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精选二轮专项特训(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精选二轮专项特训(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3-07 22:20:41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全国卷)
专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2秋·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野蚕》中“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诗中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序卦传》中“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鼎中的青铜属于单质
D.《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2.(2022秋·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造纸过程中的破碎,碱浸,漂白,沉浆都属于物理变化
B.古代制造指南针的材料为磁石,主要成分为
C.火药爆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D.活字印刷术使用的黑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2023秋·广东·高三校联考期末)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文物不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A B C D
曾侯乙编钟 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圆明园兽首 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
4.(2022秋·河北·高三校联考专题练习)“琴棋书画”被誉为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常用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下列“琴棋书画”实物中,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蚕丝琴弦 B.釉瓷棋子 C.猪鬃毛笔 D.宣纸画卷
5.(2022秋·广东汕头·高三阶段练习)化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为油脂
B.《本草纲目》记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矾”为
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瓷器烧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D.“贵妃明镜剪青丝,后母戊鼎树丰碑”,后母戊鼎材料为青铜,其硬度比纯铜小
6.(2023秋·河南信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古代和现代的生活、生产、技术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冬日诗》“曛雾蔽穷天”:雾属于胶体分散系,对光产生了散射作用
B.推广使用合成的可降解聚碳酸酯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C.青铜和铁器的民谚“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半干半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吸氧腐蚀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7.(2023秋·湖南长沙·高三统考期末)湖南省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湘绣、醴陵彩瓷、苗银锻造工艺、安化黑茶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技艺精湛的湘绣,绣线分为丝线、线线、织花线、金银线等,其中丝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陶瓷的生产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
C.苗族银饰锻制工艺需要使用较多的银质材料,银质材料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D.安化黑茶制作中的发酵工序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8.(2023秋·湖北恩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楚文化源远流长,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是历史见证。下列文物属于硅酸盐制品的是
文物
选项 A.越王勾践剑 B.曾侯乙编钟 C.虎座鸟架鼓 D.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9.(2023秋·北京·高三统考期末)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按制作文物的主要材料分类,下列文物属于金属文物的是
文物
选项 A.青铜亚长牛尊 B.虎形玉佩 C.甲骨片 D.竖线划纹黑陶尊
10.(2022秋·河北·高三校联考专题练习)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有关炼铁的记载:“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下列关于炼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炼铁过程中碳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礁”应是由煤制得的焦炭
C.文中的“矿”指的是炼铁原料 D.炼铁得到的产品铁碳合金不易生锈
11.成语、古诗词、谚语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解读错误的是
选项 传统文化 化学角度解读
A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香”的原因之一是美酒含有酯类物质
B 日照香炉生紫烟 碘单质升华
C 三月打雷麦谷堆 在雷电作用下N2最终转化成被作物吸收的化合态氮
D 《本草经集注》记载“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物理方法(焰色反应)可以鉴别钾盐
12.(2023·湖南衡阳·统考一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与汗水缔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苏绣的主要材料是丝绸,丝绸中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浸泡
B.“马踏飞燕”是东汉青铜器,青铜器属于合金材料,硬度比纯铜大
C.宣纸选用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制作而成,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水解可得蔗糖
D.甲骨文的主要载体是兽骨,兽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坚硬
13.(2022秋·重庆北碚·高三西南大学附中校考开学考试)化学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和分液
C.《广阳杂记》中“川东盐井,且有火井,以助前熬,其火无灰”,“其火无灰”发生了化学变化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的能量低于水,冰转化为水属于吸热过程
14.(2023秋·河南驻马店·高三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统考期末)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瑰宝。下列文物器具的材质主要为合金的是
选项 A B C D
文物器具
名称 端石琴式砚 馆陶黑陶 木雕罗汉像 信宜铜盉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阶段性新题精选专项特训(全国卷)
