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 (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下·湖北期中)读我国六大地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区域( )
A.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B.内部作物熟制一致
C.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D.内部自然环境一致
2.图中各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资源丰缺 B.气候差异 C.地理位置 D.经济水平
3.与华东地区相比,东北地区( )
A.水热组合条件好 B.水陆交通便利
C.技术水平发展高 D.矿产资源丰富
(2022高二下·松原月考)读中国与江苏省行政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4.江苏省是中国的一部分,该省又包括南京、苏州等市,这表明区域( )
A.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B.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C.有各自的特色优势 D.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南京市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 )
A.面积形状 B.宗教信仰 C.经济发展 D.行政区划
(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下图是我国局部区域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区域中,边界类型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青藏高寒区 B.天山山脉 C.塔里木盆地 D.甘肃省
7.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①地最大 B.土壤肥力②地最高
C.夏季气温③地最低 D.平均海拔④地最高
8.(2019高二下·河南期末)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地理位置
③矿产资源
④人口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B.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C.缓解人口就业压力 D.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3)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发展历史 C.地理位置 D.交通运输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同步测试)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9.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
10.图示区域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
11.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法规
(2021高二下·东城期末)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目前,在洪泽湖以东的江苏省境内,秦岭—淮河一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3.秦岭—淮河一线( )
A.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mm B.以南农作物一年三熟
C.以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广 D.以北河流汛期较长
(2021高二下·锦州期末)人们常用“三江源感冒,全球打喷嚏”形象比喻三江源生态的重要性。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
B.图中长江流程长,河源区面积最大
C.民族众多,人口少,影响经济发展
D.深居内陆,主要为荒漠和草原景观
1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服务功能表现为( )
①供给服务突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②支撑服务突出,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节功能突出,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文化服务突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0高二下·青铜峡期末)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下列关于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B.Ⅱ区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C.Ⅲ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故夏季气温高
D.从Ⅰ区到Ⅱ区再到Ⅲ区,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17.(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末)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二、综合题
18.(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测试(A))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 。
(2)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
(3)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19.(2019高二下·天津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白洋淀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被称为“北国江南”。目前最大水深仅为3米,水质为劣Ⅴ类,环境质量需求迫切。
(1)据图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
(2)请你提出雄安新区建设中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20.(2020高二下·昌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整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部分地区图。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甲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开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3)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4)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2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1多种多样的区域同步测试)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下面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
区域因素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3)比较甲、乙两地区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① ②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区域的基本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图中各区域是类似于行政区的划分,有明确的边界,故A正确;作物熟制与热量有关,有些区域纬度跨度较大,内部热量差异显著,熟制不一致,故B错误;区域之间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人口、经济水平等社会因素有显著差异,故C错误;如图中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等,它们的自然环境并不一致,故D错误。综上,选A。
2.图中各区域若按资源丰缺划分所得,得有明确的资源种类指标,材料并未体现,故A错误;如图中华东地区包含了亚热带和温带两种气候,内部都不具有气候指标的一致性,故不是依据气候差异划分,B错误;图中区域名称的描述明显带有地域位置特征,故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理位置,C正确;图中有些区域内部经济水平都
差异较大,不吻合区域内部性质相对均一的特征,故不是按照经济水平划分的,D错误。综上,选C。
3.东北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故A错误;二者水陆交通都较便利,故B错误;东北技术水平发展低,故C错误;东北矿产资源丰富,D正确。综上,选D。
【答案】4.A
5.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点评】区域概述
(一)概念:
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体现了客观性(差异的存在)与主观性(人为划分)的统一。
(二)区域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
2.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三)、区域的划分指标:
1.单一指标:积温、平均海拔;
综合指标:语言和宗教。
2.自然要素:地形、气候;人文要素:经济发展水平。
