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单元检测 (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黄冈期末) 2018年6月3日,“地壳一号”钻机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完成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井深度701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科学钻探工程可以研究松辽盆地( )
①内部圈层结构②油气资源分布③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④气候演化历史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此次钻井发现一定深度后每往下钻进100米,地下温度会升高3℃至4℃,其热量属于( )
A.太阳能 B.重力能 C.生物能 D.地热能
3.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答案】1.B
2.D
3.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1)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2)地球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钻井深度7018米,对于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意义不大,①错误;钻井可以探测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②正确;钻井无法推断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③错误;钻井可以通过对地下物质的采样,可以说明气候的演化,④正确;故答案为:B。
2.钻井发现一定深度后每往下钻进100米,地下温度会升高3℃至4℃,热能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D正确;太阳辐射能越往地下越少,A错误;重力能不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变化,B错误;生物能也不会导致温度的升高,C错误。故答案为:D。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钻井深度7018米,约为7km,处于地壳圈层,A正确;地幔是17km--2900km之间的部分,B错误;软流层位于100km-400km之间,C错误;地核位于3000km--6371km之间,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三下·武汉月考)“气化长江”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将原来以柴油、重油为主要燃料的长江内河船舶,改造为LNG(液化天然气)和柴油双燃料,并逐步被纯LNG动力燃料替代的油改气工程,LNG水上加注站建设是实现“气化长江”的重要保障。下图示意2021年12月建成的长江三峡地区首个LNG加注码头主体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管道天然气相比,LNG最显著的优点是( )
A.安全可靠 B.成本低廉 C.来源广泛 D.运输灵活
5.内河LNG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流的( )
①凸岸或凹岸②水流平稳的河岸③河道宽阔的河岸④水深岸陡的河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实现“气化长江”的主要目的是( )
A.节能减排,构建绿色航运 B.利用新能源,节约运输成本
C.提高运量,增强竞争实力 D.推广新技术,降低管理费用
【答案】4.D
5.C
6.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气化长江”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用LNG替代动力燃料的“油改气”绿色工程,为航行长江的船舶加注绿色能源。LNG比同质量的天然气体积小625倍,具有清洁、低碳、环保、安全等多重优势,LNG加注项目的建成也将对长江航运节能减排、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带动当地移民就业、助推疫后重振有着重要意义。
4.LNG(液化天然气)可以利用水运和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强,D正确;LNG需要专用设备实现天然气的液化,与管道天然气相比,LNG成本有所增加,B错误;LNG来源和安全性与管道天然气基本一致,AC错误。故选D。
5.内河LNG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道宽阔、水流平稳、水深的河岸,利于加注码头设施的建设,而且利于船舶停靠,还不影响其它船舶的航行,并且要求水流平稳,可以为船舶提供稳定的水上加注,②③正确;凸岸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水深较浅,①错误;岸陡的河岸,可利用土地较少,不利于建设LNG加注码头的主体工程,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气化长江”是利用LNG部分或全部取代柴油、重油作为长江内河船舶的燃料,其主要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构建绿色航运,实现人地协调发展,A正确;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采用双燃料模式会增加管理成本,从而也不会降低运输成本,BD错误。涉及船舶动力改造,不会提高船舶的运量,C错误。故选A。
(2023·浙江)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 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列小题。
7.“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 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
8.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答案】7.B
8.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实现粮食安全,增加粮食产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是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可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此外,还可以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对耕地撂荒或弃耕现象的治理、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等措施。
7.A、“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由政府推行,前期会给予资金补贴,故其耕地流转费用降低,A错误;
B、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耕地弃耕和撂荒现象严重,为了保证国家耕地和粮食安全,缓解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和成本上升导致的耕地和粮食生产问题,实施了土地整治,B正确;
C、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对饮食消费结构升级没有影响,C错误;
D、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原因是耕地弃耕和撂荒现象严重,与耕地分布不平衡没有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8.A、小田变大田后,由于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故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减少,A错误;
BD、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BD错误;
C、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弃耕和撂荒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2高三上·安阳模拟)粮食主要包括食用的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日本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2020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6%,但稻米自给率基本达到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20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6%,主要是由于( )
①地狭人稠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生活水平高 ④水利工程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0年日本的稻米自给率基本达到100%,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劳动力 B.地形 C.水源 D.政策
11.日本政府不担心发生“粮食危机”,其底气主要来自( )
A.经济发达 B.科技发达 C.国际威信高 D.国际关系好
【答案】9.B
10.D
11.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农业技术、土地价格等。
