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驿路梨花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B.《阿长与<山海经>》以作者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贯穿全文,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了阿长的形象。
C.《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误会和悬念,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
D.《伟大的悲剧》是英国作家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五人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3.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中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在个性、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表现出邓稼先身上那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奉献精神。
B.《驿路梨花》中作者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从侧面衬托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C.《紫藤萝瀑布》由回想旧日的藤萝花,到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
D.《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选出各组短语中不同类的一项。( )
A.参观博物馆
B.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C.穿山走林
D.告诉主人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蹦开(bèng) 驿路 幽闲 菌子(jùn)
B.歇脚(xiē) 瑶族 寨子 燃起(rán)
C.麂子(lù) 昆仑 黑炭 扛起(káng)
D.漆黑(qī) 花辨 火塘 撵走(niǎn)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练习。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 ),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1)写出文段中加点汉字的读音。
恍______惚 香气四溢________
(2)依次在文段中两处括号内填入的词语应是( )
A.安然 散步 B.香甜 漫步 C.安然 漫步 D.香甜 散步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为解决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2015年6月,重庆市政府实施了“暖冬计划”。该计划实施范围是全市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21个区县995所学校,受益学生21万余名。主要措施包括购置安装油汀、碳晶墙暖电热饭、暖风机、硅晶电热膜等取暖设备,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空调,不宜安装取暖设备的学校提供御寒所需衣服、鞋子、手套等物资。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投入8700多万元为山区农村学生创造出安心学习的温暖环境。学生张薇说:“现在教室安了油汀,像春天一般温暖。冬天再也不用提火盆上学了,手也不长冻疮了!”
材料二:“暖冬计划”实施后,孩子们出于好奇,一下课就争先恐后地去触摸取暖设备,容易烫伤手或触电。老师一方面要担心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担心取暖设备的保护。
(1)根据材料一,简要介绍什么是“暖冬计划”。(50字以内)
(2)根据材料二,按要求设计一个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3)张薇同学想给重庆市政府写一封感谢信,但又怕同学们说她出风头。要打消她的顾虑,你该怎么说。
四、现代文阅读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8.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1)原来她还不是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洁白的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驿路梨花处处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10.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加点词的作用)
11.文章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实际上是一语双关。请你谈谈作者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花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四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2.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和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是想让后来得到帮助的人们感激自己。
B.选文中我和瑶族老人都误认为领头的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建造者。
C.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梨花和解放军战士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即语言描写来揭示悬念,塑造哈尼小姑娘形象。
13.选文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4.结尾处的“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含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15.驿路梨花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爱莲说》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B.《阿长与<山海经>》以作者儿时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贯穿全文,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了阿长的形象。
C.《驿路梨花》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误会和悬念,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
D.《伟大的悲剧》是英国作家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五人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答案】D
【详解】D.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选项中“《伟大的悲剧》是英国作家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的表述不准确,故选D。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缺少主语;删去“由于”,同时将“建成了”中的“了”改为“的”;
C.搭配不当;将“加强”改为“提高(提升)”;
D.否定词使用不当;删去“不”;
故选A。
3.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中将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在个性、品质等方面进行对比,表现出邓稼先身上那种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奉献精神。
B.《驿路梨花》中作者对小茅屋由外到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从侧面衬托茅屋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周到。
C.《紫藤萝瀑布》由回想旧日的藤萝花,到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在比较中表现时代影响和社会变迁。
D.《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答案】C
【详解】C.《紫藤萝瀑布》由赞美眼前的藤萝花,到回想旧日的藤萝花。故选C。
4.选出各组短语中不同类的一项。( )
A.参观博物馆
B.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C.穿山走林
D.告诉主人
【答案】C
【详解】A、B、D都是“动宾”结构,C是“动宾+动宾”结构。
5.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蹦开(bèng) 驿路 幽闲 菌子(jùn)
B.歇脚(xiē) 瑶族 寨子 燃起(rán)
C.麂子(lù) 昆仑 黑炭 扛起(káng)
D.漆黑(qī) 花辨 火塘 撵走(niǎn)
【答案】B
【详解】A.“辨”应写为“瓣”;C。“麂”应读为“jǐ”;D。“幽”应写为“悠”。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练习。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 ),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 ),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1)写出文段中加点汉字的读音。
恍______惚 香气四溢________
(2)依次在文段中两处括号内填入的词语应是( )
A.安然 散步 B.香甜 漫步 C.安然 漫步 D.香甜 散步
【答案】(1) huǎnɡ yì
(2)B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
①恍惚:指精神游离在外,不能集中;神志不清,思考能力下降。“恍”读huǎng,意思是不清楚;不真切。
②香气四溢:香气四处飘溢;亦指良好的情操为很多人知道,美名传播很远。“溢”读yì,意思是水满而外流。
(2)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安然:没有顾虑;很放心;香甜:又香又甜,也指睡得很安稳;散步:指为了锻炼或娱乐而随便走走,漫步徘徊,有时也指尤其为了炫耀而缓慢步行;漫步:指悠闲地随意走。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选文“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可知,第一空选择“香甜”;结合“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可知,第二空选择“漫步”;
故选B。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为解决山区高海拔地区中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2015年6月,重庆市政府实施了“暖冬计划”。该计划实施范围是全市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公办幼儿园21个区县995所学校,受益学生21万余名。主要措施包括购置安装油汀、碳晶墙暖电热饭、暖风机、硅晶电热膜等取暖设备,少数有条件的学校可安装空调,不宜安装取暖设备的学校提供御寒所需衣服、鞋子、手套等物资。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投入8700多万元为山区农村学生创造出安心学习的温暖环境。学生张薇说:“现在教室安了油汀,像春天一般温暖。冬天再也不用提火盆上学了,手也不长冻疮了!”