4.根据题干可以看出江苏省是一个级别,南京、苏州是低一级别,体现了区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A正确。区域有各自的特色优势、区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都是区域的特点,但不是题干中所体现的特点,BCD错误。故答案为:A。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市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行政区划,D正确。面积形状是划分之后的结果而不是依据,A错误;宗教信仰、经济发展会影响区域划分,但不是南京市划分的依据,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6.D
7.C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点评】 区域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等。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6.区域划分中,具有明确边界的为行政区域,甘肃省属于省级行政区,有明确边界;而青藏高寒区、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属于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的区域界线,故D边界类型与其他三个不同,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D。
7.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递减,④地位于我国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④地降水量大于①地,A错;②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所在地区为荒漠,土壤贫瘠,B错;③地在青藏高原,海拔高,四个地区中,夏季气温最低,C正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④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所以④地海拔较低,D错误。故本题选C。
8.【答案】(1)A
(2)B
(3)C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材料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义、国家中心城市分布位置图,国家中心城市属于省级城市、直辖市,位于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高,A选项正确;丰富矿产资源、一定人口数量是区域发展基础,但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主导因素,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确定的依据。故选:A。(2)根据材料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B选项正确;城市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是国家中心城市辐射经济发展下的次要作用,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作用,A、D选项错误;国家中心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加重,D选项错误。故选:B。(3)根据图形材料,西安位于陕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C选项正确;深圳位于沿海,经济较西安发达,A选项错误;西安发展历史较深圳悠久,结合文字材料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可知发展历史因素不能成为主导因素,B选项错误;深圳东南沿海,海陆交通较西安便利,D选项错误。故选:C。
【点评】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军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答案】9.C
10.B
11.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点评】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矿产资源等。一般而言,地形平坦、地质稳定、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植被覆盖率较高、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其自然条件优越,区域发展水平较高。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当人类面临不利自然条件时,可改造自然,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9.由模式图可知,该地是立体农业,说明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且种植有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应位于热带。
AD、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不适合发展立体农业,且两地分属亚热带和温带,不适合种植香蕉,AD错误;
B、四川盆地内地形起伏较大,但位于亚热带,不适合种植香蕉,B错误;
C、雷州半岛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热带,地势起伏较大,最可能出现图示的立体农业,C正确。
故答案为:C。
10.由图中的鱼塘和河堤可知,图示区域地表水丰富,通过河堤减弱河流对河堤内土地的影响,改造了水分;图示区域,地形平坦的区域种植水稻,地势起伏较为和缓的区域通过平整土地等种植蔬菜和香蕉,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坡和山顶种植经济林和用材林,改造了地形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综合上述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A、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变差,故半山腰处的经济林以阔叶林为主,山顶的用材林以针叶林为主,A正确;
B、随海拔升高,山地地形变化较小,B错误;
C、随海拔升高,光照条件变好,因水分条件变差,湿度减小,但光照和湿度对图示区域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影响不大,C错误;
D、市场和政策法规不是自然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2.C
13.A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线(简称秦淮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
部分地理意义: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气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7、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
8、作物: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华中地区和北方/华北地区的分界线
14、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 与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的分界线。
南方:一年两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15、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多水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
12.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区域界线都有划分依据,A错误﹔从图文信息中可以看出洪泽湖以东无自然河道,自然界线不存在,B错误、C正确﹔洪泽湖以东地形以平原为主,气温、降水、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是渐变的,D错误。故答案为:C。
13.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以南降水量大于800mm,以北小于800mm,A正确;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B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汛期比南方地区短,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4.A
15.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源头河段主要是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小。地势起伏小,流水速度慢,侵蚀搬运能力弱,河湾众多。高寒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是众多野生动物栖息地,但因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14.读取图中信息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A正确;长江流程长,其河源为沱沱河,河源区面积最小,B错误;三江源人口稀少,以藏族为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限制经济开发,C错误;三江源气候高寒,湿地广布,植被以草甸和草原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A。
15.三江源湿地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在它的生态价值,湿地面积广大可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②正确;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④正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①错误;三江源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无法调蓄下游地区的洪水,③错误。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