9.日本属于东亚的岛屿国家,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有限,而本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为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总量提升,是粮食自给率不高的主要原因,①③正确;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利工程量大是日本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不会降低粮食的自给率,②④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10.日本居民有以大米为主食的消费习惯,使得日本政府重视国内粮食安全,尤其是大米自给。为实现稻米自给,日本也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政策,D项符合题意;近年来,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劳动力减少,不利于稻米生产,A错;日本地形多山,平原面积狭小,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有限,不利于稻米自给率提高,B错;日本水源条件相对较好,但耕地不足,所以水源对提高日本稻米自给率的作用不大,C错。故答案为:D。
11.日本耕面积小,但日本政府不担心发生“粮食危机”,其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科技发达,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技术的发展,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B项符合题意;日本经济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加剧“粮食危机”,A与题意不符;国际威信高、国际关系好有利于日本的粮食进口,会降低日本粮食自给率,不利于本国的粮食安全,C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B。
(2021高一下·宁德期末)“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1949-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期间我国粮食( )
A.播种面积持续上升 B.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升
C.粮食缺口不断扩大 D.总产量呈加速增加趋势
13.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环境代价太大”,主要指( )
A.过度垦荒以至于荒漠化加剧
B.不合理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C.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D.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14.我国“藏粮于地”的有效途径有( )
A.建设高标准农田 B.继续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D.增加劳动力投入
【答案】12.B
13.D
14.A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意义: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货架粮食安全:
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由图可得,播种面积先增后减又增加,A错误。单位面积产量先加速上升后有减缓趋势,但产量一致持续上升,B正确。题目中只能获得粮食产量的相关信息,不能获得粮食需求的相关信息,粮食缺口无法判断,C错误。总产量折线一直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先加速上升后又减缓趋势,D错误。故答案为:D。
13.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过度垦荒不明显,A错误;随着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不合理导致的水土流失减少,B错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C错误;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是我国粮食增产的环境代价,D正确。故答案为:D。
14.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提高产量从而“藏粮于地”,A正确;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所以很难扩大耕地面积,B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属于“藏粮于技”,C错误;增加劳动力投入不一定能够提高粮食产量,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下·锦州期末)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南沿海区 C.西南区 D.东北区
16.专家警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推进城市建设②大面积围湖造田
③在低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①依法保护耕地;②合理规划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③植树造林种草,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④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处方施肥;⑤改进灌溉技术,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⑥预防和治理污染;⑦对污染土地进行生态修复;⑧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5.读图分析,东北区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率不断上升,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D正确;华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后降,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先增后减,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这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减小,BC错误。故答案为:D。
16.根据题目信息,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占用农田,推进城市建设不利于保护耕地,①错误;大面积围湖造田会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②错误;在低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利于保护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③正确;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利于保护耕地,④正确,C项的③④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一下·肇庆期末)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巡》中有这样的记载:“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佳山,用甲卵及单卵,取钓鱼屿。”这是迄今发现有关钓鱼岛最早的记载,比日本人“发现”这个岛屿,早了至少两百年。下图为钓鱼岛及附近地区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钓鱼岛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③不是无主岛
④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要运用的手段和方法有( )
①结交军事同盟,武力解决争端
②坚定决心,宣示主权
③发展军事力量,必要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④对所拥有海域进行有效管理
⑤开展国家间外交活动,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本国的海洋主权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17.B
18.C
【知识点】海洋权益;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海洋权益划分示意图
17.根据图示可知,钓鱼岛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由所学知识可知,钓鱼岛等诸岛与琉球群岛之间有一条深深的海槽相隔,因此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①正确,④错误;明永乐元年就有关于钓鱼岛的记载,说明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领土,②、③正确。由以上可知,①②③组合正确,故答案为:B项。
18.我国把“和平、合作、和谐”作为新时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思想基础和基本理念。结交军事同盟,武力解决争端是不符合我国理念的,①错误;我们要坚定决心,宣示主权;发展军事力量,必要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所拥有海域进行有效管理;开展国家间外交活动,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本国的海洋主权,②、③、④、⑤正确,故答案为:C项。
