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6【配套WORD文档】每课一练+章末测试: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3-2014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6【配套WORD文档】每课一练+章末测试: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4-14 14:36:3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章末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能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重新归还到环境中去,具备该功能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
2.池塘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
①虾 ②藻类 ③浮游动物 ④小鱼 ⑤大鱼
A.②—①—④—⑤—③ B.②—③—①—④—⑤
C.③—①—④—⑤—② D.②—①—③—④—⑤
读“某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粗箭头表示 (  )
A.呼吸作用 B.物质和能量的传输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 D.食物链
4.该生态系统示意图中,表示消费者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据此回答5~6题。
5.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
①土地沙漠化 ②土壤盐碱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 ②严重超采地下水 ③蒸发量突然增大 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各河流 (  )
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
8.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
A.斑点状荒漠化圈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9.该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持水土 D.保护农田
10.我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人类活动破坏后,产生的后果有 (  )
A.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剧增 B.物种增加
C.冬季平均气温升高 D.雾日增多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  )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 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
12.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乱砍滥伐
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13.造成野生动植物短时间内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选择
B.物种退化
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对野生动植物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中国气象报》2010年11月27日讯:27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凌晨3时许,安徽省安庆市区出现罕见的“泥雨”天气,很多车辆都被浇得灰头土面。该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显示,前日晚8时左右外地不明具体来源的、巨大范围可吸入颗粒物侵入该市上空。据安庆市环保局介绍,这已是今年该市下的第二场“泥雨”。据此完成14~15题。21cnjy.com
14.你认为安庆地区26日的“不明具体来源的、巨大范围可吸入颗粒物”最可能是 (  )
A.森林资源匮乏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沙尘
15.该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
①强风 ②沙源 ③不稳定的天气 ④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遭到破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综合题(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公元3世纪以前,楼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只看到距塔里木河河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默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21教育网
材料二 在新疆塔里木河沿岸,分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胡杨林带。千百年来,胡杨林和塔里木河相依相偎,形成一条绿色长廊,紧紧锁住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急于扩张的沙舌。长期以来,人们堵坝扒堤,引水漫灌,砍伐了大片胡杨林,发展了农牧业生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近20年来,流动沙丘步步逼近,蚕食着绿色走廊,大风、沙尘暴天气常席卷全疆,上千农牧民举家迁徙,沦为“生态难民”。
(1)楼兰为什么会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2)分析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
(3)该地区的胡杨林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什么作用?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内蒙古高原在历史上为草原畜牧区。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世纪以来人口剧增,垦草种粮面积不断扩大,使该地变为农牧交错区。滥垦、过度放牧、滥樵,大面积破坏了草原植被。内蒙古坦荡的高原地貌,具有冬春季干旱与大风同期,地表物质组成疏松等潜在的荒漠化因素,在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下形成土地荒漠化。土壤风蚀、风化使地表有机质被不断吹失,造成土壤肥力严重下降。据测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部7旗、县,旱作耕地每年吹蚀表土l厘米的土地有32万公顷。由于连续严重风蚀,开垦50年左右的耕地已是砾石遍地,片状流沙堆积、灌丛沙堆密布,成为不能再种粮食的荒漠化土地。
材料二 西部改造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
材料三 新疆达坂城的风力发电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的荒漠化过程。
(2)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图中的空白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并说明该系统如何实现“树多—草多—畜多—粮多”良性循环的。21·cn·jy·com
A.增加粮食产量
B.喂养牛羊
C.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
D.提高经济效益
E.粪肥
(3)过度樵采是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材料三说明西北地区怎样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
答案
1.C 2.B 3.B 4.B 5.A 6.A 7.B 8.A 9.C 10.A 11.C 12.C 13.D 14.D 15.D www.21-cn-jy.com
16.(1)塔里木河给楼兰地区带来丰富的水源,大片胡杨林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发展了绿洲农业,使之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2·1·c·n·j·y
(2)自然原因:南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带荒漠分布广,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人类活动的原因: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地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自然资源,引水漫灌,使塔里木河流量锐减,造成大片胡杨林枯死;人们无节制砍伐胡杨林,毁林开荒,使森林资源衰竭,淡水资源匮乏,沙漠不断扩张,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楼兰古城的消失。
(3)胡杨耐盐碱、生长快,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在该地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等环境功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7.(1)在牧区草场或农牧交错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满足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和经济增长的需要,随意开垦,破坏了地表原有的植被和土壤结构,土壤风蚀、风化使地表有机质被不断吹失,开垦出的耕地变得砾石遍地,片状流沙堆积、灌丛沙堆密布,成为不能再种粮食的荒漠化土地。
(2)第一横排自左向右:C、A、D;第二横排:B;第三横排:E。
在多风沙的地区,实行“林草田”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林”可防风固沙,“豆科牧草”养畜固氮,畜粪还田。这样在循环过程中既可增加粮食、畜产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保护农田、保持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21·世纪*教育网
(3)开发新能源,西北地区可以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还可以通过开发农村小水电、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
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
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
