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堂同步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堂同步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7 00: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堂同步练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它被誉为“百戏之祖”,有着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糅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它”是( )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2.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由此可见,京剧形成的特点是( )
A.因循守旧 B.迎合权贵 C.兼收并蓄 D.雅俗共赏
3.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曹雪芹
4.《红楼梦》因思想性强、艺术性高而享誉世界。小说中贾宝玉“毁僧谤道”,痛恨“八股”,偏爱“杂书”。据此判断,该小说的思想性体现在( )
A.禁锢独立思考 B.维护封建礼教
C.追求个性解放 D.吸取众家之长
5.“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下列小说章回的标题,出自《红楼梦》的是( )
A.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C.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D.贾宝玉品茶桃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6.《红楼梦》是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它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 )
A.战争和政治腐败带给人民痛苫 B.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C.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D.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7.被尊为“雅部”的昆曲在国家养、文人捧、皇上听的情况下,却在晚清被京剧取代了主流戏曲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昆曲( )
A.蕴涵更高艺术价值 B.得到西方人的认可
C.符合晚清政治需要 D.日益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9.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 )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B.阻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C.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 D.符合了闭关锁国的要求
10.毛泽东曾说:“(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他意在说明这部小说( )
A.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B.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
C.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D.背景广阔、情节复杂、人物众多
11.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形式的小说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长篇小说,现多被改编为影视剧。明清小说大放异彩的社会原因是( )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 B.外来文化深刻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文化
C.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以写小说为考题 D.当时的统治者爱好小说
二、阅读理解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不仅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这充分显示出它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极高的文学价值,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小说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本明清时期著名的小说。
材料二:明清时期,市民文化不断发育.成长。纵情游乐已经成为富裕市民的一大消遣方式,而普通市民和手工业者则往往在休息、娱乐和喜庆的场合咏唱山歌,编排戏文,藉以自娱。在这一时期,固定的营业性戏园开始出现。其唱腔靡靡可听,其内容以情爱为主,反映了市井细民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戏剧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在发展过程中有何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D 6.D 7.D 8.A 9.A 10.A 11.A
12.答:(1)特点: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极高的文学价值。(任答三点)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任答一点,符合史实即可)
(2)原因:明清时期经济繁荣;戏剧迎合了市井生活的需求和市民文化的审美;固定的营业性戏园等设施的出现。
(3)相似之处:都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深受民众喜爱;都有经典作品传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