(2022高一下·百色期末) 2022年5月12日消息,近日,入列不久的两栖攻击舰“广西”舰开展航行组织、战救卫生、损害管制等基础性训练。“广西”舰作为新质作战力量,对于提升东海规队(东海舰队负防卫东中国海和台湾海峡等水域的安全)的两栖作战能力,完善作战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读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以下对我国海洋权益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海是我国的领海②东海防空识别区基本分布在毗连区
③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广西”舰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下列举措同样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是( )
①加强海洋立法②提高全民海洋国土意识③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④发展捕鱼业,加大四季捕捞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9.B
20.A
【知识点】海洋权益;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海洋权益划分示意图
19.东海海域只有一部分是我国领海,并非全部,①错误;东海防空识别区分布基本位于大陆架,已超过了毗连区,②错误;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③正确;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④正确,故答案为:B。
20.加大四季捕捞量,可能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④错误。加强海洋立法;提高全民海洋国土意识;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有利于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A。
(2022高一下·郑州期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下图)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区,是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青岛市为龙头,依托海洋资源,创新海洋产业,已成为山东经济新的增长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海洋经济的突出优势是( )
①海洋面积广阔②人口数量众多③海洋科技先进④陆路运输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有利于( )
①开发淡水资源②带动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③保护海洋权益④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1.B
22.D
【知识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区,是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
21.山东半岛海洋面积广阔、海洋科技先进,是发展海洋经济的突出优势,①③正确;人口数量和陆路运输发达对发展海洋经济影响不大,②④错。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
2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③④正确;海水盐度较高,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开发淡水资源影响不大,①错;山东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带动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②错。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二、图文分析题
23.(2022·秦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12月9日,尼加拉瓜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承认并承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一时间,这个与我们相隔万里的国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国位于北美洲的南部,是中美地峡中部的国家,首都马那瓜。尼加拉瓜别称为“湖泊和火之国”,多火山、湖泊,地热资源丰富,人口662.4万,分布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材料二:尼加拉瓜湖位于尼加拉瓜国西南部(位置如下图),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形成。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低平的地峡相隔,湖水通过尼加拉瓜与哥斯达黎加的界河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尼加拉瓜湖数万年前还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现在湖里仍然有成千上万的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大型海水鱼。尼加拉瓜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淡水湖。
(1)判断尼加拉瓜东西两侧人口分布的差异并推测其自然原因。
(2)尼加拉瓜地热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分析阻碍该国地热资源开发的原因。
(3)简述尼加拉瓜湖的形成过程。
(4)分析尼加拉瓜湖为淡水湖但海水鱼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差异:东侧人口稀少,西侧人口较稠密。自然原因: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气候湿热,沼泽、丛林分布广,人口分布少;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于东侧,同时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人口分布较多。
(2)该国西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西部主要为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探测难度大;该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资金及技术缺乏;能源需求少,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3)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与外海隔绝而形成湖泊;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上涨不断外泄入海,湖水日渐淡化,变成淡水湖。
(4)尼加拉瓜湖纬度较低,靠近海洋,通过河流与海洋相连;部分海水鱼沿圣胡安河游入湖中;为海湾演化而成的湖泊,原始海洋鱼类逐渐适应淡水环境;尼加拉瓜湖湖面广阔,为体型较大的海水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考查人口的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结合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由于气候炎热,人口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区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气候湿热,沼泽广布,不利于人的居住,因此人口稀少;而西部地区海拔较高,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少于东部的热带雨林地区,且海拔较高,气候较东部凉爽,适宜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密度大。
(2)考查资源开发条件以及资源开发措施分析,首先针对该国地热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据图分析,该国西部地区虽然地热资源丰富,但是地形崎岖,且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探测和开采难度大;社会经济方面,该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技术水平和资金水平较低,限制了地热的开发;同时,该国人口少(人口662.4万),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大;还可能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低的方面。
(3)根据材料,尼加拉瓜湖原为海湾的一部分,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形成堰塞湖,后经长时间的淡水补给(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上涨不断外泄入海,导致湖水日渐淡化,形成淡水湖。
(4)海水鱼资源丰富是指海水鱼数量大且种类多,结合材料可知该现象与本湖泊与海洋的连通性、鱼类的游入、原始鱼类的进化以及鱼类的生存空间等均有关。由图可知,尼加拉瓜湖靠近海洋,通过河流与海洋相连,为部分海水鱼沿圣胡安河游入湖中提供条件;尼加拉瓜湖为海湾演化成的湖泊,原始海洋鱼类进化逐渐适应淡水环境,湖面广阔,为体型较大的海水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24.(2022高三上·山西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能源署规定,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低量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2021年已达到72.2%。我国于201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截止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十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如下图),以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