【解析】【分析】I为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A错误。II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距海相对较远,因此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B正确。III区为青藏高寒区海拔高,虽然太阳辐射强,但获得地面辐射少,夏季气温也较低,C错误。从I到II再到III,地势并非逐级提升,降水也并非逐渐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图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Ⅰ、Ⅱ区域的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Ⅱ、Ⅲ区域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Ⅰ、Ⅲ区域的分界线为3000米等高线,故判断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地貌。
17.【答案】(1)C
(2)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图中①区域为温带大陆性,降水稀少,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A错。②区域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草原,B错。③为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C正确。④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错。(2)图中①和②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A错。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B正确。③到④人口密度都较大,C错。图中⑤为青藏高原,④到⑤的植被变化是受地形影响,D错。
【点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温带森林气候除外,能受到海洋风影响,降水较其它类型偏多,气温较差较小。
18.【答案】(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从区域的整体性看,它们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关联性看,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3)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图示区域是我国东北地区,材料呈现出东北E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东北地区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从区域的整体性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在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文化等人文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分析,蒙东地区与东三省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因此蒙东地区与东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广阔,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速度较慢,科技水平较低。
【点评】区域的基本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9.【答案】(1)京津冀地区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东临渤海;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西倚太行山,连接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督力度)。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分析】解:(1)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等方面作答。(2)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三项措施,主要结合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监测治理等角度作答。
【点评】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20.【答案】(1)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政策优惠,临海位置,交通便利
(2)D
(3)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
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4)由上到下依次为: 水资源不足 能源不足 能源不足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异同;中国的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1)自然条件方面,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三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属于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三区域都地处临海位置,海运交通便利,且有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经济基础好。(2)图甲中阴影区是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该区域光热充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生长。故D正确;题干要求回答气候条件,故排除AB选项;降水丰富,导致光照条件较差,不利于棉花生长,C错误;故答案为:D(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新东北”的优势主要有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但该区域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较低,重工业发达,产业结构单一。(4)甲地区为我国环渤海地区,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乙地区为我国珠三角地区,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能源不足;丙地区为我国长三角地区,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能源不足。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21.【答案】(1)乙;乙所跨经纬度大
(2)
区域因素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都濒临海洋 濒临太平洋 濒临大西洋
地形 均以平原为主 地处长江三角洲 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
气候 均为湿润的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河流 河网稠密 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径流平稳
(3)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劳动力充足 资源丰富、技术发达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度在120°E附近,东西约跨4°,纬度在30°N以北,南北约跨3°;乙为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经度在10°E附近,东西约跨20°,纬度在50°N附近,南北约跨纬度15°。
(2)两地区都濒临海洋,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稠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甲地区濒临太平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乙地区濒临大西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平稳。
(3)甲、乙两地区相比较,甲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乙地区矿产资源更丰富,技术更发达。
【点评】经线上每隔1°,实际相差111km,纬线上每隔1°,实际相差111cosθkm(θ为当地纬度)。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
1 / 1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 (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下·湖北期中)读我国六大地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区域( )
A.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B.内部作物熟制一致
C.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D.内部自然环境一致
2.图中各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资源丰缺 B.气候差异 C.地理位置 D.经济水平
3.与华东地区相比,东北地区( )
A.水热组合条件好 B.水陆交通便利
C.技术水平发展高 D.矿产资源丰富
【答案】1.A
2.C
