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课件(共48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鸿门宴》课件(共48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19: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鸿门宴
司马迁
1、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欧阳修
司马迁
杜甫
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
司马迁
作者介绍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字 。 (朝代) 家, 家和
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是我国最早的 ,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 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作家作品
子长
西汉
史学
文学
思想
纪传体通史
《史记》
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
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
《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本纪(12)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30)叙述贵族诸侯的历史
列传(70)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10)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年表
书(8)记载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制度沿革
郑板桥评论:
“《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他以自己的坦率、磊落、骄矜、粗疏,轻纵了敌手,以致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
“垓下之围”写项羽最后败亡,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杀敌,所向披靡,虽无自知之明,但知愧对江东父老,不肯渡乌江,自刎而死,凄怆悲壮,撼人心弦。
文题解读
鸿门宴
这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
“鸿门”,地名,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
“鸿门宴”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后来成为“暗藏杀机、阴谋加害客人的宴会”的代名词。
关于项羽
西楚霸王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关于刘邦
阵营
主帅
谋士
武士
内奸
刘营
项营
刘邦
项羽
张良
范增
樊哙
项庄
曹无伤
项伯
主要人物关系
概述鸿门宴的经过(什么人做什么事)
鸿门宴经过概括:
刘邦手下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要称王关中,项羽大怒要出兵打刘邦。项羽叔父(项伯)知道以后为了报答张良对自己之前的救命之恩,向张良透露了这一消息,张良告诉刘邦此事。刘邦为避祸先结交项伯,后来在张良的建议下决定向项羽谢罪。鸿门宴开始刘邦向项羽赔罪结果套出刘邦这边的内奸(曹无伤)。范增想项羽示意杀刘邦,项羽没同意,范增找项庄舞剑企图杀刘邦但是被项伯挡住。张良召樊哙冲击宴会,刘邦借口上厕所逃出,张良善后。最后,刘邦杀内奸曹无伤。
1、沛公军(于)霸上 ,未得与项羽相见。
2、“沛公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
3、珍宝尽有之。
4、“旦日飨士卒,为(之)击破沛公军!”
没有能够
驻军,军:名作动
称王,名作动

作(他的)国相
占有
犒劳

打败
5、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6、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
7、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8、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9、急击勿失!”
驻扎在
在这个时候
劝告
崤山以东地区
夺取
宠幸
形作名,小处
望他头上的云气

五彩的颜色
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时机
第一段 无伤告密
第一段 范增说羽
第一部分(第1段)
项羽大军压境,
刘邦处境危急。
——故事的开端
1、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4、“为之奈何 ”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5、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叔父
一向
与……友好
跟随
名作状,连夜
到……去
私下会见
状语后置(以事具告之)
一起
情况危急
逃亡离开
“奈何为之”,为:对付


计策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就可以全部占领秦国的土地而称王
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7、“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8、“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
9、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10、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11、沛公奉卮酒为(之)寿,约为婚姻,
估计
能够比得上
请允许我去告诉
背叛
交情
交往
救了他。活:使动用法,使……活
幸亏(他)
应该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要通“邀”,邀请
奉上一杯酒给项伯祝福
约定结为亲家
1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于)项王。
14、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不如因善遇之。”
籍,名作动,……登记造册
以等待
所以:……的原因是/是为了……,表提顿。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的变故。
通“早”
亲自
道歉
趁机劝说
攻占
趁机
友好对待
第二段 项伯夜访张良
第二段 刘邦定策
第二段 项王许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刘邦积极采取对策,
形势由战向和转化
──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 重点字词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然不自意先入关破秦
3、范增数目项王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
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常以身翼蔽沛公
带领
一兵一马为一骑
料想
多次向……使眼色 目,名作动,使眼色

趁机在座位上刺倒沛公
你们这些人
都将被 为……所……:表被动
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名作状。
第三段 刘邦谢罪
第三段 范增示意
第三段 项庄舞剑
项羽项伯
范增
刘邦
张良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思考:鸿门宴上的座次安排有什么意义?
项羽项伯
(西:最尊)
范增(北:次尊)
刘邦(南:再次)
张良(东:侍坐)
思考:鸿门宴上的座次安排有什么意义?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 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尊卑
1、室内座次有尊卑:坐北朝南为尊位,坐南朝北为卑位。
2、车坐有尊卑:古代车坐为左、中、右。一般是左为尊;
3、官位的尊卑:秦汉以前,官位右为尊,左为卑;
4、住处也有尊卑之分:贵族、士族居住在右边,有“右族”“豪右”之称;贫贱者居住地称“左”;有“闾左”;官员遭贬官称“左迁”。
第4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6、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把……翻过来
猪的前腿根部

尚且
怎么值得
好像,惟恐
全、尽

特意
防备
进出
意外的变故
灭亡的
私下
片刻,一会儿
去,往
趁机
第四段 张良召哙
第四段 樊哙闯帐
第5-7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1、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大王来何操
4、我持白璧一双,会其怒,不敢献。
做大事,大作为
细枝末节
行大礼
小的责备
正是
告辞什么呢?
来时携带什么礼物
一对白璧
适逢,正赶上
5、相去四十里……樊哙、夏侯婴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6、道芷阳间行。
7、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8、沛公安在
9、竖子不足与谋。吾属今为之虏矣!
第5-7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
距离,差距
边走边跑
取道
秘密地
谢罪、谢过
承受不起
在哪里
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值得
这些(类)人

后三段 沛公脱险
后三段 刘邦除奸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1、矛盾集中
人物个性鲜明
1、宴会前,战与不战问题
2、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
3、宴会后,追与不追问题
2、结构严谨
首尾呼应
1、项羽欲击刘邦——刘邦被放
2、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诛
3、范增劝说项羽——范增怒骂项羽
艺术特色
主帅
谋臣
部将
内奸
刘邦
张良
樊哙
无伤
项羽
范增
项庄
项伯
多谋善断、冷静老练
目光长远、老谋深算
能屈能伸、虑事周到
能言善辩、善于用人
刚愎自用、优柔寡断
狂妄自大、胸无城府
忠勇豪爽、粗中有细
有勇无谋、不知变通
是非不明、不忠不义
重情重义、敌我不分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在矛盾斗争中突显人物性格。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刘邦逃回营地后,项羽以盟主的资格,分封十八个王侯。刘邦被封为汉王,项羽自己则称为西楚霸王。这又恢复了封建割据的状态,不久,认为分封不公的将领发生变乱,刘邦趁机重新占领关中,并出兵进击项羽。几年的战斗,项羽常常战胜。但刘邦善于用人、得民心,又有关中作为根据地,最终转败为胜,在垓下一战,项羽兵败被围,在四面楚歌声中突围而出,至乌江自刎。刘邦统一天下,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关于《鸿门宴》后的历史
成语探究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有一个名目,实则另有图谋。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A.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范增数目项王
C. 吾得兄事之
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B/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可分别译作:像鸟的翅膀一样、用兄长的礼节、连夜。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
的一项是
A.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答案】 A / B.古义:儿女亲家;今义: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D、古义:不超过;今义:表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