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5分,共50分)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读中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3题。
1.关于山脉A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带分界线 B.省级行政区域分界线
C.干湿地区分界线 D.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
2.关于山脉B与同纬度附近地区相比自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温高 B.降水较多 C.冬季积雪较厚 D.属于湿润区
3.对图中①~③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土壤肥沃,是棉花集中产区 B.②地距海较近,淡水资源缺乏
C.③地地势较高,粮食作物一年三熟 D.①②两地所在平原被称为“黑土地”
读中国局部地区油料作物分布图,回答4~5题。
4.山东某公司花生油年生产能力80万吨,根据图文材料可以判断该公司生产花生油的主要原料来自(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南部沿海
C.东北平原 D.华北地区
5.图中花生集中产区地处( )
A.亚热带 B.暖温带 C.中温带 D.亚寒带
读东北三省示意图,回答6~7题。
6.下列描述符合东北三省特点的是( )
A.地表崎岖,峰岭众多 B.水田连片,油菜金黄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气候冷湿,茶园遍布
7.图中四地的农业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①地大面积种植大豆 B.②地发展林业及林下种植
C.③地发展粮食综合生产 D.④地沿海发展水产养殖
读东北三省示意图,回答8~10题。
8.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市场 B.森林资源 C.科技 D.矿产资源
9.下列工业,不适宜在东北三省发展的是( )
A.机械制造 B.石油化工
C.家具制造 D.甘蔗制糖
10.下列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
B.该区域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大豆、玉米等
C.该区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D.该区域气候冷湿,是我国重要的沼泽湿地保护区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生态环境脆弱。读黄土高原简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一秦岭一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一太行山一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C.③一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
D.④一长城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C.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D.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
13.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墚、峁、川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位于黄土高原的“地坑院”,有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人、闻声不见人的效果,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读图,回答14 - 15题。
14.有关“地坑院”说法正确的是( )
①黄土层深厚,直立性强,适合地下开挖②降水丰沛,便于雨水下泄③夏季避暑,冬季防寒④黄土黏性大,防震防塌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5.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下列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勤劳致富,多开荒、多放羊②陡坡、缓坡全部退田还林,种植山杏③合理安排生产,退耕结合植树、种草,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④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右图示意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分布,读图,回答16~18题。
16.根据河流流向推断,北京的地势特点为( )
A.东北高,西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17.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开幕,这体现了北京
的城市职能为( )
A.国际交往中心 B.政治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文化中心
18.有四位同学对首都北京的发展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你认为不可取的是( )
A.城市建设要兼顾古建筑的保护
B.要吸纳更多的人员和机构,建成世界一流的大都市
C.建设更多的卫星城,将部分非首都职能的机构迁出,减轻城市压力
D.将污染企业迁出,让伟大的首都以更美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目前,北京是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宣传语,回答19~20题。
19.关于北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体现了北京的政治中心职能
B.位于华北平原南侧,与河北、天津相邻
C.水资源匮乏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D.中国最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
20.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奥会的优势有( )
A.张家口地形以山地为主,适合开展冰上运动
B.北京积雪时间长,适合开展滑雪运动
C.北京场馆众多,基础设施完善
D.张家口交通便利,服务水平高
二、综合题(50分)
21.读中国北方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参照方框中对②地区的描述,完成对①地区的相关描述。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共同资源优势是 据此可以推断,两地共同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等。
(3)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甲、乙两工业基地科技、人才优势更为突出的是 。(填名称)
(4)观察下面三组水土流失小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被稀疏、降水强度大、地形坡度____,水土流失严重。
(5)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治理③地区水土流失的针对性措施?(两点即可)
22.读东北三省多年平均雪期分布图、齐齐哈尔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A地区及全国人均粮食、耕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A为有“北大荒”“北大仓”之称的____平原;人们常用“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东北三省雪期由南到北的变化规律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3)东北三省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试分析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4)结合齐齐哈尔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5)A平原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又从“北大仓”回到“北大荒”的过程,主要是为了
(6)分析A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少于两项)
23.某地理小组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活动报告。(15分)
材料一 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材料二研究性学习所用的地图和图片。
实验探究:观察图二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条件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____;乙地表植被____,水土流失多。
观察比较:图一中A、B两河段,河水浑浊的是 河段,反映水中泥沙含量____,这与图二____(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观察图三,兰州段年径流量较大,含沙量____;黄河含沙量增长最快的河段是 ;过桃花峪以后,含沙量呈现 趋势。
(4)提出对策: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图四,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建挡土坝、护坡等 a.缓坡地
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b.坡脚
③种草、灌木和山杏 c.陡坡地
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某同学绘制了简图,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下面方框中的横线上。
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量增加 B.农作物产量下降
C.开垦荒地,砍伐树木,破坏植被 D.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2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一 图二
(1)北京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全国藏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这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____中心。
(2)图二中字母A为____ 海,B为____山脉。
(3)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①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②名胜古迹众多③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④是我国大城市之一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图中雄安新区位于 平原,雄安新区的建立将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
(5)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下列名胜古迹不属于北京的是( )
A.长城 B.颐和园 C.明清故宫 D.西湖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B
6.C 7.A 8.D 9.D 10.B
11.A 12.B 13.A 14.D 15.C
16.C 17.B 18.B 19.C 20.C
21.(1)这里是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种植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2)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工业、机械工业(或: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化工)
(3)京津唐工业基地(4)大(5)植树种革;缓坡建梯田;坡脚修挡土坝。
22.(1)三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逐渐变长纬度因素
(3)东北三省冬季气候寒冷,墙体厚、窗户小可以使保暖效果好;冬季多降雪,房顶坡度大有利于积雪滑落。
(4)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5)保护环境、恢复生态
(6)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或: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23.(1)少 稀疏
(2)B 大 乙
(3)小 河口至桃花峪 减少(或:降低)
(4)①—b ②—a ③—c
(5)①A ②C ③B ④D
24.(1)文化 (2)渤 太行 (3)D (4)华北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