(1)归纳我国石油储备基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列举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对能源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分布特征: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西北中哈(西进东送)输油管线沿线也有少量分布。
原因:我国石油主要依赖进口,储备基地主要位于石油运输便利的位置;东部沿海有便利的海运条件,经济发达,石油需求量大,也是石油储备基地的集中区;我国西北地区因位于中哈石油运输管线附近,建立有少量石油储备基地。
(2)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整体分布不均衡,主要位于东部沿海以及“西进东送”沿线。结合所学,我国对于石油的消耗较大,需要大量进口。东部沿海地区海上交通便利,利于我国石油的进口,西北地区距离中亚石油丰富的国家较近。主要从石油的输入便利和市场需求考虑。
(2)资源安全包括一资源生产安全,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二资源运输安全,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等。
【点评】我国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措施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等。
25.(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冬季,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在此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繁殖、杂交配制等农业科研活动。新中国培育的约1万个农作物新品种,约7000个经过南繁培育。
种质资源是指包含一定遗传物质,并表现特定性状、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的动植物资源。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是种子净进口国。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海南将发挥其种子“硅谷”的优势,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规划建立中转隔离基地(保护区)、检疫中心、种质保存中心、种源交易中心(下图)。中转隔离基地选址时避开居民住宅区,远离家禽饲养繁育基地,用于对进口的动物种用资源进行严格分区隔离、检疫。
(1)与甘肃、四川相比,说明海南育种制种的特点及原因。
(2)分析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答案】(1)特点:海南育制种周期更短,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
原因:海南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育制种历史更久、知名度高,技术更先进。
(2)海岛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自贸港政策支持。
(3)丰富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依托全球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纬度低,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作物生长快,育制种周期更短,与甘肃、四川相比,海南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说明海南育制种历史长、知名度高,技术更先进。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海岛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海南为自贸港,有政策支持。
(3)根据材料,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因此,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可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是向全球引进优质的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可拉高我国的粮食单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
(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新疆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西藏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城郊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等。
(3)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各种气象灾害等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区位条件对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
26.(2022高二上·孝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已经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三: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 056 6 838 7 360
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 420 442 460
(1)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由材料三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1)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2)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消费量上升。
(3)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可知甲地为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丙为新疆的商品粮基地。与新疆地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距离海洋较近,属于季风区,降水丰富;东北地区河网稠密,发展农业的水源更充足;东北地区为黑土,土壤更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可以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东北地区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更便捷;东北地区接近我国人口稠密区,更接近市场。
(2)读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结合数值可知我国的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结合图中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其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上升。
(3)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可知我国目前还存在耕地不足的问题,因此要保护耕地;其次,我国东部为季风区,容易发生旱涝灾害,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例如水利设施)建设;我国农业技术水平还不够领先,要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加大粮食储备工作;还可以面向国际,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粮食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1 / 1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单元检测 (基础卷)
一、单选题
(2021高一上·黄冈期末) 2018年6月3日,“地壳一号”钻机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完成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井深度701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科学钻探工程可以研究松辽盆地( )
①内部圈层结构②油气资源分布③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④气候演化历史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此次钻井发现一定深度后每往下钻进100米,地下温度会升高3℃至4℃,其热量属于( )
A.太阳能 B.重力能 C.生物能 D.地热能