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2.下列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森林破坏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南丘陵
B.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及新疆等地
C.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
D.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
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读图,完成3~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  )
①a—饲料 ②b—养禽 ③c—秸秆 ④d—发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有利于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③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④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012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联合国设立“生物多样性日”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最大限度地开发生物资源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确保世界粮食安全
D.禁止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
6.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么快的灭绝速度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不断增长 ②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生物进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世界上建立了很多基因库,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维护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B.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
C.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D.防止特有基因流失他国
8.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
C.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理象,所以我们人类不必杞人忧天
D.物种数量为500万~5 000万种,物种丰富,所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会对人类产生影响
[能力提升]
读下图,分析回答9~1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9.该图表示的主题是 (  )
A.天然气资源的分布
B.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
C.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分布
D.森林资源的分布
10.图中A、B两地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 荒漠化
C.草场退化 荒漠化
D.荒漠化 水土流失
1973年长江沿岸刀鱼产量为3 750 ( http: / / www.21cnjy.com )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10年80吨,2011年12吨。2012年长江刀鱼开捕已经超过20天,镇江渔民却一点收获也没有。由于产量稀少,当下刀鱼卖到最高8 000元的单价,冲上了天价的宝座。据此回答11~12题。
11.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  )
A.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
B.刀鱼生长周期长,目前处于幼鱼阶段
C.长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鱼生长
D.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12.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  )
A.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
B.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D.增加氮磷饵料投放量,使刀鱼生长加速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是造成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很大作用
D.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后会有新的物种产生,所以人们应该顺其自然
14.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结合下图及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是________,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是________。21cnjy.com
(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____________。
(4)从材料中分析,黄土高原能源资源丰富,在能源基地建设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5)从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来看,今后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关键是________。
15.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多国政府计划在挪威北极圈内一个偏远孤岛上开凿一个巨大的储藏库,存放农作物种子,人们称之为“末日仓库”。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
(1)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末日仓库”属于________保护。
(2)简单说出建设“末日仓库”的原因及意义。
答案
[基础过关]
1.D 2.D 3.B 4.A 5.B 6.A 7.C 8.B 
[能力提升]
9.C 10.D 11.D 12.C 13.D 、
14.(1)土质疏松 多暴雨 耕地减少 河床淤积
(2)轮荒 开矿
(3)保塬、护坡、固沟
(4)交通运输 水源紧张
(5)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15.(1)迁地
(2)原因;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种农作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意义:保护农作物的基因多样性,保证农作构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基础过关]
1.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体叫做 (  )
A.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态平衡 D.生物圈
2.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者几部分组成 ②人用双手创造了世界,所以人在生态系统中是生产者 ③消费者是那些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 ④分解者指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21cnjy.co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在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 (  )
①桑 ②基 ③蚕 ④鱼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4.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  )
A.种群 B.群落
C.食物网 D.生态系统
5.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平衡是指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上的平衡
B.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平衡
C.滥伐森林会破坏生态平衡
D.严重污染环境,也会破坏生态平衡
6.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  )
A.物质和能量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自我调节能力 D.分解者
7.滥伐森林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
A.河流含沙量增大 B.地下水位持续上升
C.土壤肥力增加 D.河流水位下降
8.下列人类活动,属于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  )
A.滥捕青蛙 B.采集野果
C.开采矿藏 D.修筑道路
[能力提升]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9~12题。
9.该图中的各地理要素可以构成一个 (  )
A.生物个体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10.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该区域中的各种生物可构成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  )
A.2 B.3 C.4 D.5
12.该系统中最长的食物链包含________类生物种群 (  )
A.2 B.3 C.4 D.5
13.19世纪中期,墨尔本动物园从英国运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24只澳大利亚没有的兔子供人观赏。不料,1863年动物园失火,幸免于难的兔子逃到草原上大量繁殖,造成了澳大利亚严重的生态灾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1教育网
(1)兔子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的原因是什么?