3.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点评】区域的基本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图中各区域是类似于行政区的划分,有明确的边界,故A正确;作物熟制与热量有关,有些区域纬度跨度较大,内部热量差异显著,熟制不一致,故B错误;区域之间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人口、经济水平等社会因素有显著差异,故C错误;如图中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等,它们的自然环境并不一致,故D错误。综上,选A。
2.图中各区域若按资源丰缺划分所得,得有明确的资源种类指标,材料并未体现,故A错误;如图中华东地区包含了亚热带和温带两种气候,内部都不具有气候指标的一致性,故不是依据气候差异划分,B错误;图中区域名称的描述明显带有地域位置特征,故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理位置,C正确;图中有些区域内部经济水平都
差异较大,不吻合区域内部性质相对均一的特征,故不是按照经济水平划分的,D错误。综上,选C。
3.东北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故A错误;二者水陆交通都较便利,故B错误;东北技术水平发展低,故C错误;东北矿产资源丰富,D正确。综上,选D。
(2022高二下·松原月考)读中国与江苏省行政区划图,完成下面小题。
4.江苏省是中国的一部分,该省又包括南京、苏州等市,这表明区域( )
A.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B.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C.有各自的特色优势 D.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南京市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 )
A.面积形状 B.宗教信仰 C.经济发展 D.行政区划
【答案】4.A
5.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点评】区域概述
(一)概念:
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体现了客观性(差异的存在)与主观性(人为划分)的统一。
(二)区域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
2.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3.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三)、区域的划分指标:
1.单一指标:积温、平均海拔;
综合指标:语言和宗教。
2.自然要素:地形、气候;人文要素:经济发展水平。
4.根据题干可以看出江苏省是一个级别,南京、苏州是低一级别,体现了区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A正确。区域有各自的特色优势、区域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都是区域的特点,但不是题干中所体现的特点,BCD错误。故答案为:A。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市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行政区划,D正确。面积形状是划分之后的结果而不是依据,A错误;宗教信仰、经济发展会影响区域划分,但不是南京市划分的依据,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下·浙江月考)下图是我国局部区域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区域中,边界类型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青藏高寒区 B.天山山脉 C.塔里木盆地 D.甘肃省
7.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①地最大 B.土壤肥力②地最高
C.夏季气温③地最低 D.平均海拔④地最高
【答案】6.D
7.C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点评】 区域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等。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6.区域划分中,具有明确边界的为行政区域,甘肃省属于省级行政区,有明确边界;而青藏高寒区、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属于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的区域界线,故D边界类型与其他三个不同,符合题意;ABC不合题意。故答案为:D。
7.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递减,④地位于我国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所以④地降水量大于①地,A错;②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所在地区为荒漠,土壤贫瘠,B错;③地在青藏高原,海拔高,四个地区中,夏季气温最低,C正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④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所以④地海拔较低,D错误。故本题选C。
8.(2019高二下·河南期末)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在资源环境承栽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引领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依据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地理位置
③矿产资源
④人口数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优化产业结构 B.辐射带动区域发展
C.缓解人口就业压力 D.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3)相较于深圳,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发展历史 C.地理位置 D.交通运输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分析】(1)根据图文材料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定义、国家中心城市分布位置图,国家中心城市属于省级城市、直辖市,位于区域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水平高,A选项正确;丰富矿产资源、一定人口数量是区域发展基础,但不是国家中心城市主导因素,不属于国家中心城市确定的依据。故选:A。(2)根据材料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B选项正确;城市发展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一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是国家中心城市辐射经济发展下的次要作用,不是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作用,A、D选项错误;国家中心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问题加重,D选项错误。故选:B。(3)根据图形材料,西安位于陕西中部,地理位置优越,C选项正确;深圳位于沿海,经济较西安发达,A选项错误;西安发展历史较深圳悠久,结合文字材料关于国家中心城市可知发展历史因素不能成为主导因素,B选项错误;深圳东南沿海,海陆交通较西安便利,D选项错误。故选:C。
【点评】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军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2.1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同步测试)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9.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
10.图示区域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
11.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法规
【答案】9.C
10.B
11.A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点评】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矿产资源等。一般而言,地形平坦、地质稳定、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植被覆盖率较高、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其自然条件优越,区域发展水平较高。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当人类面临不利自然条件时,可改造自然,但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9.由模式图可知,该地是立体农业,说明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且种植有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应位于热带。
AD、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不适合发展立体农业,且两地分属亚热带和温带,不适合种植香蕉,AD错误;
B、四川盆地内地形起伏较大,但位于亚热带,不适合种植香蕉,B错误;
C、雷州半岛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热带,地势起伏较大,最可能出现图示的立体农业,C正确。
故答案为:C。
