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概括原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概括原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07 19: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概括原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拜堂
台静农
黄昏的时候,汪二将蓝布夹小袄托蒋大的屋里人当了四百大钱。拿了这些钱一气跑到吴三元的杂货店。
“你给我请三股香,数二十张黄表。”
“弄什么呢?”
“人家下书子,托我买的。”
“那么不要蜡烛吗?”
“他妈的,将蜡烛忘了,那么就给我拿一对蜡烛罢。”
吴家二掌柜将香表蜡烛裹在一起,算了账,付了钱,汪二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心里默默地想:同嫂子拜堂成亲,世上虽然有,总不算好事。哥哥死了才一年,就这样了,真有些对不住。
走到家,将香纸放在泥砌的供桌上。嫂子坐在门口迎着亮上鞋。
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既然丢了丑,总得图个吉利,将来日子长,要过活的。我想哈要买两张灯红纸,将窗户糊糊。”
“俺爹可用告诉他呢?”
“告诉他作什么?死多活少的,他也管不了这些,他天天只晓得问人要钱灌酒。”她愤愤地说。“夜里还少不掉牵亲的,我想找赵二的家里同田大娘。”
镇上已经打了二更,人家大半都睡了,全镇归于静默。
她趁着夜静,提了篾编的小灯笼,悄悄地往田大娘那里去。
“大娘,你开开门。哈在纺线呢。”她站在门外说。
“是汪大嫂么?在那里来呢,二更都打了?”田大娘早已停止了纺线,开开门,一面向她招呼。
她坐在田大娘纺线的小椅上,半晌没有说话,田大娘很奇怪,也不好问。终于她说了:“大娘,我有事……就是……”她未说出又停住了。“真是丑事,现在同汪二这样了。大娘,真是丑事,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了。”她头是深深地低着,声音也随之低微。“我不恨我的命该受苦,只恨汪大丢了我,使我孤零零地,又没有婆婆,只这一个死多活少的公公。……我好几回就想上吊死去……”
“唉,汪大嫂你怎么这样说!小家小户守什么?况且又没有个牵头;就是大家的少奶奶,又有几个能守得住的?”
“现在真没有脸见人……”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要我牵亲么?”
“说到牵亲,真丢脸,不过要拜天地,总得要旁人的:要是不恭不敬地也不好吗,将来日子长,哈要过活的。”
“那么,总得哈要找一个人,我一个也不大好。”
“是的,我想找赵二嫂。”
“对啦,她很相宜,我们一阵去。”田大娘说着,在房里摸了一件半旧的老蓝布褂穿了。
这深夜的静寂的帷幕,将大地紧紧地包围着,人们都酣卧在梦乡里,谁也不知道大地上有这么两个女人,依着这小小的灯笼的微光,在这漆黑的帷幕中走动。
“赵二嫂,你睡了吗?”田大娘悄悄地走到窗户外说。
“怎么,你两个吗,这夜黑头从那里来呢?”赵二嫂很惊奇地问。“你俩请到屋里坐,我来点灯。”
“不用,不用,你来我跟你说!”田大娘一把拉了她到门口一棵柳树的底下,低声地说了她们的来意。结果赵二嫂说:“我去,我去,等我换件褂子。”
少顷,她们三个一起在这黑的路上缓缓走着了,灯笼残烛的微光,更加暗弱。柳条迎着夜风摇摆,荻柴莎莎地响,好像幽灵出现在黑夜中的一种阴森的可怕,顿时使三个女人不禁地感觉着恐怖的侵袭。
到了汪大嫂家以后,烛已熄灭,只剩下烛烬上的一点火星子了。汪二将茶已煮好,正在等着;汪大嫂端了茶敬奉这两位来客。
“那么,你就净净手,烧香吧。”
“扎头绳也要换大红的,要是有花,哈要戴几朵。”田大娘一面说着,一面到了房里帮着她去打扮。
汪二将香烛都已烧着,黄表预备好了。供桌检得干干净净的。于是轻轻地跑到东边墙外半间破屋里,看看他的爹爹是不是睡熟了,听在打鼾,倒放下心。
烛光映着陈旧退色的天地牌,两人恭敬地站在席上,顿时显出庄严和寂静。
“站好了,男左女右,我来烧黄表。”田大娘说着,向前将表对着烛焰燃起,又回到汪大嫂身边。“磕吧,天地三个头。”赵二嫂说。
“祖宗三个头。”
汪大嫂和汪二,仍旧静静地磕了三个头。
“再给阴间的妈妈磕一个。”
“哈有……给阴间的哥哥也磕一个。”
忽而汪大嫂的眼泪扑的落下地了,全身是颤动和抽搐;汪二也木然地站着,颜色变得难看,可怕。全室中的情调,顿成了阴森惨淡。双烛的光辉,竟暗了下去,大家都张皇失措了。终于田大娘说:
“总得图个吉利,将来还要过活的!”
