 75~60~50 98~90~80
≥90 70 100~95~90
注 ①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研究所对黄土高原的研究成果。②减水减沙率是相对于裸荒坡而言的,荒坡植被覆盖率小于10%。③减水减沙率的三个数值分别为高值、平均值、低值。④减水减沙率主要为小区域数字。21教育网
(1)由表格中可看出,植被覆盖率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流经该地的河流径流量越________(大或小),河流对土壤的侵蚀能力越________(高或低)。这充分说明了植被具有____________的作用。21cnjy.com
(2)假设黄土高原上有A、B、C三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A地的植被覆盖率在40%左右,B地的植被覆盖率为60%,C地的植被覆盖率在10%以下。则流经B地的河流的径流量最多是流经C地河流径流量的________,最少是流经C地河流径流量的________;流经A地的河流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平均是流经C地河流侵蚀作用的________。21·cn·jy·com
1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干湿地区来看,我国以水田为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________________;草原主要分布在哪一种干湿地区:____________。
(2)D处土地生产力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人们随心所欲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遭受到破坏,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中C处良田大量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B处耕地缩小的原因是 。
(4)今后应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C处应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处山地丘陵可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稳产、高产。
答案
[基础过关]
1.B 2.B 3.C 4.D 5.C 6.B 7.B 8.C 
[能力提升]
9.C 10.C 11.A 12.A 13.B 
14.(1)小 低 保持水土 (2)70% 40% 50%
15.(1)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2)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3)风蚀、沙漠侵吞 水蚀、土地次生盐碱化,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4)畜牧业,退耕还牧,更好地发挥牧业优势 林业,积极扩大森林覆盖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
[基础过关]
经过多年努力,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煤炭液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的实施。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将“煤变油”基地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原因是 (  )
A.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丰富 D.接近原料产地
2.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www-2-1-cnjy-com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目前,我国石油储备一期四个基地(浙江镇海、浙江舟山、青岛黄岛、辽宁大连)已基本建成。正积极推进石油储备二期基地建设。据此完成3~4题。2-1-c-n-j-y
3.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
①确保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 ②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 ③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21*cnjy*co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首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国防安全的需要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石油工业发达的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下列由于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
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
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
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
6.下列采矿过程中的哪一环节能造成水污染 (  )
①采掘 ②运输 ③废矿石堆放 ④表土剥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洗选时排出的含碳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据此完成7~8题。21·cn·jy·com
7.下列所述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 (  )
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
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
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污染
8.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  )
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
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
C.生产煤矸石砖
D.对煤矸石进行洗选,采出其中的含碳成分
[能力提升]
结合“我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预测表”(单位:亿吨),完成9~1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9.未来十年我国 (  )
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未来十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 (  )
A.乙烯 B.小排量汽车
C.合成树脂 ` D.合成橡胶
11.表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 (  )
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开发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华商报》榆林2008年12月15日讯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地和林地随处可见大小不等的裂痕,其中几处的地裂大约有几百米长,宽度约10厘米,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高差为30厘米左右的断层。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www.21-cn-jy.com
12.耕地和林地出现裂缝的原因是 (  )
A.煤矿的地下开采 B.煤矿的地上开采
C.地震 D.暴雨
13.下列措施可以避免这些裂隙出现的是 (  )
A.植树造林 B.采空区回填
C.保护好地表土层 D.地下水回灌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某地煤矿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物下压煤超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48亿吨,其中村庄下压煤占2/3。迄今为止,每开采万吨煤炭塌陷农田0.2公顷,全国每年塌陷农田2万公顷,开采造成的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量大面广,平均每开采一吨原煤需要排放两吨污水。
(1)材料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山东的哪个地区 (  )
A.鲁西北 B.鲁西南
C.胶东半岛 D.黄河三角洲
(2)该煤矿地区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请你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15.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Mt:百万吨)
年份 2000 2010 2020 2050
国内需求量(Mt) 200 300 400 500
国内供给量(Mt) 160 170 180 100
供需缺口(Mt) 40 130 220 400
资料来源:《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
材料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进口量超过50 Mt以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 Mt,国家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来保证石油安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三 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
