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练习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史铁生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1.选文描写“我”运用的方法有( )(多选)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2.选文中的母亲这样忙碌的原因是( )
A.刻意地冷落“我”,让“我”忘记出去玩的约定。
B.家里需要做的家务活太多了。
C.让“我”明白不出去玩是有原因的。
D.在“我”面前树立一个能干的母亲形象。
3.“我”既然有理,为什么不直接提示母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现了母亲的腿长和“我”身材矮小。
B.这句话表现了“我”的年幼无知,只会捣乱。
C.这句话表现了“我”的焦急和母亲的忙碌。
D.这句话表现了“我”对差点儿被母亲的腿绊倒这件事的印象深刻。
阅读短文。
鹤之舞表演大会(节选)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这边的山丘上,鹿儿们耸立着美丽的鹿角,在为表演欢呼。
那边的山丘上,各种鸟儿兴奋地歌唱着、跳跃着;狐狸家族也来了,他们光亮的皮毛把一小片空地都染成了红色。尼尔斯和阿卡找到大雁们,他们已经收到了他们俩打败灰老鼠的消息,所以看到他们俩便立刻围上来表示祝贺。
乌鸦的花鼓舞揭开了表演的序幕,红嘴松鸡们也开始抖搂他们美丽的羽毛,接着,兔子表演了杂技,鸟儿们唱起了美妙的歌曲。目前来看,这场游艺大会似乎进行得非常顺利,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很兴奋,但是接下来却发生了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原来,狐狸斯密尔也来到了这里,但他不是来观赏动物们的表演,而是来报仇的。正当黑琴鸡和红嘴松鸡在场上较量着的时候,斯密尔悄悄从队伍里溜了出来,突袭了雁群,而且咬死了一只大雁。斯密尔的做法触犯了大会的规则,遭到了动物们的一致谴责。最后,为了告诫所有的狐狸,也为了让动物们都认识到斯密尔的错误,狐狸家族里最年长的狐狸亲自把斯密尔的右耳咬了下来,并把他赶出了狐狸家族,同时永远不许他再回来。斯密尔苦苦哀求,可是他犯的罪太严重了,所以没有动物愿意原谅他。就这样,只剩下一只左耳的斯密尔灰溜溜地离开了。
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有好多动物都沉浸在黑琴鸡和红嘴松鸡的表演中,所以并没有觉察。松鸡的表演一结束,马鹿们开始登场表演他们的角斗。当演出气氛达到高潮的时候,舞会上的主角——鹤群上场了。他们缓缓地出现在空中,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之后,便动作潇洒、姿态优美地降落在山丘中间的空地上。他们先是张开翅膀,半飞半舞地前进,接着便快速地扭动身体,形成一片缥缈的灰色舞影,给人一种宛如置身仙境的感觉,简直美极了。所有的观众都看得如痴如醉。
(选自《骑鹅旅行记》)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恐怖——( ) 观赏——( ) 谴责——( )
6.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1)各种鸟儿兴奋地歌唱着、跳跃着。( )
(2)他们光亮的皮毛把一小片空地都染成了红色。( )
7.用“ ”把描写鹤群表演的句子画下来。
8.这场游艺大会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请你简练地概括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汤姆有几个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哈克的父亲是个酒鬼,从不管他,他就成了个无依无靠、游手好闲的“野孩子”。在镇民眼中,他是个无赖,而孩子们都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伙伴。汤姆把当海盗的想法告诉了哈克。哈克说海盗都是些胆大的人,他们约定半夜到墓地去试试胆量。
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胆量得到了检验,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中“偷”来的食物,叫上哈克来到密西西比河边,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镇上的人们找了他们好几天,急坏了,怎么也不见孩子们的踪影,渐渐地绝望了。星期日,镇民们在教堂为他们三人开追悼会。当人们悲情难抑之际,牧师发现三个调皮鬼若无其事地走进教堂,来到亲人的面前。
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混在旁听席中的乔埃大惊,落荒而逃。汤姆和哈克成了小镇的英雄。
汤姆的冒险心一刻也没有消失过,他知道传说中海盗都会把金银财宝埋藏在干枯的老歪脖树下,他和哈克要去寻宝。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两个强盗商量着要把这些金币一同藏到“二号十字架下面”,这些话被藏在楼上的汤姆和哈克听得一清二楚。
