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学 奕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习目标
六年级下册第8课
1
反复诵读文章,读准字音和节奏,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3
2
正确翻译重点字词和语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采用对比手法、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感悟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 奕
重点、难点
六年级下册第8课
重点
难点
正确翻译重点字词和语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采用对比手法、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感悟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 奕
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导入
六年级下册第8课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学 奕
古人有很多关于学习的精辟论述,给人以深刻启示,例如“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再如“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也是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学奕》,来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深刻启示吧!
整体感知--重点字词
六年级下册第4课
学 奕
hú
生字词
多音字
缴
zhuó
缴纳
jiǎo
弓缴
为
wéi
为国为民
wèi
为难
弈
鸿
鹄
诲
援
弗
yì
hóng
huì
yuán
fú
整体感知--读准字音和节奏
六年级下册第4课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奕
《孟子》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yì
huì
学 奕
wéi
wèi
wéi
yuán
zhuó
fú
yú
hóng hú
整体感知--文学常识
六年级下册第4课
学 奕
孟轲(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尊称孟子。
籍贯:邹国(今山东邹城)。
生活年代:战国时期。
身份、地位:我们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教育思想:以性善论为基础,重视德育,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相关著作:《孟子》。《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整体感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本文通过讲述两个人跟随奕秋学棋,但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阐述了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主要内容
学 奕
叁
贰
壹
第一层
(第1句)
第二层
第2、3句
第三层
第4、5句
全文分为三个层次:
指出奕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由于奕秋棋术高明,按“名师出高徒”的常理,他的学生也应该成为高手。这就为下文奕秋的两个学生的不同表现做了铺垫。
写两个人同时学棋,表现截然不同,结果也自然不同。前一句话讲述两人的迥异表现,“惟”、“一心”,暗示了作者对两个人的不同态度;后一句交代了这种迥乎不同表现的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却远远比不上前一个了。两人差异巨大,对比鲜明,不禁让人想一探究竟。
自问自答,答疑解惑:造成两人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不是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态度的不同。这两句话,干脆利落,通过设问的形式,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后一个人因为不肯专心致志学习才落后的观点。
六年级下册第8课
译文
学 奕
弈秋,是全国最善长下棋的人。
弈 秋 ,通 国 之 善 弈 者 也。
弈:下棋。奕秋:“秋”是人名,因为他善于下棋,所以称其为“奕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古文中的语气词,被置于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深入研读--字词解释及理解句意
六年级下册第8课
译文
学 奕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奕秋的教诲;
诲:教导,教
其:代词,其中
致:尽,极
之:宾语前置标志词。
宾语前置,惟听奕秋
使:让
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 其 一 人 专 心 致 志 , 惟 弈 秋 之 为 听;
深入研读--字词解释及理解句意
六年级下册第8课
译文
学 奕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拉开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虽然
之:代词,代奕秋的教导
援:引,拉
之:代词,代鸿鹄
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以为:认为
至:到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一 人 虽 听 之,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
深入研读--字词解释及理解句意
六年级下册第8课
译文
学 奕
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不如人家。
之:代词,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俱:一起
虽 与 之 俱 学 , 弗 若 之 矣。
弗若:不如
深入研读--字词解释及理解句意
六年级下册第8课
译文
学 奕
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为:因为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然:这样
其:代词,他的。指三心二意的那个人
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 曰: 非 然 也。
深入研读--字词解释及理解句意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 奕
深入研读--理解内容
内容理解
《学弈》设例阐述学习的态度--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弈秋教两个学生下棋。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但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想着鸿鹄什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老师,前者学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一人“惟弈秋之为听”,“惟”突出其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老师的话,句句在心,深刻领悟。另一人“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心以为”说明其已经神游天,心不在焉,对弈秋的教诲听而不闻。两人的学习结果,当然是天差地别了。结尾的设问句,既排除了两人智力上的差异,又引发了人们思考:一心不可二用,学习要有所得,必须专心致志。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 奕
深入研读--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 奕
深入研读--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惟奕秋之为听。
只听奕称的教诲。
倒装句
原文
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 奕
深入研读--通假字
通假字
为是其智弗若与?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与
原文
说明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 奕
深入研读--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议
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虽 与 之 俱 学
原文
原文
援:【古】引,拉。【今】帮助,援助
缴:【古】读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今】读jiǎo,交纳,交出。
俱:【古】一起,一同。【今】全,都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 奕
深入研读--字词翻译汇总
弈 秋 ,通 国 之 善 弈 者 也。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 其 一 人 专 心 致 志 , 惟 弈 秋 之 为 听;一 人 虽 听 之,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虽 与 之 俱 学 , 弗 若 之 矣。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 曰: 非 然 也。
全国
的
弈:下棋。奕秋:“秋”是人名,因为他善于下棋,所以称其为“奕秋”
善于,擅长
古文中的语气词,被置于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让
教导,教
代词,其中
尽,极
宾语前置标志词。
宾语前置,惟听奕秋
虽然
代词,代奕秋的教导
认为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到
引,拉
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代词,代鸿鹄
代词,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一起
不如
因为
代词,他的。指三心二意的那个人
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然:这样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 奕
深入研读--课文翻译
弈 秋 ,通 国 之 善 弈 者 也。使 弈 秋 诲 二 人 弈 , 其 一 人 专 心 致 志 , 惟 弈 秋 之 为 听;一 人 虽 听 之,一 心 以 为 有 鸿 鹄 将 至,思 援 弓 缴 而 射 之 ;虽 与 之 俱 学 , 弗 若 之 矣。为 是 其 智 弗 若 与 ? 曰: 非 然 也。
弈秋,是全国最善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奕秋的教诲;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
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拉开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与前一个人一起学棋,
但是棋艺不好人家。
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 奕
深入研读--写法鉴赏
通过讲述两个人跟随奕秋学棋,但效果截然不同的具体事例,阐明观点,更具说服力。
课文最后两句,以自问自答的设问形式结尾,引导读者由故事思考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便显得顺理成章。
把两个学棋者的表现做了对比,把他们学习的不同结果做了对比,有力地揭示了文章主旨
01
02
03
具体事例
对比手法
设问结尾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合作探究
两个人同时跟全国最会下棋的奕秋学棋,但是学习的效果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分享成果。
学 奕
学习条件相同
使奕秋诲二人奕....
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
启 示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小结
六年级下册第8课
学 奕
要点回顾
本文言简义丰,事中见智,采用对比手法,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手法,层次鲜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六年级下册第8课
课后作业
1.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上》,原文中是写了两个故事,可能是孟子要讲给某位君王听的,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进一步探究,孟子为什么要给君王讲这两个事例?
2.在《孟子》一书中,还有很多古人还有很多关于学习的精辟论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找一些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 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