(1)未来15年内,我国石油需求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加速度________(超过或低于)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到________年后,所需石油的50%以上依赖进口。21教育网
(2)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写出我国最重要的输油路线。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
(4)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答案
[基础过关]
1.D 2.B 3.A 4.D 5.A 6.D 7.D 8.C
[能力提升]
9.D 10.B 11.C 12.A 13.B 
14.(1)B
(2)环境问题:采矿产生地面沉降,甚至塌陷;产生粉尘、废渣等环境污染,占用耕地。
措施:①回填采空区;②有计划采矿,禁止乱挖乱占、破坏耕地;③对矿区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矿区的自然环境。21cnjy.com
15.(1)超过 2020
(2)输油路线: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或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2·1·c·n·j·y
(3)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因为进口石油主要来自西亚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受到严重威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①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能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③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资源勘探,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章末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
A.煤 B.石油 C.地热 D.油页岩
2.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森林资源 D.矿产资源
3.全球最主要的煤带分布的大陆是 (  )
A.美洲 B.非洲 C.欧洲 D.南极洲
4.对非可再生的资源来说,“开源”的最好办法是 (  )
A.限制利用 B.寻找新资源
C.禁止开采 D.综合利用
继煤、石油、天然气后,能源“家庭”又出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燃冰”,它是天然气在100多个大气压、-10℃的条件下与水形成的水合物,其储量极为丰富,且目前开发技术已日益成熟。据此完成5~6题。21教育网
5.“可燃冰”生成在 (  )
A.南北两极 B.海底
C.地壳内部 D.地幔内部
6.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
A.取代所有核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B.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C.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D.部分代替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下图表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8.在能源消费构成中,下列国家中能源①居首位的国家是 (  )
A.瑞士 B.法国 C.中国 D.英国
9.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类认知水平提高了
B.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C.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
D.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人类面临矿产资源匮乏与枯竭的威胁
10.采矿会造成水土流失是因为 (  )
A.小煤矿的采煤效率太低,浪费严重
B.为了挖煤人们采用轮荒等耕作制度
C.采矿破坏了地下含水层的正常运行
D.露天煤矿建设中,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植被
11.下列灾害与煤炭开采无关的是 (  )
①干旱 ②地面断裂 ③水土流失 ④寒潮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我国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破坏的最主要表现是 (  )
A.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
B.次生盐碱化
C.城市和公共建设用地
D.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西部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据此完成13~14题。
13.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年底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耕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而集中
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14.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生态环境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第15题。
15.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2006年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约为1 580亿吨。2006年的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约为39亿吨。世界石油储采比(石油可采储量与年产量之比,反映石油资源的状况及可供采的年限)由2003年41.0年减少到2006年的40.5年。
材料二 2006年世界各地区石油可采储量、储采比、消费量统计表
地区 可采储量占世界比例(%) 储采比 消费量占世界比例(%)
北美 4.7 12.0 28.9
中南美 9.0 41.2 6.1
欧洲和前苏联地区 12.0 22.5 24.9
中东 61.7 29.5 7.2
非洲 9.3 31.8 3.4
亚太地区 3.3 14.0 29.5
材料三 北京时间2011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1年3月19日晚,欧盟及美国等国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全球石油价格大幅震荡。
材料四 2011年2~3月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1)判断石油资源的性质类型,并说明为了降低石油耗竭速度,提高石油储采比,人类可以采取的对策是什么。21cnjy.com
(2)说明2011年3月11日至3月25日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特点,并分析其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21·cn·jy·com
(3)下列措施可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是 (  )
①加快发展新能源 ②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单位GDP能耗 ④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重化工业比重www.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分析内蒙古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3)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答案
1.C 2.D 3.C 4.D 5.B 6.D 7.B 8.D 9.D 10.D 11.D 12.A 13.C 14.B 15.B2·1·c·n·j·y
16.(1)非可再生资源。 适度开发,平衡生产;改进技术设备,提高石油利用率。
(2)先降后升。 下降原因:日本经济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是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地震导致消费量减少。上升原因:利比亚是重要石油生产国,战乱导致石油生产和出口量下降。
(3)A
17.(1)剥离表土及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
(3)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基础过关]
1.下列景观图片中的地理事物,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中国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发现了一种名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环保新能源,预计十年左右能投入使用。这是中国首次在陆域上发现可燃冰,从而成为继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上通过国家计划钻探发现可燃冰的第三个国家。下列关于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冰属于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属于新能源、非可再生能源
