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5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3生态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5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7 18:4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选必三 3.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课标呈现】
1.结合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生态退化的表现、原因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说出生态修复的类型及重要的生态修复工程。
3.结合实例,了解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结构,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课标解读】
目录 CONTENTS |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its impact on n-security
0 1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Establishing nature reserves
0 3
建立自然保护区
0 2
实施生态修复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01
Ec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its impact on n-security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位于小兴安岭的黑龙江省伊春市素有“红松故乡”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由于长期忽视森林生态价值及自然更新规律,不合理采伐超过了森林最大更新能力,伊春市原始红松林遭到严重破坏,仅残存于丰林等自然保护区内。由于森林资源大量减少,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下降严重,区域内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伊春林区是哪一种生态退化现象?
案例:伊春林区
自主探究
Independent inquiry
阅读教材P73找出
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
①概念:指生态系统的一种逆向演替过程。生态系统处于一种不稳或失衡状态
②原因: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
③表现: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④特点: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土地荒漠化
物种灭绝
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02
乌干达的土地沙化
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02
贵州的石漠化
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02
印尼加里曼丹岛热带雨林被破坏
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02
美国亚利桑那州鲍威尔湖菱缩
思考
Reflection
生态退化会带来哪些危害?
生态退化影响
①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②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降低
③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黄河水土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中国土地荒漠化沙化状况仍严重
为避免或缓解生态退化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可以采取
生态修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
等措施
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左图显示了我国土壤侵蚀的分布情况。
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分析各类土壤侵蚀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结合自然环境特点, 提出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建议。
活动: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活动 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
讨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分布、原因和影响,完成下列表格
类型 分布 原因 影响
水力侵蚀
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
水力侵蚀:黄土高原最严重,第二级阶梯的山区、东部丘陵地区、东北的山前地带(东部季风区)
原因:降水多且集中;
地形起伏大;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
危害:土层变薄;
河流含沙量增加;
淤塞河道,洪涝灾害频发。
风力侵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内蒙古西部、准噶尔盆地中部等西北干旱地区。
原因:气候干旱;
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
危害:土壤沙化,更加贫瘠;
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冻融侵蚀: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
原因:气温变化导致土壤中水分冻融;含水量大;坡度大
危害:土层变薄;
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一个地区的土壤侵蚀可能是多种侵蚀方式的综合。
冬季:冻融
春季:风力
夏秋:流水
冬春:风力
夏秋:流水
类型 分布 原因 影响 措施
水力 侵蚀 黄土高原最为严重,第二级阶梯的山区,东部丘陵地区,东北的山前地带 降水多且集中;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 土层变薄、河流含沙量增加、淤塞河道、洪涝灾害频发 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冲工程”),
减轻水土流失;
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
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
采用生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
风力 侵蚀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区、准噶尔盆地中部等西北干旱地区 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 土壤沙化、土地更加贫瘠、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减少对当地天然植被的破坏;
因地制宜,选择耐早的植物植树造林,减缓风速;
改进耕作方式,条播、等高带播、垄作及留残茬;
采用保护地面的柴草席、碎片、卵石等工程措施;
水平梯田、等高种植、增设覆盖层等方式增加土壤水分
冻融 侵蚀 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 气温变化导致土 壤中水分冻融;含水量;坡度 土层变薄、引发滑坡、泥石流 加强监测;减少人类活动干预

02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实施生态修复
自主探究
Independent inquiry
阅读教材P75-76思考
1.生态修复的概念。
2.生态修复的类型有哪些?
3.我国有哪些生态修复工程?
二、实施生态修复
1.生态修复
①概念:是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②类型:自然恢复
人工修复
2.生态修复措施:
①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沿海及江湖休渔制度
我国自1995年开始,在东海、渤海等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以保护渔业资源。
林区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人为破坏。
退化草场围栏封育
呼伦贝尔大草原积极推行围栏封育构建草原“生态网”,草原又现生机。
②人工修复: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通过恢复植被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的措施,如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通过一系列建设工程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如草方格沙障固沙
见效快、成效好
思考
Reflection
你知道我国典型的生态修复工程吗?