材料二:“暖冬计划”实施后,孩子们出于好奇,一下课就争先恐后地去触摸取暖设备,容易烫伤手或触电。老师一方面要担心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还要担心取暖设备的保护。
(1)根据材料一,简要介绍什么是“暖冬计划”。(50字以内)
(2)根据材料二,按要求设计一个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主题:
活动形式一:
活动形式二:
(3)张薇同学想给重庆市政府写一封感谢信,但又怕同学们说她出风头。要打消她的顾虑,你该怎么说。
【答案】(1)示例:“暖冬计划”指重庆市政府为山区高海拔地区的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安装取暖设备或提供御寒物资,确保学生温暖过冬的计划。
(2)示例:活动主题——安全取暖,从我做起。活动形式——举办“安全取暖”知识讲座。开展“安全取暖”手抄报比赛。
(3)示例:张薇同学,你是“暖冬计划”的受益人,知恩图报,表达感谢是应该的,这并不是出风头。你就不要有这样的顾虑了,好吗?
【详解】试题分析:⑴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材料,理清层次,按要求筛选信息,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⑵要有以下要求:活动主题(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活动内容的可操作性要强。须围绕如何安全使用和保护取暖设备、保障自身安全等方面来设计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
四、现代文阅读
驿路梨花(节选)
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②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③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④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⑤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⑦“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⑧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⑨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8.结合语境,指出选文三个画线句中“梨花”的不同含义。
(1)原来她还不是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洁白的梨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驿路梨花处处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作用是什么?
10.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加点词的作用)
11.文章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实际上是一语双关。请你谈谈作者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
【答案】8. 哈尼姑娘梨花 自然界的梨花 既指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象征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9.插叙。作用是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也歌颂了那些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10.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行礼时小姑娘们的惊慌(惶恐),表现了小姑娘的天真活泼。②运用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因梨树林挡住而突然发现小姑娘的感觉又写出了小姑娘动作轻快、天真活泼的神态。 11.“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用“驿路梨花”作标题的含义是:(1)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2)梨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歌颂了雷锋精神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解析】8.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及作用分析。
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内在含义。
结合第⑦段“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可知“原来她还不是梨花”中的梨花是哈尼族小姑娘梨花,是她经常来照看这座小屋。
结合第⑨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可知“那洁白的梨花 ”中的梨花指的就是作者看到的梨树上开的花。
结合语境和对文本内容可知,“驿路梨花处处开”中的梨花则一语双关,既指梨树上开得洁白美丽的花,也指解放军叔叔身上和哈尼族小姑娘身上助人为乐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结合全文的标题及内容来看,“梨花”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将所有的人和事联系到一起,同时文中的梨花还象征着雷锋精神,是文章主旨的所在。
9.本题是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
结合第⑤段“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可以看出这里主要交代了房子的来历,以及房子的照料者和这样做的原因,这在行文的过程中插入这一回忆,属于插叙。结合文中“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这段文字为下文赞美这群人的雷锋精神作铺垫,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歌颂发扬雷锋精神的人”这一主旨。
1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这句话写小姑娘们因瑶族老人行大礼而惊慌蹦开的情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小姑娘们比作小雀,“蹦开”写小姑娘们的动作敏捷轻快、活泼可爱的特点。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闪”指突然显现,这一动词与前文“梨树丛中”可知,梨树林的茂盛,遮挡了小姑娘,再加上前文“我们正在劳动”可知当时并没有注意,给人猝不及防的感觉,体现了哈尼族小姑娘的活泼可爱,充满了朝气。
1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和引用诗句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
用“驿路梨花”作标题,一语双关,“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驿路梨花”既是哀牢山瑶族地区自然界的梨花,又是解放军、梨花姑娘等美丽精神的象征,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在一起,和谐一体;“梨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文章一线贯穿,文脉清晰。
“驿路梨花处处开”是陆游的诗句,以此结尾,从结构上看,与题目“驿路梨花”和开头对梨花的描写相照应,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题:雷锋精神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②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花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③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④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⑤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⑥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⑦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⑧“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⑨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四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2.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和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是想让后来得到帮助的人们感激自己。
B.选文中我和瑶族老人都误认为领头的哈尼小姑娘是小茅屋的建造者。
C.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梨花和解放军战士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D.选文主要通过对话,即语言描写来揭示悬念,塑造哈尼小姑娘形象。
13.选文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方式。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4.结尾处的“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什么含义?
【答案】12.A 13.第⑥段属于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建造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和梨花姑娘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情节曲折生动。 14.表层含义是指小茅屋所在的地方,到处开满了梨花,很美丽。深层含义是指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处处传扬。
【解析】12.A.根据第①段“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可知,我们和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的原因是向哈尼小姑娘学习,为人民服务;
故选A。
13.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第⑥段“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建造者);“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交代了解放军建茅屋的原因;“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交代了茅屋的照料者;体现了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品质,赞颂了雷锋精神,便于升华主旨;结构上,插叙是文章内容完整且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曲折生动。
14.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根据第⑨段“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四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可知,“驿路梨花处处开”表面是指小茅屋所在的地方,到处开满了梨花;
本文主要写哈尼族女孩像解放军叔叔建造茅屋一样学习雷锋,甘愿做一个无名英雄,热心助难路人的事迹,歌颂我国人民帮助人民,展示雷锋精神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发扬光大。小说结尾,洁白盛开的梨花与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融为一体,梨花成了助人为乐的人物群体的象征。“处处”意思是在各个地方、方面,在所有地方。文中很多人都拥有助人为乐精神,如“我”、瑶族老人、哈尼族姑娘、解放军叔叔等,“处处开”点明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意思;所以“驿路梨花处处开”深层含义是指以梨花姑娘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处处传扬。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