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统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6分)
1.画条形统计图的直条( ),项目之间的距离应( )。
①可粗可细 ②长短不一 ③粗细一样 ④相等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③②
2.在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4厘米长的直条表示60人,用( )厘米长的直条表示165人。
A.2 B.4 C.8 D.11
3.下图是四(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含主食)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时每格表示( )人比较合适。
最喜欢的早餐 豆浆 果汁 牛奶
人数 18 12 24
A.1 B.3 C.5 D.10
4.一个饲养场养鸡400只,鸭200只,鹅120只,在制作条形统计图时,表示鹅的直条高6厘米,那么表示鸡的直条高( )厘米。
A.10 B.20 C.12 D.15
5.红红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结果如下:
水果 苹果 香蕉 桃子 草莓 西瓜
人数(人) 8 12 5 7 10
从统计图汇总可以看出,红红调查了( )名同学。
A.40 B.41 C.42 D.45
6.早餐的重要性你知道多少,按时吃早餐对于身体好处多,长期不吃早餐,对于身体的危害十分大,所以大家一定要按时食用早餐。下图是四(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含主食)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时每格表示( )人比较合适。
最喜欢的早餐 豆浆 果汁 牛奶
人数 18 12 24
A.1 B.3 C.5 D.10
7.如图是张璐某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成绩。
如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某日,淘气家的室内气温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
B.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
C.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
二、填空题(16分)
9.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是用0.5厘米表示40人,那么4厘米应表示_____人,在这个统计图上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60人,那这个直条的高度应是_____厘米.
10.这是小明同学课前统计的我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统计表:
项目 踢足球 跳绳 丢沙包 其他
人数/人 18 15 22 16
我班同学最喜欢________体育运动。
11.一根钢筋,如果把它锯成3段,要锯8分钟;如果把它锯成9段,要锯( )分钟。
12.某农户承包的柑橘园,近5年的种植面积如下:如果4平方米的产值大约是200元,2005年该农户承包的这个柑橘园年收益为________元。
13.从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数量的( ).
14.图中有________条不同的线段.
15.125个98可以看作100个125减去( )个125。
16.星期天,圆圆随父母去旅游,先游览了A景区,后又游览了B景区,如图是出发后各时刻圆圆离家路程统计图。
(1)他们_____时到达A景区,停留了_____小时,_____时到达B景区,停留了_____小时。
(2)B景区离圆圆家的路程是_____km。
(3)他们下午_____时开始返回,下午_____时到家。
三、判断题(10分)
17.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
18.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
19.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
20.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
21.条形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
四、计算(10分)
22.
计算108×2+778 488+575+212 125-25×4
五、解答题(48分)
23.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双语小学某学生小丁同学记录了一壶水加热过程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并把它制作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1)未加热时,水温是________℃。
(2)烧开这壶水(达到100℃)用了________分钟。
(3)从第________分钟到第________分钟水温上升的比较快。
(4)如果继续加热到第10分钟,水温是________℃,请你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24.下图显示的是某班20人在“献爱心”活动中捐图书的情况,该班级人均捐了多少册书?
25.某车间计划20天完成5400个零件,现在要提前5天完成,实际每天必须做多少个零件?
26.如图是贸易公司2018年各月利润情况折线统计图,请观察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月的利润最多,是 万元; 月的利润最少,是 万元;
(2)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 万元;
(3)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上升, 月到 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4)分别求出第一季度每月的平均利润和下半年每月的平均利润。
27.四年一班同学喜欢的课外读物如表
课外读物人数/人 性别 作文选 漫画书 故事书 科普书
男生 5 30 28 24
女生 4 25 35 20
(1)请根据表格数据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喜欢________的男生最多,喜欢________的女生最多。
(3)喜欢________的学生最多,喜欢________的学生最少。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8.请你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下面是某校六年级(2)班去年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图,可惜被撕掉了一部分.已知:这个班数学期末考试的及格率为96%,成绩为优秀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36%,成绩为良好的人数比成绩为优秀的人数多。
请你算一算:
(1)该班一共有_____人参加了这次考试。
(2)其中成绩达到优秀的一共有_____人。
(3)成绩为良好的有_____人。
29.为了召开联欢会,小胖和小丁丁采购了一些水果,苹果有90个,是梨的2倍,苹果比梨多多少个?