请举出例子
3.我国的生态修复
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工程范围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区总面积为26479.7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7.48%。工程区包括长江上游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林地,森林面积8767.55万公顷
工程背景
1998年我国启动了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通过天然林禁伐、限伐和大幅减少商品木材产量,有计划分流安置林区职工等措施,解决主要天然林区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课堂练习
1.以下不属于生态退化的是(  )
A.石漠化    B.湖泊萎缩
C.森林破坏 D.酸雨降落
2.生态修复措施中见效快、成效好的措施是(  )
A.自然恢复 B.工程措施
C.技术措施 D.生物措施
B
D
随堂巩固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曾是华北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水草丰美,鹅雁栖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就从0.67万公顷锐减到不足66.67公顷,直到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据此完成3~4题。
3.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   )
①土地荒漠化  ②盐碱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②严重超采地下水③蒸发量减小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A
A
随堂巩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颈鹤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等为食,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5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0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该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1)说明若尔盖湿地成为黑颈鹤保护区的原因。
(2)简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
(3)简述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随堂巩固
(1)说明若尔盖湿地成为黑颈鹤保护区的原因
地面积广阔,食物来源丰富,有利于黑颈鹤的生长、繁殖;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少,对黑颈鹤干扰小;国家政策的支持。
(2)简析若尔盖湿地的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湿润;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排水不畅;谷地宽阔,河曲发育,湖泊众多;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
(3)简述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
为鸟类提供理想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储存水分,特别是为黄河及长江上游支流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03
Establishing nature reserves
建立自然保护区
自主探究
Independent inquiry
阅读教材思考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有哪些?
保护措施有哪些?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哪些?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
①概念: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②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2.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
①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或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②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3.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①国际划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核心区
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缓冲区
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
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
变式图
类别 类型 示例(保护对象)
自然 生态 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河北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甸草原)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沙生植物群落)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湿地)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
野生 生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
福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文昌鱼)
野生植物类型 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金花茶)
自然 遗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 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砂岩峰林)
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貌)
古生物遗迹类型 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生物化石)
②我国的划分: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750处,约覆盖我国陆地面积的15%,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63个
4.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
5.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①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
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具有维持水循环、净化水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风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调节功能。
森林
草原
湿地
②维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黑龙江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
小兴安岭东北虎
③提供科研基地
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农田生态监测
科学研究基地
④促进生态文明
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课堂小结
生态退化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
对区域或国家安全的影响
威胁人民福祉
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
依据退化程度和自然条件,选择治理措施
保护为主,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实施生态修复
自然修复
人工修复
随堂巩固
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三江”是指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和各种生态系统
B.拉萨大量使用太阳能电池主要原因是其他
资源贫乏
C.青藏高原的特色农业是绿洲农业
D.青藏高原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C
A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宣布正式成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和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读中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国家公园叙述正确的是( )
A.武夷山—地处亚热带植被丰富 B.东北虎豹—全年温和湿润
C.热带雨林—全年高温降水均匀 D.大熊猫—湿地遍布冻土发育
4.三江源国家公园( )
A.适合寒假体验 B.主要分布于四川和西藏
C.光照强温度高 D.高原生物多样性集中地
5.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意义( )
A.促进经济发展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开发生物资源 D.提高环境承载力
A
D
B
随堂巩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白头叶猴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稀有猴类,由于当地居民对森林的长期砍伐,白头叶猴的栖息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加之用“白猴”泡酒可延年益寿的迷信传统,制作名贵猴唇膏的利益驱使,白头叶猴数量骤减,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
材料二:许多学者都尝试过人为饲养和人工建设栖息环境等方法保护白头叶猴,但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后来专家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当地贫乏的水土资源导致人与猴争夺土地,落后的区域经济及教育,让当地人无法认识到白头叶猴的珍贵,甚至因为迷信去残害珍稀生物。
(1)阐述白头叶猴数量减少的原因。
(2)试列举保护白头叶猴的可行性措施。
随堂巩固
(1)阐述白头叶猴数量减少的原因。
①经济落后;
②人类长期砍伐森林,破坏白头叶猴的栖息环境;
③人类大量捕杀,数量减少;
④当地水土资源贫乏,人与猴争地,挤占生存空间。
(2)试列举保护白头叶猴的可行性措施。
①为当地人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
②开展文化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为白头叶猴建设保护基地;
④保护当地森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