3.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2022高三下·武汉月考)“气化长江”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将原来以柴油、重油为主要燃料的长江内河船舶,改造为LNG(液化天然气)和柴油双燃料,并逐步被纯LNG动力燃料替代的油改气工程,LNG水上加注站建设是实现“气化长江”的重要保障。下图示意2021年12月建成的长江三峡地区首个LNG加注码头主体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管道天然气相比,LNG最显著的优点是( )
A.安全可靠 B.成本低廉 C.来源广泛 D.运输灵活
5.内河LNG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流的( )
①凸岸或凹岸②水流平稳的河岸③河道宽阔的河岸④水深岸陡的河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实现“气化长江”的主要目的是( )
A.节能减排,构建绿色航运 B.利用新能源,节约运输成本
C.提高运量,增强竞争实力 D.推广新技术,降低管理费用
(2023·浙江)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 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列小题。
7.“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 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
8.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2022高三上·安阳模拟)粮食主要包括食用的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日本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2020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6%,但稻米自给率基本达到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020年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6%,主要是由于( )
①地狭人稠 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生活水平高 ④水利工程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0年日本的稻米自给率基本达到100%,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劳动力 B.地形 C.水源 D.政策
11.日本政府不担心发生“粮食危机”,其底气主要来自( )
A.经济发达 B.科技发达 C.国际威信高 D.国际关系好
(2021高一下·宁德期末)“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下图为1949-2016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期间我国粮食( )
A.播种面积持续上升 B.单位面积产量持续上升
C.粮食缺口不断扩大 D.总产量呈加速增加趋势
13.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环境代价太大”,主要指( )
A.过度垦荒以至于荒漠化加剧
B.不合理开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C.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D.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14.我国“藏粮于地”的有效途径有( )
A.建设高标准农田 B.继续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D.增加劳动力投入
(2021高二下·锦州期末)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南沿海区 C.西南区 D.东北区
16.专家警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推进城市建设②大面积围湖造田
③在低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2高一下·肇庆期末)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巡》中有这样的记载:“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佳山,用甲卵及单卵,取钓鱼屿。”这是迄今发现有关钓鱼岛最早的记载,比日本人“发现”这个岛屿,早了至少两百年。下图为钓鱼岛及附近地区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关于钓鱼岛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③不是无主岛
④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要运用的手段和方法有( )
①结交军事同盟,武力解决争端
②坚定决心,宣示主权
③发展军事力量,必要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④对所拥有海域进行有效管理
⑤开展国家间外交活动,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本国的海洋主权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022高一下·百色期末) 2022年5月12日消息,近日,入列不久的两栖攻击舰“广西”舰开展航行组织、战救卫生、损害管制等基础性训练。“广西”舰作为新质作战力量,对于提升东海规队(东海舰队负防卫东中国海和台湾海峡等水域的安全)的两栖作战能力,完善作战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读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以下对我国海洋权益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海是我国的领海②东海防空识别区基本分布在毗连区
③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广西”舰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下列举措同样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是( )
①加强海洋立法②提高全民海洋国土意识③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④发展捕鱼业,加大四季捕捞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高一下·郑州期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下图)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区,是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青岛市为龙头,依托海洋资源,创新海洋产业,已成为山东经济新的增长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发展海洋经济的突出优势是( )
①海洋面积广阔②人口数量众多③海洋科技先进④陆路运输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有利于( )
①开发淡水资源②带动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③保护海洋权益④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图文分析题
23.(2022·秦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12月9日,尼加拉瓜外交部发表声明,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承认并承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一时间,这个与我们相隔万里的国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国位于北美洲的南部,是中美地峡中部的国家,首都马那瓜。尼加拉瓜别称为“湖泊和火之国”,多火山、湖泊,地热资源丰富,人口662.4万,分布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材料二:尼加拉瓜湖位于尼加拉瓜国西南部(位置如下图),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由火山熔岩流堵截形成。太平洋与尼加拉瓜湖之间有低平的地峡相隔,湖水通过尼加拉瓜与哥斯达黎加的界河圣胡安河流入加勒比海。尼加拉瓜湖数万年前还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现在湖里仍然有成千上万的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大型海水鱼。尼加拉瓜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淡水湖。
(1)判断尼加拉瓜东西两侧人口分布的差异并推测其自然原因。
(2)尼加拉瓜地热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分析阻碍该国地热资源开发的原因。
(3)简述尼加拉瓜湖的形成过程。
(4)分析尼加拉瓜湖为淡水湖但海水鱼资源丰富的原因。
24.(2022高三上·山西开学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能源署规定,战略石油储备的最低量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2021年已达到72.2%。我国于2014年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截止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十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如下图),以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
