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老王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章平淡朴实的语言。
3.感悟作者作为知识分子拥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同情和关爱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会“我”的平等观念,培养学生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运用:积累重点词语,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积极思考,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老王是一个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好人。这节课我们抓住几个重点词语进行深入地品味。
一、重点词语分析
“三轮”二字,非同小可
1.“我常做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了……”“三轮”一直延续到课文的大半部分,请同学们思考“三轮”二字到底有什么作用?
(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看法并展示。)
“三轮”二字:贯穿全文的线索。
第一,三轮表现了老王低下的地位和卑微的身份。
第二,三轮表现了老王的贫困、生活窘迫与生计艰难。
第三,三轮表现了老王老实厚道、重感情、讲仁义的品性。
第四,三轮表现了“我”的一家与老王的交往以及对老王的关心照顾。
2.除了“三轮”一词很重要以外,你觉得还有哪个词很重要,请你用“我觉得_______很重要,因为_______。”
(1)“一只眼”,很重要。体现了老王的生活艰苦。因为老王是一个拉三轮车的,他一只眼看不见,可以体现出他很可怜。也可以表现他生活的窘迫。
(2)“破破落落”很重要。体现老王的贫穷。 我问起那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啦,他没有说他的家在哪里,他不愿意说他有家,他并没有家,他只有一个人。
二、重要事件分析
1.文章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临死前送香油、鸡蛋。(8—16段)
2.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描写老王?勾出具体语句并分析作用。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三、精读细研——老王送鸡蛋、香油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敲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此处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镶嵌本义是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作者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此时老王瘦弱无力、身体僵硬、毫无生气的病态,暗示老王离大去之期不远了,表现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同情与难过。
描写以往的外貌与现在的外貌作对比,真切地表现了老王身体的极度虚弱,生命将逝。为下文中老王的离世埋下伏笔。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爬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此处运用肖像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因受病痛折磨而变得外表干瘦、恐怖的特点。在重病中送鸡蛋,更表现老王知恩图报的善良。
四、品味老王
动作描写: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攥”“滞笨”“直着脚”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老王病情的严重,已到了行动不便的地步,为下文写老王的去世埋下了伏笔。
语言描写:
他只说:“我不吃。”
语言描写,简短的话语中透露出老王的朴实、憨厚。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语言描写,临死也不忘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足见其善。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攥”字是表现老王贪财吗?
“攥”字表现了老王对作者的感激之情,并非贪财。
外貌描写: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夸张,再次强化老王临终前的形象,表现他生活上的苦恼,表现他人性上的善良。
咬文嚼字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强笑”一词意为“勉强的笑”,体现出作者心理的复杂,生动准确地写出了作者见到老王如此凄凉的景况却还拿东西送给“我们”时的那种心酸而又感动的心情。
老王在病入膏肓之时为什么还支撑着来给“我”送鸡蛋?
因为作者一家对老王很关心,所以他在临死前也要来答谢,说明老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老王送东西给“我们家”表达谢意,本“不是要钱”的。可最终又收了“我”的钱。这个情节对全文介绍老王的性格特点做了哪些补充?
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他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
这个情节进一步介绍了老王朴实、心地善良、体贴他人的性格特点。
讨论:在我们现在来看,送人鸡蛋和香油不过是一件小事,那么你如何理解老王的这一举动,作者为何要花如此重的笔墨来描绘这件事情呢?
点拨:老王在临终之前送给作者一家的香油和鸡蛋不仅珍贵,而且饱含深情厚谊。
计划经济时代,由于物资匮乏,食品、日用品等都是限量供应的,需要用政府发放的各种票证购买。
因此,老王的这份厚礼必然用去他积攒多时或用钱物交换来的票证,而且动用了不少积蓄。老王临终前,要送一份厚礼,表达自己对这一家人深深的谢意。
五、作者情感分析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愧怍:因为做错了事,心里不安。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得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连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忙去给她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拌楼梯摔倒。
“呀,他什么时候……”
临终前一天 毕生积蓄 不要钱
扶病到我家来 托老李来传话
亲人般的关爱
真情大于金钱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品词赏句,读懂愧怍
“总觉得心上不安”中的“总”体现了“我”的自我反省——老王这样一个小人物却成了“我”挥之不去的牵挂,这表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
对老王感到“愧怍”,是因为“我”出于知识分子的清高,不愿意欠别人人情,不愿意占别人便宜(特别是弱者的便宜),所以,什么都用钱来解决,以为那是对弱者的一份关爱,实则并未真正走进老王的内心世界,更未真正体会到他内心对尊重与温暖的渴求。
最后,作者却说“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时作者已经跳出自己与老王的相处,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的角度来审视,是对人性、人格的反省:人应该对弱者抱有一种人道关怀。
作者的愧怍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待苦难人们的悲悯情怀,彰显了纯美人性,这是本文最富有内涵的意蕴所在。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描写老王艰难、凄惨的生活情况,记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小事,突出了老王善良、淳朴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幸者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拓展延伸】
学完全文后,你对老王和杨绛是不是有一种新的认识?试站在老王的角度,用老王的语气,改写老王最后一次到杨绛家送香油和鸡蛋的片段。(2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