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运算定律高频考点检测卷(单元测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高频考点检测卷(单元测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08 09:0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高频考点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与357-98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357-100-2 B.357-100+2 C.357+100-2 D.357-(100+2)
2.下面哪个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
A.25×(12+6)=25×18 B.217×4+217×6=217×(4+6)
C.25×(6×4)=25×4×6 D.(☆×□)×△=☆×△×□×△
3.28×225-2×225-6×225=□×225,方框里应填( )。
A.25 B.30 C.20 D.18
4.小明在计算35×(2+6)时,错算成35×2+6,这样计算的结果与原来的正确答案相差( )。
A.29 B.204 C.41 D.210
5.506+720+280=506+(720+280)运用了( )。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乘法结合律 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6.已知△、□、▲、■均为自然数,且△+□=10,▲×■=100,那么下列算式结果错误的是( )。
A.12-△-□=2 B.△×2+□×3=50
C.100÷▲÷■=1 D.▲×5÷5×■=100
7.160÷32与下列( )的得数不相同。
A.160÷16÷2 B.160÷4×8 C.160÷4÷8 D.32÷32×5
8.下面算式中,可用来解释右面竖式计算道理的式子是( )。
A.48×7×2 B.48×4+48×10 C.8×14+40×14 D.4×48+1×48
二、填空题
9.皮皮运用加法交换律写了一个等式:□9+5□=5□+□9。如果这两个加数的和是100,那么这两个加数分别是( )和( )。
10.( )( )。
11.50×125×8×4=(50×4)×(125×8)应用了乘法的( )。(填运算定律)
12.已知4×△□×4=72,那么△-□=( )。
13.滑雪场第一天卖出216张门票,第二天上午卖出105张门票,下午卖出95张门票。这两天一共卖出( )张门票。
14.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7×18=18×____ 8×4×125×25=(8×125)×(____×____)
三、判断题
15.646-234-108与646-(234+108)的结果是相同的。( )
16.4×65×35=4×(65+35)。( )
17.4×6=3×8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
18.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
19.480÷24=480÷4÷6。( )
四、计算题
20.直接写出得数。


2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五、解答题
22.王老师为16名新生每人购买一套校服,一共花了多少钱?
23.买40套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24.游园之旅:从入口处到魔鬼屋全长688米。摩天轮与过山车相距多少米?
25.王叔叔养了5头奶牛,8天产奶840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26.王强和妈妈参加“亲子阅读”活动,王强平均每天读54页书,妈妈5天读了540页书,妈妈每天的阅读量是王强的多少倍?
参考答案:
1.B
【分析】计算357-98,可以把98分解成(100-2),再根据减法的性质变形后选择。
【详解】357-98
=357-(100-2)
=357-100+2
=257+2
=259
所以与357-98结果相等的算式是357-100+2。
故答案为:B
【点睛】解决本题也可以这样想:357-98,变成357-100多减了2,所以要再加上2,即:357-98=357-100+2。
2.B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由此逐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A.25×(12+6)=25×18,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没有使用乘法分配律;
B.217×4+217×6=217×(4+6),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C.25×(6×4)=25×4×6,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D.(☆×□)×△=☆×△×□×△,用错了运算定律。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具体的算式考查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熟练掌握情况,要牢记定律内容。
3.C
【分析】乘法分配律:a×(b+c)=a×b+a×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28×225-2×225-6×225
=(28-2-6)×225
=20×225
=4500
所以方框里应填20。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4.B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可知:35×(2+6)=35×2+35×6,因此用35×6-6即可;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35×6-6
=(35-1)×6
=34×6
=204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B
【分析】加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506+720+280=506+(720+280)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6.B
【分析】将选项中的式子根据减法、除法的性质进行变形,再将△+□=10,▲×■=100代入各个选项中,即可分析出答案。
【详解】A.12-△-□
=12-(△+□)
=12-10
=2
所以,A项表述正确;
B.△+□=10,5△+5□=50
所以,B项表述错误;
C.100÷▲÷■
=100÷(▲×■)
=100÷100
=1
所以,C项表述正确;
D.▲×5÷5×■
=▲×■
=100
所以,D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除以这几个数的积,商不变。
7.B
【分析】除法的性质是指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后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商不变。据此可以将32看成16×2或者4×8,再进行计算。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求出32÷32×5的得数,看是否与160÷32的得数相等。
【详解】A.160÷32=160÷(16×2)=160÷16÷2
B.160÷32=160÷(4×8)=160÷4÷8,则160÷32≠160÷4×8
C.160÷32=160÷(4×8)=160÷4÷8
D.160÷32=5,32÷32×5=1×5=5,则160÷32=32÷32×5
【点睛】熟练掌握除法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B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48×14=48×(4+10)=48×4+48×10或者48×14=(8+40)×14=8×14+40×14都可以解答此题,但是只有48×14=48×(4+10)=48×4+48×10可用来解释题目中的竖式计算道理。
【详解】据分析可得:
下面算式中,可用来解释右面竖式计算道理的式子是48×4+48×10。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是关键。
9. 51 49
【分析】等式□9+5□=5□+□9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其中一个加数是□9,另一个加数是5□。这两个加数的和是100,则两个加数个位上的数的和的个位是0,即另一个加数5□的个位是1,另一个加数就是51。而□9就是100-51=49。