9.《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________的代表作。小说以____________为线索,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10.选文写了汤姆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次历险。
11.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 )
A.足智多谋,没有同情心。
B.对现实环境持赞同态度。
C.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D.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12.通过学习本文,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我和老师有个秘密
①10岁的时候,我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②母亲为我那15块钱的学杂费和书本费整整准备了三年,此时,我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经在念中学了,其实他们学杂费的零头都要比我一年的学费还要高,但母亲为了不让我的哥哥姐姐们耽误学业,她只好一年又一年地将我的入学时间往后推。好不容易攒够了15块钱,不料,三年后,也就是在我10岁那年,小学一年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已经比三年前翻了一番,涨到了30块钱。得到这个消息后,母亲哭了整整一夜。
③就在母亲打算让我彻底放弃上学的时候,村里唯一的一位公办教师江老师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我的母亲……也就是在那一天,我被江老师领到了学校,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事后我才知道江老师告诉母亲他愿意为我交那多出来的15块钱学费。
④上学后,母亲仅仅给我买了一个练习本,然而对于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一个本子怎么够用呢?仅仅两天的时间,我的练习本就再也写不下一个字了。之后,我就再也没办法交作业了。
⑤两天后,我被江老师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看起来很生气。可是当他得知我不交作业的原因后,江老师沉默了,半晌,他抬起头来,对我说道:“孩子,我这里还有一个备课本,你先拿去用,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这样不就可以再用了吗?对了,还有,假如每次你的作业能全部做对,我就不在上面写字,那就表示你的作业得的是优。你看这样行吗?”此时的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我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作业全部做对,一定要得优,不让老师写字。临走时,江老师又把我拉住了:“这是我们俩的秘密,你一定要保密呀!”
⑥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快大学毕业的我还保持着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
13.文章通过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刻画了一位____的老师形象,表达了“我”对江老师的____之情。
14.第⑤段中“他看起来很生气”原因是______。但后来又“沉默”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和江老师之间的秘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江老师要求“我”一定要保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最后一句“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作者心中的“纪念”是指( )
A.曾经的苦难生活,这是作者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B.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不忘本。
C.母亲曾经为这个家庭所付出的一切艰辛。
D.用铅笔写字是为了永远铭记江老师的恩情。
阅读短文。
你不能嘲笑爱心
这是一节小学的语文课。年轻的女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述青蛙与蝎子的故事:一只蝎子想到河的对岸去,但它不会游泳。这时,它看到了一只青蛙,就恳求青蛙背自己过去。青蛙说:“背你过河可以,但你不能蜇我。”蝎子说:“我不会的!”于是,青蛙背着蝎子过了那条河。可刚上岸,蝎子就蜇了青蛙一下,弄得青蛙疼痛难忍。青蛙问:“你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呢?”蝎子说:“没办法,这是我的天性。”
讲完,女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故事的寓意。她亲切地问道:“同学们,如果让你们对受骗的青蛙说一句话,你们会说什么呢?”