(2)兔子对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影响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不引进兔子的天敌对付兔子的原因是什么?
(4)袋鼠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袋鼠皮制成品价格高,因此被大肆捕杀。出售袋鼠皮制品和肉制品,是否合理?为什么?21·cn·jy·com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70年,在美国开巴高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467平方千米的土地范围内,生活着4 000多头鹿,同时有少量美洲狮和狼在此活动。人们为了繁殖更多的鹿,便开始捕杀狮和狼,到1924年,这两种肉食动物几乎绝迹,鹿群迅速繁殖到10万头。可是经过两个年头,鹿群减少到6万头,到1939年只剩下1万头。www.21-cn-jy.com
(1)写出开巴高原上的食物链。
(2)1924年鹿群迅速繁殖、数量大增的原因是什么?
(3)狮和狼绝迹以后,鹿群数量又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说明该食物链上狮和狼的主要作用。
15.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___________(生产者或消费者),猫头鹰属于
______________(生产者或消费者)。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2·1·c·n·j·y
答案
[基础过关]
1.A 2.C 3.C 4.D 5.A 6.C 7.A 8.A 
[能力提升]
9.D 10.A 11.A 12.D 
13.(1)澳大利亚没有兔子的天敌,没有严寒的冬天,食物丰富,有利于兔子的繁殖。
(2)兔子吃掉了大量作为畜牧业基础的牧草,同羊争食,对牧羊业不利
(3)可能会引起新的生态破坏。
(4)不合理。由于地质历史原因,澳大利亚无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野生哺乳动物,袋鼠是其特有动物,是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袋鼠要保护,大肆捕杀会令其锐减,甚至灭绝;当然,过多时应有计划的捕杀,以保持草原生态系统内动植物种类、数量的相对稳定,保持生态平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1)草—鹿—狼—狮
(2)狼和狮被大量捕杀,鹿群失去天敌
(3)鹿群数量太多,破坏了草场,因饥饿而死
(4)控制鹿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15.(1)生物的组成和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的比例相对稳定;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而形成食物网;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关系。
(2)自身调节
(3)生态: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低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基础过关]
1.图示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 (  )
A.毁林开荒,森林大量减少
B.草场退化
C.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D.生物多样性骤减
2.我国很多地方森林资源锐减,主要原因是 (  )
①采伐速度过快 ②疏林地多 ③基本建设 ④采矿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大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但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四省中,广泛分布着以毛竹、杉木为主的速生用材林的是 (  )
A.山东 B.江西
C.海南 D.甘肃
5.近年来,提倡多树种搭配建设防护林的根本目的是 (  )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B.美化林区环境
C.降低植树成本
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读“全球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6~7题。
6.造成图中A、G地区荒漠化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
A.位于内陆,降水稀少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锋面、气旋活动频繁
D.沿岸寒流的影响
7.下列关于土地荒漠化防治对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让植被自然生长,恢复自然界原貌
B.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营造“生态工程林”
C.控制牲畜数量,减轻草场载畜压力
D.控制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数量
8.土地荒漠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它有一系列的“前兆”。下列不是荒漠化“前兆”的是 (  )
A.地表反射率降低
B.主要动植物物种丧失
C.土壤紧实度下降
D.植被覆盖率下降
[能力提升]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原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9~10题。
9.导致内蒙古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高度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
①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②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 ④降水集中,多暴雨 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因此,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12~13题。21教育网
12.关于物种灭绝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地球历史上由于物种灭绝,生物的种类在不断减少
B.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C.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在500万年
D.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
13.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
A.遗传多样性 B.数量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结合材料和“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21cnjy.com
(1)图中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区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它仅见于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存仅30多只,主要生活在坝王岭林区。
材料二 新华社巴黎2006年11月28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电: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登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物已经达到10 954种,其中动物达5 423种,植物达5 531种。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1/3、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1/4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此外,与1996年统计数据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 059种上升到2 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 978种上升到2 133种,爬行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2)以海南黑冠长臂猿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案
[基础过关]
1.B 2.B 3.D 4.B 5.D 5.D 6.A 7.B 8.A
[能力提升]
9.B 10.C 11.B 12.A 13.B 
14.(1)水土流失(或生态破坏) 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等
(2)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劲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植被破坏
(3)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的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
(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15.(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锐减)。
(2)西双版纳森林破坏严重、人类的捕杀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