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8 10: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两则文言文选编了关于车胤和李白的故事,分别讲的是车胤夏夜捉萤火虫照亮来读书和李白受磨铁杵的老婆婆触动返回山中完成学业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借助课本上的注释,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体会文中人物的求学精神,培养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因此,可以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尝试阅读同类文言文如《囊萤映雪》《凿壁借光》等,以此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对于艾青的作品不是很熟悉,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渗透。
教学目标:
1.认读“恭 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 萤”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等词语。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参考注释、结合插图、用字组词等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铁杵成针》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组词法解释文言文个别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说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4、感受老媪、李白的人物品质,领悟文章中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组词法解释文言文个别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说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难点:感受老媪、李白的人物品质,领悟文章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理解题意
1、回顾李白的古诗,指名背一背。
2、师:李白是一位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李白的故事,认识认识年少时的李白。
3、出示课题:铁杵成针
(1)指名读一读题目
(2)指导读题:铁杵/成针,这样读就有了节奏,有了味道
4、理解题意:铁杵成针是什么意思呢?
(1)认识铁杵(出示图片),理解题目意思
5、要把这样一根铁杵放在石头上,用手磨成针,你觉得怎样才有可能完成?(学生发表意见),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读
板块二:理解文章,理清文意
1、这是一篇文言文,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文,我们如何学习文言文?
2、学生发言并小结:读通课文——读好停顿——读懂意思——读中悟理
(一)活动一
活动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1、检查初读情况,重点正音。预设:还卒业
2、请生读,齐读
3、师生交流:哪里有不明白的地方?(重点词语出示并解释)
小结: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
注释 插图 联系上下文 新的方法:单个字变成词语来理解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背诵李白的诗,可以增加积累,并且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熟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活动二
活动要求:
1、结合注释,理解通篇文章的意思
2、根据意思,试着给课文标一标停顿
1、出示古今对照文字,师说白话文,生说文言文
2、师:这样一说,给我们感觉文言文的语言比现代文要——简洁、凝练,所以,我们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做恰当的——想象补白,把这个简洁凝练的故事说的生动有趣些。
3、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老师来开个头:
很久以前,在眉州的象耳山下,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叫磨针溪,为什么叫它磨针溪呢?这还有个典故呢——
生接着往下说故事(借助幻灯,出示相关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说)
4、边说故事边提问:
(1)李白的读书生活是怎样的呢?
(2)你觉得他为什么放弃学业?
(3)老婆婆磨针的过程中,你觉得会遇到哪些困难?
(4)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想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5)是什么让李白改变了?
5、师:白话文说了这么多,可是文言文就用几个字就概括了李白的感受和行动(感其意,还卒业)
6、师 :你别看文言文的语句很简练,其实它字字珠玑,含有深意,我们只有理解了,才能读好它。
7、再来读一读课文,试着给它标一标停顿
(1)请生读一读,试着标一标
(2)校对并请生读一读
(3)指导读:在有标点的地方我们可以换一下气,标停顿号的地方要做到音断气不断
(4)再读,评价,试着背一背
(三)活动三
活动要求:
回顾全文,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成表格
1、出示表格
2、学生交流,完成内容
3、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四题
4、根据表格,发挥现象,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把故事讲生动。同桌互讲。
【设计意图】从故事入手,特别是对照原文说故事,能让学生把握内容,感知文言文特点,降低了学文言文的难度。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爱上古文,还能让学生会学古文,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句一句理解文言文,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地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更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板块三:拓展延伸
1、你觉得老婆婆的铁杵能磨成针吗?
2、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句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出示并读一读
3、那么李白呢?深受老婆婆的启发,从这以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学习,终于成为了大诗人(出示李白名片)
4、还有哪些类似的故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板书:
铁杵成针
李太白放弃学业 老婆婆铁杵成针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作业:
必做:
1.抄写本课相关生字词语3遍,完成课时。
2.熟练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选做:
1.课后阅读成语故事类的文言文《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
2.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小故事。
教学反思:
《文言文二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囊萤夜读》主要讲了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只好捕捉萤火虫照明读书的故事;《铁杵成针》主要讲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后感动于老人铁杵磨针的毅力开始认真读书的故事。这两篇文言文都有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本课教学是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在“备学生”上下功夫。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
成功之处:
1.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
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2.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3.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重点强调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词等方法学习文言文,以后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不足之处:
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能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并争取让这些知识在课堂中能落实。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课堂中依然有“掉队”的学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虽然所花的时间不算少,但仍有一些不在状态的学生读得不认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孩子的学习,人云亦云,动口多,动脑少,不专心,也不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