孩子们纷纷响应。有的说:“青蛙,别再相信谎言!”有的说:“青蛙,不是蝎子骗你,是你自己太傻,轻易相信别人!”还有的说:“青蛙,你是非不分,真是活该!”见墙角有一个女孩沉默着,女老师便请她说说自己的想法。
女孩站起来,羞答答地说:“青蛙,你别难过,我带你去看医生吧。”
话一说完,满堂哄笑。孩子们都笑女孩和青蛙一样是个傻瓜。可是,女老师制止了孩子们的嬉笑,心平气和地问女孩:“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青蛙受骗了,心里一定很难过。这个时候,它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和帮助了。”女孩不服气地说。
女老师听了,暗自一惊。她庆幸自己多问了一句,不然,一颗美丽的心灵就被忽视、伤害了。
多年以后,年轻的女老师成了著名的教育专家,而那个女孩也成了一名家政服务公司的经理。师生俩是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谈到这段往事的。
主持人问女老师,当初为什么会呵护女孩“另类”的想法。女老师说:“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故事中被嘲笑的对象——青蛙,这是多么可贵的爱心。而爱心是谁都不能嘲笑的。”
17.“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故事中被嘲笑的对象——青蛙,这是多么可贵的爱心。”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话题转变 C.声音延长 D.列举
18.“女老师听了,暗自一惊。她庆幸自己多问了一句,不然,一颗美丽的心灵就被忽视、伤害了。”这句话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19.有读者认为,文章倒数第2自然段是写小女孩长大后的事,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20.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
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战栗。队伍前进得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孩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女孩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女孩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她看见路边坐着的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
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的,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21.短文的第2、3自然段是对卫生员____(A.外貌 B.语言 C.动作 D.神态)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体会到( )
A.她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战士们战胜眼前的困难,翻过雪山。
B.她性格活泼好动,符合她年少的特点。
C.因为即将翻过雪山,她的心情非常兴奋,才会有如此表现。
D.部队首长让她这样做,这样可以消除长途行军中的枯燥无味。
22.从下列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夹金山环境的恶劣?( )(多选)
A.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
B.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战栗。
C.空气稀薄。
D.太阳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23.题目中的“小太阳”指的是________,这样称呼她是因为___________。
2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每年四月是我国“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
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
《语文课程标准》向小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小学生的经典阅读只停留在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25.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针对材料三中读书现象,学校准备开展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果让你去请材料二中的童陆生将军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很随便的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28.“很认真、很工整”在文中的作用是( )
29.根据提示从2至6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1)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30.请问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孩子们那些表现学到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BC 2.B 3.“我”还在等待母亲主动带“我”去玩,母亲的忙碌让“我”不忍心去提示她,这从侧面说明了“我”的懂事。 4.C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描写方法的识记、理解能力。
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描写人物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文段出现对话,所以有语言描写,从“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中可以分析出是动作描写,“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是作者心里想的,所以是心理描写。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说明母亲很忙碌,家里需要做的家务活太多了。
3.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说明母亲做的事情很多,表现了母亲的忙碌状态。所以“我”不忍心去提示她,这从侧面说明了“我”的懂事。
4.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画线句子属于动作描写,既表现了“我”紧紧追在母亲身边时焦急的心理,也写出了母亲忙碌的状态。
5. 可怕 欣赏 责备 6. B C 7.他们缓缓地出现在空中,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之后,便动作潇洒、姿态优美地降落在山丘中间的空地上。他们先是张开翅膀,半飞半舞地前进,接着便快速地扭动身体,形成一片缥缈的灰色舞影,给人一种宛如置身仙境的感觉,简直美极了。 8.狐狸斯密尔突袭雁群,咬死一只大雁,受到惩罚,被咬掉右耳,并被赶出了狐狸家族。
【分析】5.本题主要考查近义词。首先知道所给词语的意思,接着再来找近义词。
恐怖:感到可怕而畏惧。谓令人畏惧。威胁;恫吓。近义词由:可怕、恐慌、恐惧等。
观赏:观看欣赏。近义词: 饱览、赏识、参观、玩赏等。
谴责:斥责;责备。近义词:非难、中伤、责难等。