汪大嫂不得已,忍住了眼泪,同了汪二,又呆呆地磕了一个头。
第二天清晨,汪二的爹爹,提了小酒壶,买了一个油条,坐在茶馆里。
“给你老头道喜呀,老二安了家。”推车的吴三说。
“道他妈的喜!”汪二的爹爹愤然地说。“以前我叫汪二将这小寡妇卖了,凑个生意本。他妈的,他不听,居然他俩个弄起来了!”
“好在肥水不落外人田。”好像摆花生摊的小金从后面这样说。
汪二的爹爹没有听见,低着头还是默默地喝着他的酒。
一九二七年六月六日
1.汪二和汪大嫂为什么在夜间拜堂?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良心
欧 亨利
“我始终没能使我的搭档安岱 塔克就范,让他遵守纯诈骗的职业道德。”杰甫 彼得斯有一天对我说。
“安岱太富于想象力了,以致不可能诚实。他老是想出许多不正当而又巧妙的敛钱的办法,那些办法甚至在铁路运费回佣制的章程里都不便列入。”
“至于我自己呢,我一向不愿意拿了人家的钱而不给人家一点东西——比如说包金的首饰、花籽、腰痛药水、股票证券、擦炉粉,或者砸破人家的脑袋;人家花了钱,总得收回一些代价。
“为了对我明哲保身和堂堂正正的观点作些让步,他提出,只要我积极参加我们可能采取的任何非法买卖,他就保证受害者花了钱能得到触觉,视觉,味觉和嗅觉所能感知的真实的东西,让我良心上也说得过去。他作过这种保证之后,我情绪好了些,便轻松愉快地参加了骗局。”
“一晚,安盛没有回旅馆吃饭。十一点钟光景,他来到我的房间。
“‘找到一个啦,杰甫’。他说,‘身价一千二百万。拥有油田、轧钢厂、房地产和天然煤气。他人不坏,没有一点架子。最近五年发了财。如今他聘请了好几位教授,替他补习文学、艺术、服饰打扮之类的玩意儿。’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同一个钢铁公司的老板打赌,结果赢了一万元。在场的人都跟着他去酒吧,由他请客喝酒。他对我特别有好感,请我吃饭。’
“‘接着,他带我去看看他在自由街的单身公寓。他对我说公寓布置花了一万八千元,我相信这是实话。’
“一间屋子里收藏着价值四万元的油画,另一间收藏着两万元的古董古玩。他姓斯卡德,四十五岁,正在学钢琴。他的油井每天出一万五千桶原油。’
“‘然后他给我看一件小雕刻,’安岱接着说,‘谁都看得出那是件珍品。他说那是大约两千年前的文物,是用整块象牙雕刻出来的一朵莲花,莲花中间有一个女人的脸。斯卡德查阅了目录,考证一番。那是纪元前埃及一位名叫卡夫拉的雕刻匠做了两个献给拉姆泽斯二世①的。另一个找不到了。旧货和古玩商在欧洲各地都找遍了,但是缺货。现在这件是斯卡德花了两千块钱买来的。’
“‘哦,够啦,’我说,‘在我听来,这些话简直像小河流水一般毫无意义。我原以为我们来这儿是让那些百万富翁开开眼界,不是向他们领教艺术知识的。’
“‘忍耐些。’安岱和气地说,‘要不了多久,我们也许能钻到空子。’
“第二天,安岱在外面待了一上午,中午才回来。他刚回旅馆便把我叫进他的房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鹅蛋一般大小、圆圆的包裹,解了开来。里面是一件象牙雕刻,同他讲给我听的百万富翁的那件收藏品一模一样。
“‘我刚才在一家旧货典当铺里,’安岱说,‘看见这东西压在一大堆古剑和旧货下面。当铺老板说,这东西在他店里已有好几年了,大概是住在河下游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或者什么外国人押当后到期未赎,成了死当。’
“‘杰甫,’安岱接着说,‘这同斯卡德的雕刻正是一对,一模一样。他准会把它收买下来,像吃饭时围上餐巾一般快。说不定这正是那个老吉卜赛刻的另一个真货呢!’
