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20: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季之美》说课稿
说教材:《四季之美》是一篇散文诗,它拥有诗的情绪和幻想,也有散文的形式和内涵,给人以美和想象。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选择了她认为四季中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以独特的审美角度辅之细腻的动态描写来咏唱四季不同的美。本文诗意含蓄,娴静委婉,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对五年级学生培养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此指引下再结合以上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体会作者细腻的情感。(重点)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尝试仿写。(难点)
3.指导背诵课文段落。
说教学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下面我将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导入环节,我会先引导学生回忆作者的写作顺序,即春夏秋冬的顺序,再通过填空的形式回忆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时间(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从这些细微的时间差别上,初步体会作者感受的细腻。
二、精读体会
在复习的基础上,我将首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第一自然段。作者眼中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用上“先……慢慢地……最后”的句式来回答,在通过分析关键字“泛、染、飘”,感受天空颜色的变化。同样的天空在作者眼中是变化的、动态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趣。朗读指导上我主要抓住叠词来引导,如“一点儿一点儿”说明色彩的变化是缓慢的,朗读时也要放慢语速,“微微”表示颜色很淡,要轻读;“红紫红紫”的颜色很浓郁,要重读来突出;如此引导后再读,学生的感情一定会更加丰富。
本文选取的景物在生活中都很常见,但是在作者的眼中、笔下却独有韵味。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将要求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笔下的独特景物,并且完成以下表格。(略)在交流中,我将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在选取景物时的独特视角,如未选“月夜”而选择“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以及后文中并不讨常人喜欢的“乌鸦”和与冬天寒冷气质完全相反的“熊熊的炭火”,再通过对于文中关键语句的分析和体会,感受作者笔下富有生命的动态的画面,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通过朗读将这些画面展示出来。作者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描写格外细腻,将“黄昏”还分成了“夕阳斜照”和“夕阳西沉”两个时间点,壮观的“归鸦”“雁群”与细微的“风声”“虫鸣”相呼应,在教学时我也将指导学生借助具体的景物背诵段落的方法。
接下来,我将引导学生迅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找一找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提炼关键词,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不高。但除此以外,作者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感情极其细腻,非仔细品读不可体会,因此我将着重打磨课堂的评价语,通过教师的语言一点点将作者的感情渗入到课堂中,浸润到学生的心中,帮助体会。
三、课堂练笔
在作业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课堂小练笔。景物的动态描写是本文的特色之一,结合课后题目,我设计引导学生写一写下雨时池塘的情景。首先,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我会出示一段视频,引导学生从景物的颜色、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选一个方面写几句句子。接着出示本课中带有叠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试着在刚刚写的句子中加上一两个叠词,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句子。最后要求在课后完成这一段写话。
说板书:为了更清晰地把握课文内容,我特设计如下板书
春 黎明 色彩美
夏 夜晚 迷人
四季之美 秋 黄昏 感动、心旷神怡
冬 早晨 和谐
独特韵味 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