(1)归纳我国石油储备基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列举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对能源安全产生的不利影响。
25.(2022高二上·南阳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有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每年冬季,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在此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繁殖、杂交配制等农业科研活动。新中国培育的约1万个农作物新品种,约7000个经过南繁培育。
种质资源是指包含一定遗传物质,并表现特定性状、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的动植物资源。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是种子净进口国。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海南将发挥其种子“硅谷”的优势,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规划建立中转隔离基地(保护区)、检疫中心、种质保存中心、种源交易中心(下图)。中转隔离基地选址时避开居民住宅区,远离家禽饲养繁育基地,用于对进口的动物种用资源进行严格分区隔离、检疫。
(1)与甘肃、四川相比,说明海南育种制种的特点及原因。
(2)分析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
26.(2022高二上·孝感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已经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三: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项目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人口(亿人) 14.42 15.47 16.00
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 6 056 6 838 7 360
人均粮食消费量(千克) 420 442 460
(1)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2)由材料三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3)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属性与特征
【解析】【点评】(1)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2)地球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钻井深度7018米,对于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意义不大,①错误;钻井可以探测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②正确;钻井无法推断原始鱼类灭绝的原因,③错误;钻井可以通过对地下物质的采样,可以说明气候的演化,④正确;故答案为:B。
2.钻井发现一定深度后每往下钻进100米,地下温度会升高3℃至4℃,热能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D正确;太阳辐射能越往地下越少,A错误;重力能不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变化,B错误;生物能也不会导致温度的升高,C错误。故答案为:D。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钻井深度7018米,约为7km,处于地壳圈层,A正确;地幔是17km--2900km之间的部分,B错误;软流层位于100km-400km之间,C错误;地核位于3000km--6371km之间,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4.D
5.C
6.A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气化长江”是指通过技术改造升级,用LNG替代动力燃料的“油改气”绿色工程,为航行长江的船舶加注绿色能源。LNG比同质量的天然气体积小625倍,具有清洁、低碳、环保、安全等多重优势,LNG加注项目的建成也将对长江航运节能减排、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带动当地移民就业、助推疫后重振有着重要意义。
4.LNG(液化天然气)可以利用水运和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的灵活性强,D正确;LNG需要专用设备实现天然气的液化,与管道天然气相比,LNG成本有所增加,B错误;LNG来源和安全性与管道天然气基本一致,AC错误。故选D。
5.内河LNG水上加注码头一般应建在河道宽阔、水流平稳、水深的河岸,利于加注码头设施的建设,而且利于船舶停靠,还不影响其它船舶的航行,并且要求水流平稳,可以为船舶提供稳定的水上加注,②③正确;凸岸处以堆积作用为主,水深较浅,①错误;岸陡的河岸,可利用土地较少,不利于建设LNG加注码头的主体工程,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气化长江”是利用LNG部分或全部取代柴油、重油作为长江内河船舶的燃料,其主要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构建绿色航运,实现人地协调发展,A正确;天然气属于常规能源,采用双燃料模式会增加管理成本,从而也不会降低运输成本,BD错误。涉及船舶动力改造,不会提高船舶的运量,C错误。故选A。
【答案】7.B
8.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实现粮食安全,增加粮食产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是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可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此外,还可以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对耕地撂荒或弃耕现象的治理、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等措施。
7.A、“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由政府推行,前期会给予资金补贴,故其耕地流转费用降低,A错误;
B、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耕地弃耕和撂荒现象严重,为了保证国家耕地和粮食安全,缓解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和成本上升导致的耕地和粮食生产问题,实施了土地整治,B正确;
C、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对饮食消费结构升级没有影响,C错误;
D、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原因是耕地弃耕和撂荒现象严重,与耕地分布不平衡没有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8.A、小田变大田后,由于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故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减少,A错误;
BD、土地综合整治主要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BD错误;
C、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弃耕和撂荒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9.B
10.D
11.B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农业技术、土地价格等。
9.日本属于东亚的岛屿国家,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有限,而本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为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总量提升,是粮食自给率不高的主要原因,①③正确;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利工程量大是日本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不会降低粮食的自给率,②④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
10.日本居民有以大米为主食的消费习惯,使得日本政府重视国内粮食安全,尤其是大米自给。为实现稻米自给,日本也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保护政策,D项符合题意;近年来,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劳动力减少,不利于稻米生产,A错;日本地形多山,平原面积狭小,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有限,不利于稻米自给率提高,B错;日本水源条件相对较好,但耕地不足,所以水源对提高日本稻米自给率的作用不大,C错。故答案为:D。
11.日本耕面积小,但日本政府不担心发生“粮食危机”,其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科技发达,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技术的发展,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高,B项符合题意;日本经济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加剧“粮食危机”,A与题意不符;国际威信高、国际关系好有利于日本的粮食进口,会降低日本粮食自给率,不利于本国的粮食安全,C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为:B。