6.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首先要知道各种修辞的定义,接着分析句子。
(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儿拟人化了,赋予了其唱歌、跳跃的能力。
(2)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狐狸的多,以及它们毛色的美。
7.本题主要考查对关键句子的定位能力。
描写鹤群表演的句子可以定位到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关键句子“当演出气氛达到高潮的时候,舞会上的主角——鹤群上场了。”接下来的即为描写鹤群表演的部分。
8.本题主要考查概括能力。
概括事件时,注意四要素: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可以定位到文章第四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狐狸斯密尔来报仇,突袭了雁群,咬死了一只大雁。这触犯了大会的规则,于是狐狸斯密尔被永远赶出了狐狸家族。
9. 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的冒险经历 10. 墓地历险 海盗历险 鬼屋历险 11.C 12.我觉得汤姆·索亚是个聪明、勇敢、富有爱心,敢于冒险的孩子。
【分析】9.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汤姆 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 吐温的代表作。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10.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由文章“汤姆假睡骗过姨妈,同哈克一同来到墓地。”“找到一个小木筏,划到下游的杰克逊岛。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有一天,他们来到鬼屋翻寻时,真的遇上了鬼——乔埃和一个陌生人来到这里,准备把抢来的金币藏起来。”可知,汤姆的三次历险为:墓地历险、海盗历险和鬼屋历险。
11.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的主人公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他一心要冲出桎梏,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12.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
主人公汤姆聪明活泼,天真淘气;他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喜欢调皮捣蛋,打架逃学,出风头,谈恋爱;梦想着过上海盗式的刺激、冒险生活。读懂文章意思后可知,汤姆是一个聪明、勇敢、富有爱心,敢于冒险的孩子。
13. 江老师给“我”垫付15块钱学费 江老师让“我”用铅笔写作业 关爱学生 感激、怀念 14. 以为“我”故意不交作业 他知道了“我”没钱买作业本 15. “我”用铅笔写作业,老师用铅笔改,如果作业全部正确,老师就不用在上面写字。 老师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一个穷学生的自尊。 16.D
【分析】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原文内容“就在母亲打算让我彻底放弃上学的时候,村里唯一的一位公办教师江老师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我的母亲……也就是在那一天,我被江老师领到了学校,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事后我才知道江老师告诉母亲他愿意为我交那多出来的15块钱学费。”可以得出第一句事是江老师给“我”垫付15块钱学费。根据原文内容“孩子,我这里还有一个备课本,你先拿去用,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这样不就可以再用了吗?对了,还有,假如每次你的作业能全部做对,我就不在上面写字,那就表示你的作业得的是优。你看这样行吗?”可以得出第二件事是江老师让“我”用铅笔写作业。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江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的老师,同时表达了“我”对江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上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上学后,母亲仅仅给我买了一个练习本,然而对于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一个本子怎么够用呢?仅仅两天的时间,我的练习本就再也写不下一个字了。之后,我就再也没办法交作业了。”可以得出“他看起来很生气”原因是以为“我”故意不交作业。从原文内容可以得出后来又“沉默”了是因为他知道了“我”没钱买作业本。
15.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原文“子,我这里还有一个备课本,你先拿去用,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这样不就可以再用了吗?对了,还有,假如每次你的作业能全部做对,我就不在上面写字,那就表示你的作业得的是优。你看这样行吗?”可以得出“我”和江老师之间的秘密是“我”用铅笔写作业,老师用铅笔改,如果作业全部正确,老师就不用在上面写字。根据原文内容“此时的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我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把作业全部做对,一定要得优,不让老师写字。”可以得出江老师要求“我”一定要保密是因为老师这样做,是为了维护一个穷学生的自尊。
1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快大学毕业的我还保持着用铅笔写字的习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可以得出作者心中的“纪念”是指用铅笔写字是为了永远铭记江老师的恩情。
17.A 18.B 19.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文章主要表现小女孩有爱心,长大后当上家政服务公司的经理是女孩有爱心的结果,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0.爱心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往往能帮助那些对生活失去信心或身处绝境的人,世界因为有爱,才有了温暖。爱心是伟大的,谁也不能嘲笑、讽刺它。
【分析】17.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首先要了解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破折号用来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或表示语义的转换、递进、中断、延长等。文中“对象”是“青蛙”,两者性质相同,“青蛙”为“对象”的解释。故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18.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描写人物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文中“暗自一惊”暗示是心理描写。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体会上下文与该段的内容的联系,理解文段想要表达的内容,抓住要点,加以分析。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前面小女孩的性格和老师的引导造成的结果,不可以删掉。文章主要表现小女孩有爱心,长大后当上家政服务公司的经理是女孩有爱心的结果,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20.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对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抓住要点,简述自己的感想即可。