10.由图中的鱼塘和河堤可知,图示区域地表水丰富,通过河堤减弱河流对河堤内土地的影响,改造了水分;图示区域,地形平坦的区域种植水稻,地势起伏较为和缓的区域通过平整土地等种植蔬菜和香蕉,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坡和山顶种植经济林和用材林,改造了地形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综合上述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1.A、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变差,故半山腰处的经济林以阔叶林为主,山顶的用材林以针叶林为主,A正确;
B、随海拔升高,山地地形变化较小,B错误;
C、随海拔升高,光照条件变好,因水分条件变差,湿度减小,但光照和湿度对图示区域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影响不大,C错误;
D、市场和政策法规不是自然因素,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下·东城期末)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目前,在洪泽湖以东的江苏省境内,秦岭—淮河一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3.秦岭—淮河一线( )
A.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mm B.以南农作物一年三熟
C.以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广 D.以北河流汛期较长
【答案】12.C
13.A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
【解析】【点评】秦岭—淮河线(简称秦淮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
部分地理意义:
1、气温: 1月份0℃等温线
2、日均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3、气候带: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5、干湿地区: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6、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7、农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
8、作物: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分界线
9、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10、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11、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
12、地形:该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该线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为主。
13、区域:我国南方/华中地区和北方/华北地区的分界线
14、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 与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的分界线。
南方:一年两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15、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多水带和过渡带的分界线
12.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区域界线都有划分依据,A错误﹔从图文信息中可以看出洪泽湖以东无自然河道,自然界线不存在,B错误、C正确﹔洪泽湖以东地形以平原为主,气温、降水、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变化是渐变的,D错误。故答案为:C。
13.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以南降水量大于800mm,以北小于800mm,A正确;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为我国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B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汛期比南方地区短,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下·锦州期末)人们常用“三江源感冒,全球打喷嚏”形象比喻三江源生态的重要性。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
B.图中长江流程长,河源区面积最大
C.民族众多,人口少,影响经济发展
D.深居内陆,主要为荒漠和草原景观
1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服务功能表现为( )
①供给服务突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
②支撑服务突出,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节功能突出,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文化服务突出,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4.A
15.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点评】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源头河段主要是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小。地势起伏小,流水速度慢,侵蚀搬运能力弱,河湾众多。高寒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是众多野生动物栖息地,但因热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14.读取图中信息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A正确;长江流程长,其河源为沱沱河,河源区面积最小,B错误;三江源人口稀少,以藏族为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限制经济开发,C错误;三江源气候高寒,湿地广布,植被以草甸和草原为主,D错误。故答案为:A。
15.三江源湿地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在它的生态价值,湿地面积广大可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②正确;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④正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①错误;三江源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无法调蓄下游地区的洪水,③错误。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
16.(2020高二下·青铜峡期末)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思考下列关于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B.Ⅱ区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C.Ⅲ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故夏季气温高
D.从Ⅰ区到Ⅱ区再到Ⅲ区,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答案】B
【知识点】区域的特征
【解析】【分析】I为东部季风区,主要位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A错误。II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距海相对较远,因此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均较大,B正确。III区为青藏高寒区海拔高,虽然太阳辐射强,但获得地面辐射少,夏季气温也较低,C错误。从I到II再到III,地势并非逐级提升,降水也并非逐渐减少,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根据图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Ⅰ、Ⅱ区域的分界线为400mm年等降水量线;Ⅱ、Ⅲ区域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脉;Ⅰ、Ⅲ区域的分界线为3000米等高线,故判断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气候和地形地貌。
17.(2020高二下·哈尔滨期末)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1)C
(2)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图中①区域为温带大陆性,降水稀少,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A错。②区域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草原,B错。③为我国北方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C正确。④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错。(2)图中①和②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A错。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B正确。③到④人口密度都较大,C错。图中⑤为青藏高原,④到⑤的植被变化是受地形影响,D错。
【点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和南美东南部。由于远离海洋,或者地形阻挡,湿润气团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温带森林气候除外,能受到海洋风影响,降水较其它类型偏多,气温较差较小。
二、综合题