30.为配合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倡议,小枫和小楠就学校所在的社区开展了“我经常选择的出行方式”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每人只能选择一种出行方式),并将调查结果分析整理后,做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你结合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小枫和小楠一共随机调查了多少人?
(2)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有多少人?
(4)若该社区约有15000人,请你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估计该社区有多少人会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参考答案:
1.C
【解析】在横轴上,适当分配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在纵轴上,根据数据大小的情况,确定单位长度
【详解】画条形统计图的直条粗细应一样,项目之间的距离应相等。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制图时应该严谨。
2.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60除以4计算出1厘米长的直条代表的人数,然后用165除以1厘米长的直条代表的人数即可。
【详解】60÷4=15(人)
165÷15=11(厘米)
故答案为:D
【点睛】熟练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B
【分析】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画条形统计图时,若每格表示1人,条形图中三列依次是18格、12格和24格,格数太多,不够简洁。若每格表示3人,条形图中三列依次是6格、7格和8格,格数适中,比较简洁。若每格表示5人,条形图中三列依次是不足4格、2格多,不足5格,这样表示数据不精确。每格表示10人时,也是不能准确表示数据。
【详解】画条形统计图时每格表示3人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点睛】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根据给出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每个表示数量,从而使条形统计图能准确表示数据,还更加简洁。
4.B
【详解】400÷(120÷6)
=400÷20
=20(厘米)
故答案为:B
5.C
【详解】将喜欢各种水果的人数加起来就是调查的总人数8+12+5+7+10=42。
故答案为:C
6.B
【分析】用喜欢每一类早餐的人数分别除以同一个数(尽可能最大),并且使它们的计算结果没有余数,那么画条形统计图时,就用这个数表示每格的人数比较合适。
【详解】18÷2=9;12÷2=6;24÷2=12
18÷3=6;12÷3=4;24÷3=8
18÷6=3;12÷6=2;24÷6=4
但是选项中没有6,因此画条形统计图时每格表示3人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可知:一组数的平均数应该比这组数中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所以①和④不对,张璐跳绳的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面,所以②的值应该偏低。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图可知,④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多,所以不对;
①比张璐所跳个数都少,所以也不对;
张璐所跳个数大部分在②的上方,所以②的值偏小一些,②错。
图中能表示张璐这一周内每天30秒跳绳平均成绩的虚线是③。
故选:C
8.B
【详解】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
A.7时到14时室温逐渐升高,14时起室温逐渐降低。因此,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说法正确。
B.相邻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时间是4小时,因此,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说法错误。
C.当天室内最低气温是7°C,最高气温是21°C,因此,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9. 320 2
【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固定的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本题中0.5厘米表示40人,看4厘米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度代表的人数就行了,用160人除以每个单位长度代表的人数,看有多少个单位长度,然后乘以这个单位长度的厘米数就行了.
【详解】由题意知,4÷0.5×40=320(人)
160÷40×0.5=2(厘米)
故答案为320,2.
10.丢沙包
【详解】略
11.32
【分析】锯成的段数和次数之间的关系:段数=次数+1。
【详解】8÷(3-1)×(9-1)
=8÷2×8
=4×8
=32(分钟)
故答案为:32
【点睛】本题考查了锯木头问题,关键是理解段数和次数之间的关系。
12.30000
【详解】2005年该农户承包的这个柑橘园的面积:600平方米
200÷4×600=30000(元)
13.多少
【详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是能很清晰的看出不同数量的多少,据此解答.
14.13
【分析】不同的线段指的是左右两个端点至少有一个是不同的线段,由图可知,共有13条不同的线段.