“‘确实如此。’我说,‘现在我们怎么挤他一下,让他自觉自愿地来买呢?’
“安岱早就拟好了计划,我来谈谈我们是怎样执行的。
“我戴上一副蓝眼镜,穿上黑色大礼服,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就成了皮克尔曼教授。我到另一家旅馆租了房间,发一个电报给斯卡德,请他立即来面谈有关艺术的事。不出一小时,他赶到旅馆,乘上电梯,来到我的房间。
“‘嗨,教授!’他嚷道,生意可好?’”
我把头发揉得更蓬乱一些,从蓝镜片后面瞪他一眼。
“‘先生,’我说,‘你是宾夕法尼亚州匹茨堡的科尼利厄斯 蒂 斯卡德吗?’”
“‘是的。’他说,‘出去喝杯酒吧。’”
“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胃口,’我说,‘我可不做这种有害有毒的消遣。我从纽约来同你谈谈有关生——有关艺术的事情。’”
“‘我听说你有一个拉姆泽斯二世时代的埃及象牙雕刻,那是一朵莲花里的伊西斯皇后的头像。这样的雕刻全世界只有两件。其中一件已失踪多年。最近我在维也纳一家当——一家不著名的博物馆里发现了它,买了下来。我想买你收藏的那件。开个价吧。’
“‘嗨,老天爷,教授!’斯卡德说,‘你发现了另一件吗?你要买我的?不。我想科尼利厄斯 蒂 斯卡德收藏的东西是不会出卖的。你那件雕刻带来了没有,教授?’
“‘我拿出来给斯卡德。他翻来覆去看了几遍。’”
“‘正是这玩意儿。’他说。‘和我那件一模一样,每一根线条都丝毫不差。我把我的打算告诉你。他说,我不会卖的,但是我要买。我出两千五百块钱买你的。’”
“‘你不卖,我卖。’我说,‘请给大票子。我不喜欢啰唆。我今晚就得回纽约。明天我还要在水族馆讲课。’
“斯卡德开了张支票,由旅馆付了现款。他带着那件古董走了,我根据约定,赶紧回到安岱的旅馆。
“安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不时看看表。”
“‘怎么样?’他问道。”
“‘两千五百块,’我说,‘现款。’”
“‘还有十一分钟,’安岱说,‘我们得赶巴尔的摩-俄亥俄线的西行火车。快去拿你的行李。’
“‘何必这么急?’我说,‘这桩买卖很规矩。即使是赝品,他也要过一段时候才会发现。何况他好像认为那是真东西。’”
“‘是真的。’安岱说,‘就是他自己家里的那件。昨天我在他家里看古董时,他到外面去了一会儿,我顺手牵羊地拿了回来。喂,你赶快去拿手提箱吧。’”
“‘可是,’我说,‘你不是说在当铺里另外找到一个———’
“‘噢,’安岱说,‘那是为了尊重你的艺术良心。快走吧。’”
(有删改)
【注】①拉姆泽斯二世:公元前1292—前1225年在位的埃及法老。
2.作者为什么以杰甫的口吻讲述故事?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紫土豆
陈敏
翻过两座山,又趟了三条河,我终于站到了王山根——我包扶的贫困户的门前。
我大声喊着王山根的名字,边喊边朝屋内瞅,一个矮小的男人背着一个老太太,正围着一副黑棺材转圆圈,嘴里咿咿呀呀地哼唱着。老太太的头上戴着一顶陈旧的女式军帽。
眼前的一幕让我惊讶,我伫立,伸着脖子,直到王山根将老太太放下,喘着粗气转过身来。
“你这是在干啥?”我不解地问。“我妈今天过九十八岁生日,我背她绕她的‘房子’转了九十八圈,给她添添寿。”王山根嘿嘿地笑,一脸满足的神情。
背着活人绕棺材转圈圈能增寿,这我以前从未听说过。我递给他一支烟,让他平息一下喘息,他立即将那只烟插进他老妈干瘪的唇间,从兜里取出打火机,一手擦火,一手小心翼翼地护着老人的脸,说:
“我老妈也好这一口。”
我又一次懵了!这个穷得打了半辈子光棍的王山根竟然如此有孝心!
