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老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老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17: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王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概括故事大意。
合作探究,感知老王的形象,理解“愧怍”的含义。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合作探究,感知老王的形象,理解“愧怍”的含义。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
默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播放有关平凡人物创造出感动事件的相关视频。
同学们,平凡的生活也有大感动。而且往往是平凡的小人物最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触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老王》,感知这个普通而温暖的故事,了解为什么杨绛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课前奠基
作者介绍
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原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员。1935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先生一同留学英、法等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70年下放河南省息县干校在菜园劳动。1972年回北京。文革后继续研究翻译外国文学,并从事散文创作。著有论文集《春泥集》、散文集《干校六记》和译著《唐吉珂德》,长篇小说《洗澡》与张炜地《古船》一同被列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初选作品集。
相关人物:钱钟书,字默存,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和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作品之一,堪与茅盾《子夜》媲美的长篇小说《围城》。
背景探知
文章创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记录了自己与老王之间交往中的几件事,对自己进行了自我批判与反思。文章中的事件发生时间是“文革”时期,杨绛和丈夫钱钟书被认为“反学术权威”而被批斗。但是,老王却不受任何歪风邪气影响,尊重作者夫妇,与其友好相处。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主默读课文,阅读过程中,把握好字音词义。
字音
惶恐(huáng) 取缔(dì) 攥(zuàn) 凑合(còu)
荒僻(pì) 骷髅(kū lóu) 塌败(tā) 镶嵌(qiàn)
翳(yì) 愧怍(kuì) 滞笨(zhì) 伛(yǔ)
降格(jiàng) 门框(kuàng) 侮辱(rǔ)
词义
伛:弯曲。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强笑:勉强微笑。
愧怍:惭愧。
再读课文,为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1-4):交代老王的身份和生活情况以及“我”与老王的交情。
第二部分(5-7):回忆“我”与老王交往的三件事。
第三部分(8-21):老王临终前给“我”送香油和鸡蛋。
第四部分(22):抒发“我”对老王的怀念和愧疚。
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作者与人力车夫之间的往事。
深入解读
再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在文中找出老王的信息,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老王
身份 蹬三轮的单干户
外貌 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情况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家庭住址 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破的小屋
文中写了有关老王的哪几件事?
明确:
老王给“我”家送冰
老王载钱钟书去医院看病
老王“文革”期间生计困难
老王临终前从医院回来给“我”送香油和鸡蛋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老王的形象。
明确:老实厚道、善良淳朴、孤独贫困。
板书
老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
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王的生活是“苦”的,但他的心是“善”的。这节课,我们重点探寻一下老王的“苦”与“善”。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老王“苦”在那里。
明确:
身体之苦:“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生活之苦:“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精神之苦:“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课文中又在哪里体现老王的“善”。
明确:主动给“我”家送冰
送钱钟书上医院(“文革”期间杨绛一家是被批斗的对象。)
临终前送“我”香油和鸡蛋
课文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对老王不好吗?找出相应的证明材料。
明确:杨绛一家对老王是好的。
善:坐老王的车,照顾生意。
女儿送鱼肝油给老王
坚持给老王车费
关心老王生活
老王送东西,坚持给钱
深入探究
老王为什么要从医院回来后专门来送东西?
预设:老王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平时受到杨绛很多照顾,所以想要报答她们。香油和鸡蛋在当时是非常贵的东西,尤其对于生活拮据的老王来说,这是对他来说最好的回礼。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想着回报对方,体现出了老王的善良、淳朴、知恩图报。
我为什么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1)老王来送“我”香油和鸡蛋时,因为害怕,“我”没有叫他坐下来喝口茶水,没有察觉到老王快要去世了,以至于那天成为了最后的诀别。
老王将“我”当成一家人,可是每次帮忙时“我”和最后一次送礼时都给他钱,没有给予老王相应的感情和平等的对视。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有关老王的几个交往片段,刻画了一个低微、善良、仁义、老实的不幸者形象。表现了“我”对老王的关心、同情、尊重以及怀念,在课文最后隐匿地表达关怀不幸者的思想。
拓展延伸
“不幸者”不只是指老王一个人,还包含了社会上其他底层人物,老王只是其中的一个。作者借这篇文章回忆与老王的往事,抒发自己的愧疚,进行自我审判与反思,其实也在呼吁大家多关心这些“不幸者”。
小结与板
老王(不幸者)
苦 善
课堂作业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老王”吗?分享出你的故事。
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出老王的肖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