示例:读了你不能嘲笑爱心这篇文章,我的想法是我们不能跟嘲笑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爱心,有的时候,这种爱心反而更可贵。
21. BC A 22.ABC 23. 女卫生员 她用歌声给战士们带来温暖,她舍己为人的品质增强了战士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24.红军在翻越夹金山时,年轻的女卫生员不仅用自己的歌声鼓舞了战士们,还把自己的红毛衣给了受伤的战士,自己却牺牲了。
【分析】21.本题考查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常见的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要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
由文中“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跳着”“唱着”“挥舞着”可知,短文的第2、3自然段是对卫生员语言、动作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体现出了“小太阳”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战士们战胜眼前的困难,翻过雪山。
22.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战栗。队伍前进得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可知从A、B、C选项中可以看出夹金山环境的恶劣。
2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分析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这里的“小太阳”有两层含义,不仅仅指自然界的太阳,而主要喻指文中的小姑娘身上所具有的一种美好的品质。因为文中的这位女卫生员小战士,她活泼可爱,爱唱爱跳,身上穿着红军大姐送给她的没过膝盖的红毛衣,一路上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分外耀眼,所以大家都喜爱的叫她“小太阳”。
2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雪山小太阳》这篇短文,作者以歌声开头引出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记叙的是长征时一位穿红毛衣的小红军卫生员,为救护一名长征途中冻昏迷了的红军战士,把自己身上的红毛衣穿在这位红军战士身上,自己被冻死的故事。表现了这位小红军女战士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作者以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来赞美歌颂红军队伍中的“小太阳” 穿红毛衣的小红军女战士。
25.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 26.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美丽人生。 27.童将军(童老),你好!久闻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总结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对读书的重视和读书对一个民族的重要作用。由材料二可知,百岁将军童陆生以读书为乐,以书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可见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综合这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结论: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都很重要。
26.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让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比如: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美丽人生。
2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请童陆生将军作报告,要注意语言得体,语气委婉,有称呼,有礼貌,易于对方接受。比如:童将军(童老),你好!久闻您喜好读书,非常敬慕。我校即将开展“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活动,想请您去作报告,为全校师生指点迷津。我们恭候您的光临!
28.引导示范,言传身教的典型。 29. 童话来自别人的写作,每个人都可以写故事。 请学生分别讲故事,画故事中的插图 把孩子们的书和图装订成书,呼应开头每个人都可以写书。 30.孩子们学到自己动手可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讲故事和插图 31.是一个善于循序善诱的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这个故事,我觉得中国的教育缺乏的不是知识储备丰富的老师,缺乏真正的善于寓教于乐的\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优秀教师。长此以往,真的为中国的孩子们担忧,为中国的教育悲哀,为中国的未来担忧!中国,未来的出路何在啊?
【分析】2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词语的辨析,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由文中“。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可知,“很认真,很公正地”的应用,写出了人物记录故事时候的状态,使句子更加生动。
2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可以找关键的衔接性的词语,从文中“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可概括出答案。
30.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可知,孩子们学到自己动手可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阅读文章可知,孩子通过讲故事和插图学到了这一点。
31.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在解答时可以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分析人物形象,注意表达清楚,正确分析人物形象。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了解“写书并不难”这一个观点,老师循循善诱,给学生进行了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可以围绕“和蔼可亲、责任心强、循循善诱”来写。通过这个故事,明白的道理围绕“老师的教育方式”方面来回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