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15 08:3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航海勇士
——翟墨 颁奖词
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学习目标
1.记住
郑和与戚继光的事迹及影响。
2.分析
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
3.领悟
认识和平友好是外交的主流,感受中国人民反抗 侵略的斗争精神。第16课中外的冲突与交往海之歌和平友好的使者——郑和海之怒抗击侵略的先锋—戚继光备受屈辱的“弃儿”——“妈港”海之颂海之泣母亲怀中的骄子—澳门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和平友好的使者—郑和海之歌
姓名:
出生朝代:
民族:
称谓: 家.
郑和回族明朝走近人物航海海之歌文莱海之歌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沿岸地区。起止时间:1405——1433年刘家港出发地点:次 数:先后七次活动范围意义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目的经过郑和下西洋知识简表海之歌追寻郑和史迹,重走航海路东南亚刘家港印度半岛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海之歌起止时间:1405——1433年刘家港出发地点:次 数:先后七次活动范围意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目的经过郑和下西洋知识简表海之歌东南亚阿拉伯非洲海之歌 郑和到了东南亚,他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载歌载舞的欢迎。东南亚海之歌 郑和到了阿拉伯,把我们国家的丝绸和瓷器送给了当地的人民,传达了我们的友谊。阿拉伯海之歌 郑和到了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当地居民并把长颈鹿赠送给了郑和。非洲海之歌起止时间:1405——1433年刘家港出发地点:次 数:先后七次活动范围意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目的经过海之歌郑和下西洋知识简表起止时间:1405——1433年刘家港出发地点:次 数:先后七次活动范围意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目的经过郑和下西洋知识简表海之歌1405~1433年1492~1504年 7次 4次 达2万多人,百余艘船 一千多人,17艘船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美洲比航海,谁最棒壮 举海之歌抗击侵略的先锋—戚继光海之怒戚继光抗倭看视频 学事迹海之怒看视频 学事迹海之怒戚继光抗倭1.组建“戚家军”;
2.台(tāi)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
3.剿灭福建广东的倭患;
4.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看视频 学事迹海之怒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海之怒拨云手指丹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抗倭名将海之怒1、戚继光的军事韬略,指挥才能,高尚品德;
2、军队纪律严明,战斗英勇,同仇敌忾;
3、反侵略的正义之举,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个人军队人民学英雄事迹,悟胜利之道海之怒备受屈辱的“弃儿”—“妈港”澳门大三巴牌坊海之泣1、明朝时期,骗取我国澳门居住权
的侵略者是__________。
2、澳门居住权被骗取的时间是在
_________年。
葡萄牙1553海之泣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海之颂母亲怀中的骄子—澳门单位:澳门元澳门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585亿1536亿海之颂海之歌和平友好的使者——郑和海之怒抗击侵略的先锋—戚继光备受屈辱的“弃儿”——“妈港”海之颂海之泣母亲怀中的骄子—澳门感动中国历史人物感动中国历史人物
抗倭英雄
—戚继光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你毕生的真实写照,你的抗倭斗争保卫了祖国的海疆和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你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人物感言人物感言开放 和平 友好chun智慧树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为了出售中国瓷器
C.为了加强明朝统治  
D.为了扩张领土A 郑和下西洋所携带的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
A.甘薯 
B.瓷器 
C.玉米  
D.马铃薯B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马来西亚  
C.南洋群岛   
D.印度A明朝时,荡平我国东南沿海倭寇的是 
( )
A.寇准 
B.岳飞  
C.郑和  
D.戚继光
D 最早在我国取得居住权的殖民国家是 ( )
A.英国 
B.荷兰  
C.美国  
D.葡萄牙D 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漂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个事件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再见!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