进屋,里外查看,王山根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也就是他母亲的这副棺材了。我提着一个小木椅走出来,坐在门外,向他询问情况。
王山根打来一壶水,又折回去拿出了两个洗干净的瓷碗。递水的一瞬,他失去五个指头的右手赫然伸到我眼前,我的心顿时咯噔了一下。于是,他的手就成了我们访谈的第一个话题。
王山根的手指头是他当年在打麦场上打麦时,被打麦机割掉的,那时他还年轻,只有二十来岁,有一个订了婚尚未过门的媳妇,可自从他出事后,他的未婚妻再也没上过门,王山根就一直和母亲过着。他靠一只手和另一只残手种地,可周围山高林密,地多半都是山地,只能种土豆。
一边聊着王山根的家庭状况,一边慢慢做记录,无意间看见王山根的老母亲端着一盆蒸熟的土豆,颤巍巍地笑着走来。
“走了这么长的山路,一定饿了吧,没啥好吃的,先吃几个土豆压压饥,来,快吃,趁热吃。”老人满头银发,慈眉善目。
紫皮土豆!这是我童年吃过的最美味的土豆,紫红的皮,雪白的瓢,沙面可口,数十年不曾遇见,今日一见,满满的甜蜜感顿时从心底升起。
我一路上的迷茫全都打消,原来,我帮扶的项目就在我眼前,不必让我再费心思去寻觅。
“有了,王山根同志,你种紫土豆,我帮你推销。”
说干就干,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入夏不久,土豆开挖,我在互联网上推出出售紫土豆的消息才两天,王山根的数千斤土豆便销售一空,我窃喜,这回扶贫工作对上了卯巧。
从此,王山根和他的老母亲,还有紫土豆就与我结下了缘份,我感到我们已不再是包扶与被包扶的关系了。我时不时地去王山根家,三人坐在一起,抽烟,喝茶,聊聊家长里短,看看云展云舒,享受山间的宁静。
一个周末早上,我刚起床,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开门,门外站着王山根。一个巨大的编织袋压在他的肩上,继而又撤到地板上。里面装着紫土豆和一些没来得及褪泥的花生。
屋里的空调在响,王山根站在门外,不停地搓手,不停地流汗,任我怎么拉扯,他都不肯进屋。
“我老妈让我给你种了些花生。”他依然搓手,依然在流汗。
我问老母亲最近可好,他低了头:“已经老了,十天前就埋了,那天晚上,我和我妈都听见她的棺材发出一声炸响,像放了一根鞭炮,我妈对我说,你爸叫我呢,我明天就去呀,我老妈第二天就死了!”
