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8 10:1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
1. (2022·云南省真题)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 (2022·山东省泰安市真题)如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3. (2022·四川省乐山市真题)“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 时间 B. 背景 C. 内容 D. 影响
4. (2022·天津市真题)1978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5. (2022·四川省自贡市真题)如图反映了我国1978-1987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B. 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 (2022·山东省青岛市真题)综合下表中的信息可知,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1987年(部分年份)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单位:百万吨)
1978年 1980年 1984年 1987年
粮食 304.77 320.56 407.31 420.41
油料作物 5.21 7.69 11.91 15.25
A.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7. (2022·广东省真题)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的重大举措是(  )
A. 进行土地改革 B. 成立农业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 (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真题)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中共十四大作出了
A. 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决定
C. 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9. (2022·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真题)1978年11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材料反映了(  )
A. 美国对华敌视政策影响了改革进程 B. 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法进行下去 D. 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缺乏制约着改革
10. (2022·江苏省扬州市真题)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行包干到户 B. 设立经济特区 C. 开放沿海城市 D. 加入世贸组织
11. (2022·四川省达州市真题)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 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12. (2022·湖南省娄底市真题)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3. (2022·山东省真题)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B. 国际地位逐步提高C. 体制改革走向深入 D. 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14. (2022·山东省真题)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5. (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真题)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
A. 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 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
C.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
16. (2022·山东省青岛市真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深刻回答了不同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回答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时代课题”的思想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7. (2022·广东省真题)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 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8. (2021山东日照真题)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了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全会提出了(  )
A. 新发展理念 B. “一国两制”构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一带一路”倡仪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
19. (2022·广西壮族自治区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天。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后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来所开创的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主要是经历了哪些挫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20. (2022·山东省聊城市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来中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3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2010年 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2年 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材料二:2013年秋,习近平在访问中亚、东南亚国家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一倡议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和响应。2017年5月,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材料一、二均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呈现的趋势。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21. (2022·江苏省泰州市真题)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1) 图一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图二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 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口述人: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口述内容:
我叫陆德兴,今年 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3) 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
(4) 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
22. (2022·福建省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节选)
注:歌词创作于 20世纪80年代
——据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等编制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②,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 根据材料一,简述1978-199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
(2) 从材料二的歌词①②中,任选你感触最深刻的“一个春天”,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 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23. (2022·四川省广元市真题)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现代史上, 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材料二
对外开放格局
时间 开放的城市或地区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2年 重庆、武汉、满洲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陆市县
——改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材料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思想犹如一股强烈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材料四他迅速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例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来整顿银行秩序,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注入资金,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4) 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典型特征?
(5) 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改革取得成功的经验。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符合题意;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共一大;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红军长征的胜利,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故排除ABC。 故选:D。
2.【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题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以判断出来,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背景和影响,ABD三项排除。 故选:C。
4.【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所以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与1978年相比,1987年时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AB两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只涉及到农村的改革,与题目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D。
6.【答案】D
【解析】如表是1978-1987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依据题干信息“1978-1987年”可知与《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时间不符,排除A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无关,排除C。 故选:D。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开始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该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故排除A。B.该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探索,故排除B。 C.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故排除C。
D.1992年中共14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同时提出了要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故D正确。故选D。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安徽凤阳小岗村“坐牢杀头也甘心”说明当时是冒着风险进行改革;而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也说明了改革面临阻碍,B符合题意。A、C、D材料内容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在珠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便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题文中珠海人的生活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设立经济特区。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而后逐渐发展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纵深发展到沿边、沿江、省会城市等。材料体现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外开放历程而非农村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C项;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随着自1980年开始,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不断的发展,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这说明中国在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开放融入世界。
14.【答案】D
【解析】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是毛泽东的探索成就,不是共同点,A排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的探索成就,B排除;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次错误的探索,C项排除;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符合二人探索的共同点。
15.【答案】C
【解析】根据“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可知,当时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力,干什么事情都要汇报、请示。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能放开手脚,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排除。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毛泽东思想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共七大写入党章。 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在2000年提出,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2003年提出,十八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 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18.【答案】A
【解析】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贡献等发展新理念,选项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
19.【答案】(1)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挫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作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征程。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革命和建设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正视各种困难和挫折
20.【答案】(1)趋势: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并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丰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生活逐步迈向全面小康。
(2)意义: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弘扬丝路精神;有利于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促进经贸文化交流;有利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私营企业。
(2)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由贫穷、落后、交通、生活设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很差到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4)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等。
22.【答案】(1)迅速上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发展。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改革开放。
23.【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
(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5)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要实事求是,要适时调整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