【答案】12.B
13.D
14.A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1、保证粮食产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经济意义: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就是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增加粮食生产产量,维护货架粮食安全:
中部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是历史上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工业城镇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和地位逐年下降。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由图可得,播种面积先增后减又增加,A错误。单位面积产量先加速上升后有减缓趋势,但产量一致持续上升,B正确。题目中只能获得粮食产量的相关信息,不能获得粮食需求的相关信息,粮食缺口无法判断,C错误。总产量折线一直上升,但是增长速度先加速上升后又减缓趋势,D错误。故答案为:D。
13.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过度垦荒不明显,A错误;随着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不合理导致的水土流失减少,B错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C错误;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的耕地质量下降是我国粮食增产的环境代价,D正确。故答案为:D。
14.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提高产量从而“藏粮于地”,A正确;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所以很难扩大耕地面积,B错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属于“藏粮于技”,C错误;增加劳动力投入不一定能够提高粮食产量,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我国耕地资源概况;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①依法保护耕地;②合理规划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③植树造林种草,防治荒漠化和水土流失;④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处方施肥;⑤改进灌溉技术,发展喷灌和滴灌技术;⑥预防和治理污染;⑦对污染土地进行生态修复;⑧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5.读图分析,东北区粮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率不断上升,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D正确;华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后降,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先增后减,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这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减小,BC错误。故答案为:D。
16.根据题目信息,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占用农田,推进城市建设不利于保护耕地,①错误;大面积围湖造田会导致生态环境遭破坏,②错误;在低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利于保护农田,实现可持续发展,③正确;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利于保护耕地,④正确,C项的③④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7.B
18.C
【知识点】海洋权益;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海洋权益划分示意图
17.根据图示可知,钓鱼岛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由所学知识可知,钓鱼岛等诸岛与琉球群岛之间有一条深深的海槽相隔,因此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①正确,④错误;明永乐元年就有关于钓鱼岛的记载,说明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领土,②、③正确。由以上可知,①②③组合正确,故答案为:B项。
18.我国把“和平、合作、和谐”作为新时期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思想基础和基本理念。结交军事同盟,武力解决争端是不符合我国理念的,①错误;我们要坚定决心,宣示主权;发展军事力量,必要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所拥有海域进行有效管理;开展国家间外交活动,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本国的海洋主权,②、③、④、⑤正确,故答案为:C项。
【答案】19.B
20.A
【知识点】海洋权益;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海洋权益划分示意图
19.东海海域只有一部分是我国领海,并非全部,①错误;东海防空识别区分布基本位于大陆架,已超过了毗连区,②错误;台湾岛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③正确;我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④正确,故答案为:B。
20.加大四季捕捞量,可能会导致渔业资源减少,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维护我国海洋权益,④错误。加强海洋立法;提高全民海洋国土意识;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有利于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A。
【答案】21.B
22.D
【知识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解析】【点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经济区,是中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
21.山东半岛海洋面积广阔、海洋科技先进,是发展海洋经济的突出优势,①③正确;人口数量和陆路运输发达对发展海洋经济影响不大,②④错。①③正确,故答案为:B。
2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保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③④正确;海水盐度较高,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开发淡水资源影响不大,①错;山东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带动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②错。③④正确,故答案为:D。
23.【答案】(1)差异:东侧人口稀少,西侧人口较稠密。自然原因: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气候湿热,沼泽、丛林分布广,人口分布少;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少于东侧,同时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人口分布较多。
(2)该国西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西部主要为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探测难度大;该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资金及技术缺乏;能源需求少,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3)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与外海隔绝而形成湖泊;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上涨不断外泄入海,湖水日渐淡化,变成淡水湖。
(4)尼加拉瓜湖纬度较低,靠近海洋,通过河流与海洋相连;部分海水鱼沿圣胡安河游入湖中;为海湾演化而成的湖泊,原始海洋鱼类逐渐适应淡水环境;尼加拉瓜湖湖面广阔,为体型较大的海水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1)考查人口的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结合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由于气候炎热,人口一般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区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气候湿热,沼泽广布,不利于人的居住,因此人口稀少;而西部地区海拔较高,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少于东部的热带雨林地区,且海拔较高,气候较东部凉爽,适宜人口居住,因此人口密度大。