C.可燃冰存在的范围比较广
D.可燃冰在不久的将来可完全可以替代煤、石油等矿产能源
3.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森林资源 B.天然气资源
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
4.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上生长的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5.有关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矿产资源的特征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
B.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多,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大
C.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D.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6~7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些采矿人员无视《矿产资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纷纷涌入国家规划的矿区,把完整的大矿区、大矿带,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小矿,乱采滥挖,使矿体从地表到深部,都被搞得支离破碎。2·1·c·n·j·y
材料二 我国南方某地,铜矿资源丰富。为了炼 ( http: / / www.21cnjy.com )铜,人们无休止地毁林开矿,加上当地其他一些自然原因,从这以后,泥石流危害严重。地面被冲刷出的沟谷多达上百条,使30%以上乡镇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www-2-1-cnjy-com
材料三 我国有许多多种矿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生在一起的矿床,但人们采矿时往往只采一种,抛弃其他有用成分。如采铅锌矿时,就把与之共生的硫铁矿(化工原料)抛弃,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
6.材料中所述目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
A.进口矿产,后续资源不足
B.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C.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开采较为困难
D.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增加了运输的负担
7.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做到 (  )
A.进口矿产,减少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B.集中开采富矿,关闭贫矿
C.大力开采海洋矿产资源,禁止开发陆地矿产资源
D.制止破坏矿产资源的恶劣行为,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8.我国矿产资源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  )
A.多伴生矿,易于综合利用
B.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但集中成片,可建立区域性矿产基地
C.矿产资源丰富,但资源不能配套
D.有色金属、稀土矿、煤及一些金属矿储量丰富
[能力提升]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9~1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9.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10.下列关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
A.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
B.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
C.滥占耕地现象已不存在
D.城市用地紧张,房价不可控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据此完成11~12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国家 储量(%) 产量(%) 消费量(%)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 51 3 20
1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
因是 (  )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1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21教育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3.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3)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是我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鱼米之乡”,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地区种植稻米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种植蔬菜、花卉的面积在上升,请分析其原因。
14.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 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结合下图,完成问题。21cnjy.com
(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针对水资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乙图)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根据对东线调水路线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21·cn·jy·com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区域 水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人口占全国的比重 耕地占全国的比重
外流区 长江以南地区 80.4 53.5 35.2
长江以北地区 14.7 44.5 59.2
内流河地区 4.9 2 5.6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28 124亿立方米,2002年我国用水量为5 497亿立方米,不到全国的水资源总量的1/5,但缺水已成为对工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1)试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是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资源危机对我国农业、城市生产和生活、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答案
[基础过关]
1.C 2.B 3.A 4.B 5.B 6.B 7.D 8.D 
[能力提升]
9.D 10.A 
11.C 12.B 13.(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2)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措施: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因此当地农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转为大规模生产需求量大、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
14.(1)水资源短缺;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低。
(2)A河段。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船舶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陆地面积狭小;虽然降水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缺乏。www.21-cn-jy.com
15.(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污染严重
(2)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 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 不合理利用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以及流域植被和湿地的毁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危及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如农田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灾、人畜饮水困难;影响我国城市生产生活如城市供水不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如水体污染、河川断流、城市地面下沉、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等。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