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 课件(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 课件(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22:57: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3张PPT)
定风波
作者简介
理解鉴赏
创作背景
诗歌小结
目录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杭州,他说
01
02
03
04
贬到黄州,他说
贬到惠州,他说
贬到儋州,他说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作者简介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
他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伟大的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在给朝廷写的《湖州谢上表》中流露了对当政朝臣的轻蔑,其中有一段讥讽新法之辞。新党便把握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写的诗词百余首为罪证。他们指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指苏轼并非直接攻击他们,而是间接指斥宋神宗。他们以此作为把柄,弹劾苏轼欺君罔上。结果苏轼被冠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入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由于这起案件的发起者都是御史台的言官,乌台即指御史台,因此称“乌台诗案”。后被贬谪到黄州。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
创作背景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之苏印轼
理解鉴赏
研读上片
自然背景:
穿林打叶声 烟雨
态 度:
莫听 何妨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表 现:
竹杖 芒鞋 蓑衣
吟啸徐行
从容
潇洒
乐观
洒脱
笑对风雨的达者
理解鉴赏
研读下片
雨后晴景:
春风 山头斜照
态 度:
也无风雨也无晴
超脱
旷达
看破晴雨的智者
归?
官场?
家园?
内心?
理解鉴赏
风 雨
政治上的打击迫害
人生路上的坎坷失意
雨 晴
浮沉变幻、顺逆成败
荣辱福祸、悲喜愁乐
泰然处之的从容洒脱
遇变不惊的超脱旷达
理解鉴赏
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物,挫折磨练了他的顽强意志,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这就是苏轼最具魅力的人格光辉。
苏轼的人生态度
积极
进取
乐观
旷达
/
/
/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诗歌小结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