18.(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测试(A))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 。
(2)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
(3)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答案】(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从区域的整体性看,它们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关联性看,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3)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的特征;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图示区域是我国东北地区,材料呈现出东北E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东北地区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从区域的整体性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在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文化等人文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分析,蒙东地区与东三省之间具有较强的内在关联,因此蒙东地区与东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广阔,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发展速度较慢,科技水平较低。
【点评】区域的基本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19.(2019高二下·天津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白洋淀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被称为“北国江南”。目前最大水深仅为3米,水质为劣Ⅴ类,环境质量需求迫切。
(1)据图描述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
(2)请你提出雄安新区建设中对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答案】(1)京津冀地区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东临渤海;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西倚太行山,连接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企业(提高污水排放标准,减少污水排放量);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监督力度)。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分析】解:(1)京津冀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等方面作答。(2)白洋淀水环境保护的三项措施,主要结合雄安新区的建设目标,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监测治理等角度作答。
【点评】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土壤肥沃、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而高原和山区城市较少;受气候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受河流因素影响,城市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灌溉便利的沿河两岸和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区;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许多城市坐落在矿产资源产地附近;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多分布在交通发达的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位置,而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的城市不多。
20.(2020高二下·昌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整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部分地区图。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甲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开阔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3)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4)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答案】(1)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政策优惠,临海位置,交通便利
(2)D
(3)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
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
(4)由上到下依次为: 水资源不足 能源不足 能源不足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异同;中国的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1)自然条件方面,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三区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属于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三区域都地处临海位置,海运交通便利,且有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经济基础好。(2)图甲中阴影区是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该区域光热充足,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生长。故D正确;题干要求回答气候条件,故排除AB选项;降水丰富,导致光照条件较差,不利于棉花生长,C错误;故答案为:D(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新东北”的优势主要有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但该区域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较低,重工业发达,产业结构单一。(4)甲地区为我国环渤海地区,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乙地区为我国珠三角地区,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能源不足;丙地区为我国长三角地区,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能源不足。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21.(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1.1多种多样的区域同步测试)区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向。下面为世界两个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个地区面积较大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比较甲、乙两地区的自然条件。
区域因素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河流
(3)比较甲、乙两地区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① ②
【答案】(1)乙;乙所跨经纬度大
(2)
区域因素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地理位置 都濒临海洋 濒临太平洋 濒临大西洋
地形 均以平原为主 地处长江三角洲 西欧平原和中欧平原
气候 均为湿润的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河流 河网稠密 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径流平稳
(3)
相同点 不同点
甲地 乙地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劳动力充足 资源丰富、技术发达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度在120°E附近,东西约跨4°,纬度在30°N以北,南北约跨3°;乙为中欧平原和西欧平原,经度在10°E附近,东西约跨20°,纬度在50°N附近,南北约跨纬度15°。
(2)两地区都濒临海洋,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河网稠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但甲地区濒临太平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乙地区濒临大西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径流平稳。
(3)甲、乙两地区相比较,甲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丰富,乙地区矿产资源更丰富,技术更发达。
【点评】经线上每隔1°,实际相差111km,纬线上每隔1°,实际相差111cosθkm(θ为当地纬度)。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