(2)考查资源开发条件以及资源开发措施分析,首先针对该国地热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据图分析,该国西部地区虽然地热资源丰富,但是地形崎岖,且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探测和开采难度大;社会经济方面,该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技术水平和资金水平较低,限制了地热的开发;同时,该国人口少(人口662.4万),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大;还可能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低的方面。
(3)根据材料,尼加拉瓜湖原为海湾的一部分,由于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形成堰塞湖,后经长时间的淡水补给(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上涨不断外泄入海,导致湖水日渐淡化,形成淡水湖。
(4)海水鱼资源丰富是指海水鱼数量大且种类多,结合材料可知该现象与本湖泊与海洋的连通性、鱼类的游入、原始鱼类的进化以及鱼类的生存空间等均有关。由图可知,尼加拉瓜湖靠近海洋,通过河流与海洋相连,为部分海水鱼沿圣胡安河游入湖中提供条件;尼加拉瓜湖为海湾演化成的湖泊,原始海洋鱼类进化逐渐适应淡水环境,湖面广阔,为体型较大的海水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点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环境适宜程度、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城市化推进、大型项目建设、区域开发、交通条件等;政治因素(政治中心的建立和迁移、人口迁移和经济政策、战争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地域文化差异等)。
24.【答案】(1)分布特征: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西北中哈(西进东送)输油管线沿线也有少量分布。
原因:我国石油主要依赖进口,储备基地主要位于石油运输便利的位置;东部沿海有便利的海运条件,经济发达,石油需求量大,也是石油储备基地的集中区;我国西北地区因位于中哈石油运输管线附近,建立有少量石油储备基地。
(2)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
【知识点】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我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整体分布不均衡,主要位于东部沿海以及“西进东送”沿线。结合所学,我国对于石油的消耗较大,需要大量进口。东部沿海地区海上交通便利,利于我国石油的进口,西北地区距离中亚石油丰富的国家较近。主要从石油的输入便利和市场需求考虑。
(2)资源安全包括一资源生产安全,出口国社会动荡导致可进口石油数量减少;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垄断导致进口成本增加;二资源运输安全,运输通道不畅导致石油不能够及时运达等。
【点评】我国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措施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使用多种能源,有效开发替代能源;尽快建立石油安全储备战略体系,增加安全系数;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建立多元化海外石油供应体系等。
25.【答案】(1)特点:海南育制种周期更短,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
原因:海南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育制种历史更久、知名度高,技术更先进。
(2)海岛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自贸港政策支持。
(3)丰富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依托全球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纬度低,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降水丰沛,作物生长快,育制种周期更短,与甘肃、四川相比,海南可育种时间长,育种的种类更多。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说明海南育制种历史长、知名度高,技术更先进。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海岛交通便利,便于种质资源引进和输出,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海南逐步成为全国南繁育种基地,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海南为自贸港,有政策支持。
(3)根据材料,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因此,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可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质品种数量、质量安全;是向全球引进优质的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可拉高我国的粮食单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点评】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区域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途径和方式不同,不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正确理解和区分“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
(1)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的主要区位因素,解答时就要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因素,也就不会有该种人类活动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新疆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西藏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城郊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等。
(3)限制性因素: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特别要注意的是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各种气象灾害等也都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4)区位条件对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
26.【答案】(1)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
(2)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 原因:人口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消费量上升。
(3)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所学可知甲地为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丙为新疆的商品粮基地。与新疆地区相比,我国东北地区距离海洋较近,属于季风区,降水丰富;东北地区河网稠密,发展农业的水源更充足;东北地区为黑土,土壤更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可以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东北地区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更便捷;东北地区接近我国人口稠密区,更接近市场。
(2)读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结合数值可知我国的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结合图中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粮食总消费量上升;其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上升。
(3)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可知我国目前还存在耕地不足的问题,因此要保护耕地;其次,我国东部为季风区,容易发生旱涝灾害,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例如水利设施)建设;我国农业技术水平还不够领先,要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加大粮食储备工作;还可以面向国际,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农业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农产品消费状况等。粮食安全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品,从根本上讲指的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它强调获取足够的粮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