【详解】由分析得:
9+1=10,则5□是51。
100-51=49,则□9是49。
这两个加数分别是51和49。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加法的计算,关键是明确两个加数个位上的数的和的是0,进而求出其中一个加数。
10. 125 70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a+b)×c=a×c+b×c,解答即可。
【详解】(125+70)×5=8×125+8×70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掌握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是解题的关键。
11.交换律和结合律##结合律和交换律
【分析】根据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算式中各因数不但交换了位置,而且用小括号互相结合,据此判断应用了交换律和结合律。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50×125×8×4=(50×4)×(125×8)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点睛】本题考查乘法运算律,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2.18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可知,4×△□×4=4(△-□)=72,则△-□=72÷4。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72÷4=18
则△-□=18。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关键是将算式4×△□×4进行变换,再进行计算。
13.416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滑雪场第一天卖出门票的张数+第二天上午卖出门票的张数+第二天下午卖出门票的张数=这两天一共卖出门票的张数,依此列式并根据整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计算即可。
【详解】216+105+95
=216+(105+95)
=216+200
=416(张)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运用整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应熟练掌握。
14. 17 4 25
【分析】(1)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7×18=18×17
8×4×125×25=(8×125)×(4×25)
【点睛】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分析】整数减法的性质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依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646-234-108=646-(234+108)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减法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分析】乘法结合律:a×b×c=a×(b×c),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65×35=4×(65×35),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结合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
【分析】乘法交换律:a×b=b×a;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6=6×4运用了乘法交换律,所以判断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8.√
【详解】0乘任何数等于0,0加任何数等于任何数,任何数减0等于任何数,所以判断正确。
19.√
【分析】除法的性质是指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后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商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除法的性质可知,480÷24=480÷(4×6)=480÷4÷6。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除法的性质,常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20.13.7;11.4;1100;24
1000;101;350;2600
【详解】略
21.7;3300;8600;
12900;679;31200
【分析】第一小题,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计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第二小题,利用减法的性质,可以简算;
第三小题,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先算25与4、43与2的积,再把它们的积相乘即可简算;
第四小题,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简算;
第五小题,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算453与47的和,再加上179,可以简算;
第六小题,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简算。
【详解】
(2)
(3)
(4)
(5)
(6)
22.1600元
【分析】16名新生每人一套校服,则含有16件衣服和16条裤子,因此用衣服的件数×每件衣服的钱数+裤子的条数×每条裤子的钱数=王老师一共花的钱,依此列式并根据乘法分配律的特点简算即可。
【详解】16×36+16×64
=16×(36+64)
=16×100
=1600(元)
答:王老师为16名新生每人购买一套校服,一共花了1600元。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经济问题的计算,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解答更加简便。
23.4000元
【分析】每张桌子的价钱加每把椅子的价钱等于一套桌椅的价钱,再乘桌椅的套数即可解答。
【详解】(65+35)×40
=100×40
=4000(元)
答:买40套桌椅一共要花4000元钱。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4.188米
【分析】用从入口处到魔鬼屋全长减去从入口处到摩天轮的距离,再减去过山车到魔鬼屋的距离,即可得摩天轮与过山车相距多少米。
【详解】688-372-128
=688-(372+128)
=688-500
=188(米)
答:摩天轮与过山车相距188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文应用题,关键是仔细读图,弄清数量关系。
25.21千克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5头奶牛,8天产奶的重量÷5=1头奶牛8天产奶的重量,1头奶牛8天产奶的重量÷8=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的重量,因此5头奶牛,8天产奶的重量÷5÷8=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的重量,依此列式并根据整数除法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840÷5÷8
=840÷(5×8)
=840÷40
=21(千克)
答: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21千克。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运用整数除法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应熟练掌握。
26.2倍
【分析】用540÷5,求出妈妈每天读多少页书,再用妈妈每天读的页数除以54,就是妈妈每天的阅读量是王强的多少倍。
【详解】540÷5÷54
=540÷54÷5
=10÷5
=2
答:妈妈每天的阅读量是王强的2倍。
【点睛】在连除运算中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