【详解】由图可知,线段有:AB、AC、AD、AE、BC、BD、BE、CD、CE、DE、GC、GF、CF,共13条不同的线
故答案为13
15.2
【分析】98可以看成(100-2)
【详解】125×98
=125×(100-2)
=125×100-125×2
=12500-250
=12250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了乘法分配律,灵活拆数会让计算变简便。
16. 9:00 1 11:00 3 140 2:00 4:00
【详解】(1)由统计图观察可知,他们在9:00到达A风景区,10:00离开,所以他在风景区玩了10:00﹣9:00=1小时,11:00到达B风景区,14:00离开,所以他在风景区玩了14:00﹣11:00=3小时;
(2)由统计图观察可知,他们到达B景区的路程是140千米;
(3)根据观察可知他们14:00开始返回即是下午2:00,16:00到家,即是下午4:00。
故答案为:9:00,1,11:00,3,140,2:00,4:00
17.√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在折线统计图中,线段越陡的说明变化越大。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绘制条形统计图:①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③画出横、纵轴:根据纸张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横轴跟纵轴(射线),并在交点处写上0,然后注明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还要写上单位);③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④在纵轴上,根据数值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⑤画图:按照数据大小,在与水平射线互相垂直的射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详解】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这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9.√
【详解】略
20.√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21.×
【分析】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而条形统计图只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所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是解题的关键。
22.3154;1100;116
【分析】108×22+778,可将108拆成(100+8)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488+575+212-175,运用交换结合律,进行简算
125-25×9÷25,可以将“×9”和“÷25”交换下位置再计算。
【详解】108×22+778
=(100+8)×22+778
=100×22+8×22+778
=2200+176+778
=3154
488+575+212-175
=(488+212)+(575-175)
=700+400
=1100
125-25×9÷25
=125-25÷25×9
=125-9
=116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数的简便计算,同级运算交换位置时,要将数字前的符号整体交换,我们称之为带着符号搬家。
23.(1)10;(2)9;(3)6;9(4)100
【分析】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横轴表示烧水用的时间的变化,纵轴表示水的温度的变化;进而根据折线的情况和横轴与纵轴上的数据解答问题。
【详解】(1)未加热时,水温是10℃;
(2)烧开这壶水(达到100℃)用了9分钟;
(3)从第6分钟到第9分钟水温上升的比较快;
(4)如果继续加热到11分钟,水温是100℃。
作图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4.(2+8+4+4+2)÷5=4(册)
【详解】略
25.360个
【分析】先求出实际需要的天数,用工作总量÷实际需要天数。
【详解】5400÷(20-5)
=5400÷15
=360(个)
答:实际每天必须做360个零件。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数四则应用题,注意运算顺序,需要加小括号,计算时要仔细。
26.(1)十;50;四;20
(2)4
(3)四;十;一;四
(4)26万元;43万元
【详解】(1)十月的利润最多,是50万元;四月的利润最少,是20万元;
(2)运用12月份的利润减去11月份的利润即可求出问题:44﹣40=4(万元)
答:11月和12月的利润相差4万元。
(3)四月到十月的利润持续上升,一月到四月的利润持续下降。
(4)把1至3月份的利润加起来,再除以3即可求出第一季度每月的平均利润;,用7、8、9、10、11、12月份的利润加起来,再除以6即可求出下半年每月的平均利润。
(32+25+21)÷3
=78÷3
=26(万元)
(36+40+48+50+40+44)÷6
=258÷6
=43(万元)
答: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是26万元;下半年的平均利润是43万元。
27.(1)
(2)漫画书;故事书
(3)故事书;作文选
(4)喜欢作文选的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5﹣4=1(人)(答案不唯一)
【详解】略
28. 50 18 22
【详解】(1)2÷(1-96%)
=2÷0.04
=50(人)
(2)50×36%=18(人)
(3)18×(1+)
=18×
=22(人)
29.45个
【分析】先求出梨的数量,再用苹果的数量-梨的数量即可。
【详解】90-90÷2
=90-45
=45(个)
答:苹果比梨多45个。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数四则应用题,计算时要仔细。
30.(1)200人
(2)18%
(3)80人
(4)6000人
【分析】(1)通过观察两幅统计图可知,骑自行车的有6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根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解答。
(2)选择其他方式出行的有36人,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
(3)把调查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根据减法的意义,用减法求出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4)把该社区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人数占总人数的40%,根据一个数乘百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详解】(1)64÷32%
=64÷0.32
=200(人);
答:小枫和小楠一共随机调查了200人。
(2)36÷200
=0.18
=18%;
答: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8%。
(3)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人数占总人的:
1﹣32%﹣18%﹣10%=40%;
200×40%=80(人);
答:选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有80人。
(4)15000×40%
=15000×0.4
=6000(人);
答:该社区有6000人会择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点睛】本题考查扇形统计图和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