王山根依然低着头,依然搓着手。有泪从他的眼角流出。
我感到眼前一片朦胧。我决定第二天去老人的墓地看看。
荒草丛生的林间赫然显现出一旧一新两座坟茔。走近,准备焚香祭拜的当儿,墓碑上镶嵌着的两排黄亮的勋章赫然映入眼帘,旧坟冢上的勋章字迹已经模糊,只有新坟冢上的那枚勋章清晰可辨。那顶旧军帽端正地摆放在她的墓前。
王山根轻声说:“我爸和我妈年轻时都上过前线……”
这次,我不仅只是感到惊讶了,我的脑海里时空倾斜,怎么也无法将这位耄耋老人与前线打鬼子联系到一起。
我一个字也说不出,双眼火辣辣地烫,泪水溢满了眼眶。
我只有深深地鞠躬,再鞠躬。
(选自《辽宁文学》,有删改)
3.小说结尾写到“我一个字也说不出,双眼火辣辣地烫,泪水溢满了眼眶”,请简要分析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乌龟市的烩面
曾颖
①距我家一里远,有条小街,叫五桂寺,是县城西面几个乡入城路的汇聚口,异常热闹。此地是否原有一座长着5棵桂花树的寺庙,已不可考,乡人更喜欢叫它“乌龟市”。
②乌龟市曾有一个供销社门市部,油盐酱醋、五金百货,甚至还有些玩具和小人书,那里是我童年时最向往的地方。但因为没有钱,只能隔着玻璃,眼巴巴地在脑子里想象自己已攒够了钱,从营业员手中接过小人书或飞行棋……
③除了这些,我最喜欢的,就是供销社综合食堂。相比于橱窗里隔着玻璃的梦想,这里的东西更直观也更实在,还能闻到香气,眼睛、鼻子甚至耳朵,都能“打上牙祭”。
④食堂没有菜谱,墙上一个小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当日采购员买来的菜食,能做出来的无非就是回锅肉、粉蒸肉、红烧肉、麻婆豆腐之类的。
⑤食堂门口有3个摊儿,一个卖蒸菜,一个卖烧饼,一个卖烩面,都由一个红鼻子大叔掌管著。大叔先前在城隍庙夜市摆摊卖烩面,后来不许私人摆摊了,他便被供销社连摊儿带人招了进去,虽然收入大不如前,但风不吹雨不淋,卖多卖少没人唠叨、也乐得清闲,虽表面上看照看的是3桩生意,但干的活儿却并不比先前单干时多。蒸笼里常常无肉可蒸,烧饼摊儿除了冬至节前一晚会稍忙一点儿外,其他时间还算清闲。那时,搞来羊肉是件难事,但怀旧的人家,在棒子骨汤里撒几根香菜,也要冒充一下羊肉汤过过瘾;而烧饼,却是这模仿秀中必不可少且唯一正宗的演员。
⑥所以,红鼻子大叔主要照看的,还是他最擅长的烩面。他也因此成为我最喜欢的人物,在我心目中,他的地位不亚于东门糕饼店做糖的黑鼻子大叔。
⑦常有人说“这人长得像喝醉了一样”,我觉得就是在说红鼻子大叔。即使不喝酒,他的脸上也自带几分醉意。膨胀的大鼻子挤压着两颗惺忪的眼睛,像极了偷喝了醪糟的肥猫。他的头一年四季都油光锃亮,两只耳朵像刚吵了架的夫妻,谁也不理谁地别向相反的方向。一条曾经可能是白色的灰色围腰像勒在气球上一般,绑在他一直没停止膨胀的腰上,如同一个肚兜一只需往他怀里塞进去一条大鲤鱼,他便是个老年版的大阿福。
⑧比阿福形象更精彩的,是他做烩面的技术。有一个暑假,在长长的五十几天里,我几乎天天跑到食堂门口,看他把敲得梆梆响的响皮,炸成金黄的黄叶,然后切成细条,放进翻滚的骨汤里,放面,放海带丝和萝卜丝,再往里一大勺一大勺地放盐、味精以及芡粉水,舀起来一拉成线,在空中划一道妖娆的弧,然后倒入炸好的肉丸子,等有人来买时,用粗瓷海碗盛了,再撒上几颗青白鲜亮的葱花,热气袅袅,魅惑无比。然后满意地用勺子在锅边敲两下勺,像是给这套完美的表演,画一个句号。
⑨烩面的售价一毛二,这虽是穷乡里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钱,但烩面里又有酥肉又有圆子还有海带丝萝卜丝和面,吃完了还可以饶上半碗汤,香喷喷热乎乎软绵绵地滑入久不见荤腥的肚子,那份美劲儿,就甭提了。即使再贫困再抠门的赶场人,从此路过,也忍不住停下脚来,从裤腰上解下钱袋抖搂抖搂挖出几张票子,捋直了,小心放到案板上,然后眼巴巴地看红鼻子大叔的一套舀面表演,两声勺响,颤巍巍端起,一喝一大口,然后长长地伸出舌头,吐出一口热气,烫得再凶也舍不得吐。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激动地吞下自己口中丰茂的水分,捏捏空空的口袋,或把摊子前随意一个中老年妇女,想成妈妈或外婆,想象她们掏出钱来,买下一碗,满眼幸福地看我狼吞虎咽,然后乐呵呵地喝下碗中剩下的一小口汤……
这跟砸图书馆柜台的玻璃一样,只是恍惚的幻想。
多数时候,我都能战胜这份狂想,瘪瘪地离开。直至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乡下人从背篓里的红布里,抓出两把米,“哗哗”放到秤盘上,红鼻子大叔拎起来看了看,倒进身后的缸里,拿起面勺,在烩面锅里给他舀了大大的一碗。我脑中一个小铃铛,“叮”地响了一声。
米是最硬的硬通货!我怎么忘了这茬儿?
