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画自己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计划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流畅的线条画出自画像。 2.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自己的外形、性格等特征。 3.通过画自己、畅想未来培养爱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自信心及理想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并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
教学难点 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流畅的线条画出自画像。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提问法、□讨论法、 欣赏法、 游戏法、□比较法 观察演示法、□实践指导法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交流展示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及范画工具。 学具:小镜子、画纸、彩笔等。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 境 导 入 看一看 1.师:这里有一位我们最好的朋友,请大家看一看他是谁?请小朋友拿出镜子照一照。 2.师:原来这位最好的朋友是我们自己!看一看镜子里的自己,哪里你最喜欢呢? 3.师:你们想不想画一画自己?今天我们来学一学《画自己》 猜一猜 接下来老师说几个特点,你们来猜一猜这是我们班的那位同学。 通过一些特征,我们能够猜出人物,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一学那些特征能够表现人物吧。 此处为授课教师修改部分
探 索 新 知 连一连 通过小游戏认识大师 讲解 师:许多绘画大师也经常画自画像,好,我们共同来欣赏 (1)这是著名艺术大师达芬奇,长长的胡须仿佛蕴藏了他在艺术、科学、医学方面的成就,他把绘画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建筑学中,他设计的建筑物结构合理而美观。 (2)他就是现代绘画大师徐悲鸿,严肃的表情,忧郁的眼神表现出他的忧国忧民,他在抗日战争中举办画展,救济灾民,他的《奔马图》永远鼓舞着中国人的士气。 师总结:我们从这些自画像中不仅看到了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好象看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头型分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 起说了人物 特征,那人物特征 主要是通过 人物的哪个 方面表现出 来呢?(人物头部) 师:人物头部是 反映人物特 征最主要的 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 征。人物头部的 特征主要是 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 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 又往往通过 人物面部的 刻画来揭示 人的内心世 界,突出表现某 一主题。 脸型: 你属于什么 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教师出示几 种常见的脸 型,请学生说说 各种不同的 脸型具有哪 些特征? 小结:画人物头部 时,我们应该先 整体把握人 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 物的五官。 五官分析 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 2.继续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 表情分析 师:同学们,你们“哭过”、画人像“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请几名学生 上台来表演 “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其他同学仔 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 要是通过五 官中的哪些 变化表现出 来的?怎么变? 每组同学选 取一种表情 用简笔画的 形式将它画 下来,并派一名同 学到黑板上 画。 请学生逐个 分析刚才所 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 情特征画下 来?没有的,如何改? 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 要是通过人 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 的变化 来实现的。(出示各种表 情图片,说清每种表 情的变化规 律) 绘画步骤 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
艺 术 创 作 一、教师示范: 1、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个人是谁?是老师。老师小时侯是爱画画的小姑娘,后来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成为了一名同学喜爱的老师。 2、老师也来画画自己好吗?教师即兴示范对镜画自己,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事先画好并排好序数的各种基本脸形、基本五官形、基本发型、身材、个头、衣服、色彩等图中选择类似的一种或说说是由哪几种的变化组合。说说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对号入座但又不定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3、示范画法:找特征、构图大、画出头像、画表情及神态。 二、学生作画:(多媒体放映学生作品、轻音乐) 1、看了老师画了自己,你们想不想再来画画自己?那请你说说你准备怎样画自己? (1)画出面部特点; (2)表现性格特点;(通过表情、眼神等) 2、允许学生说悄悄话进行讨论,帮助同学认识自己。 3、及时表扬落笔肯定、大胆表现,画出自己特点和个性的作业。 4、对表现拘谨的学生作鼓励性指导。 5、教师巡回指导。(构图、找特征、绘画大胆等) 6、教师引导学生在画面中添加兴趣爱好等。 六、作品展示及评价: 老师评价; 学生互评。
拓 展 延 伸 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其他表现形式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