我当即溜回家里,从米缸里抓出几把米,用手帕包了,老鼠过街一样倚着墙脚,溜回烩面摊前,感觉前后左右,都是眼睛……
红鼻子大叔倒没什么反应,照样拎起秤盘,掂了掂,然后舀了一大碗烩面给我,看我狼吞虎咽地吃完,还意犹未尽地舔了舔碗边,蹲下身来,把我刚才拿来的小米包,放在我的手中,说:“孩子,你记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人不能被自己的嘴指使了!”
他的话音不重,但却像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捧起那袋米像捧着一团烧红的炭,烧熟的虾米一般满身通红羞愧而弯曲地离开。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偷家里的米。
也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不问而取。
这也许是乌龟市上那碗烩面,给我最大的营养,由胃入心,滋养一生。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12期)
4.小小说因为篇幅有限,所以用笔极简,但本文情节动态展开从第 段才开始,这是为什么?
答案
一方面为了遮羞。寡嫂和小叔子结婚是件很不体面的事,在当时封建宗法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的农村肯定会遭到别人冷言冷语,因此将拜堂时间放在夜间,尽量少让人知道。另一方面又必须完成一个必要的仪式,以让别人知道,“图个吉利”,“将来日子长,要过活的”,婚礼虽简陋仓促,草草了事,却体现了汪大嫂和汪二改变现状的热切渴望。
①整篇小说只让杰甫一个人讲述故事,省去不必要的叙述,使故事情节更紧凑、更简洁。②以杰甫的口吻讲述故事,以他对安岱的不满显示他所标榜的“职业道德”“艺术良心”,凸显小说对骗子揭露与批判的主旨,增加小说的讽刺性。③以杰甫的口吻讲述故事,能够更好地展现骗子的行骗技巧,增加故事的真实性。④以杰甫的口吻讲故事,以合作搭档的身份评价安岱再讲述事例,能够更好地塑造杰甫和安岱两个骗子的形象。
3.原因:
①“我”无比激动,对辞世的抗战英雄充满崇敬之情;
②“我”内心羞愧,相处时间虽长,却并未深入了解王山根母子。
意图:
①表达“我”对甘于贫穷、深藏功名的抗战英雄的由衷敬意;
②用“我”的表现侧面烘托抗战老兵的高大形象,引发读者思考文章主旨。
4.从开篇到第 段,是主要情节开始前必要的交代和铺垫:作者从“乌龟市”这一地名起笔,依次介绍“此地”“此门市部”“此食堂”;接着顺笔引出“烩面摊”和红鼻子大叔,然后集中笔墨,描写大叔“精彩”的外貌和“更精彩”的做面技术;再写过路农民对烩面的普遍喜爱,最后写“我”对碗烩面的神往。可见,这部分内容既再现了故事发生的年代物质贫穷馈乏的状况,又从正面和侧面突出了烩面的鲜美无比。它使后文展开的动态故事合情合理,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