专项02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22秋·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文献记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野蚕》中“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诗中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序卦传》中“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鼎中的青铜属于单质
D.《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答案】B
【详解】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的意思是取一把新鲜青蒿,以二倍的水浸泡,绞榨取汁。该提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青铜属于合金,是混合物,C错误;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指丹砂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汞和硫蒸气,遇冷时又化合生成丹砂,该过程包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变化,D错误;
故选B。
2.(2022秋·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造纸过程中的破碎,碱浸,漂白,沉浆都属于物理变化
B.古代制造指南针的材料为磁石,主要成分为
C.火药爆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D.活字印刷术使用的黑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答案】D
【详解】A.碱浸,漂白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存在化学变化,A错误;
B.磁石,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B错误;
C.火药爆炸过程中释放出能量,生成物能量低于反应物的能量,C错误;
D.黑墨成分含有碳,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D正确;
故选D。
3.(2023秋·广东·高三校联考期末)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文物不属于合金材料的是
A B C D
曾侯乙编钟 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圆明园兽首 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
【答案】B
【详解】A.曾侯乙编钟为青铜器,属于合金,故A不符合题意;
B.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合金,故B符合题意;
C.圆明园兽首为铜合金,故C不符合题意;
D.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为铜制品,属于合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2秋·河北·高三校联考专题练习)“琴棋书画”被誉为中国四大古老的文化艺术,常用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下列“琴棋书画”实物中,主要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蚕丝琴弦 B.釉瓷棋子 C.猪鬃毛笔 D.宣纸画卷
【答案】B
【详解】A.蚕丝和猪鬃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A错误;
B.釉瓷棋子为陶瓷制品,主要成分是硅酸盐,B正确;
C.蚕丝和猪鬃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C错误;
D.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D错误;
故选B。
5.(2022秋·广东汕头·高三阶段练习)化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为油脂
B.《本草纲目》记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矾”为
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瓷器烧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D.“贵妃明镜剪青丝,后母戊鼎树丰碑”,后母戊鼎材料为青铜,其硬度比纯铜小
【答案】C
【详解】A.《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洧水”为石油,A错误;
B.《本草纲目》记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矾”为,B错误;
C.“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瓷器烧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C正确;
D.“贵妃明镜剪青丝,后母戊鼎树丰碑”,后母戊鼎材料为青铜是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D错误;
故选C。
6.(2023秋·河南信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古代和现代的生活、生产、技术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冬日诗》“曛雾蔽穷天”:雾属于胶体分散系,对光产生了散射作用
B.推广使用合成的可降解聚碳酸酯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C.青铜和铁器的民谚“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半干半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吸氧腐蚀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答案】D
【详解】A.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雾属于胶体分散系,能对光产生散射作用,故A正确;
B.推广使用合成的可降解聚碳酸酯塑料,能减少使用塑料而导致的白色污染,故B正确;
C.金属在半干半湿条件下容易发生吸氧腐蚀,而导致被锈蚀,故C正确;
D.煤液化技术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可以减少颗粒物等污染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D。
7.(2023秋·湖南长沙·高三统考期末)湖南省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湘绣、醴陵彩瓷、苗银锻造工艺、安化黑茶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技艺精湛的湘绣,绣线分为丝线、线线、织花线、金银线等,其中丝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陶瓷的生产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
C.苗族银饰锻制工艺需要使用较多的银质材料,银质材料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D.安化黑茶制作中的发酵工序涉及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详解】A.丝线是一种用蚕丝制成的线,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
B.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不需要使用石灰石,B错误;
C.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氢后面,所以银质材料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正确;
D.黑茶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其中渥堆是发酵工序,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故选B。
8.(2023秋·湖北恩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楚文化源远流长,湖北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是历史见证。下列文物属于硅酸盐制品的是
文物
选项 A.越王勾践剑 B.曾侯乙编钟 C.虎座鸟架鼓 D.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答案】D
【详解】A.越王勾践剑为青铜武器中的珍品,青铜属于合金,是金属材料,A错误;
B.曾侯乙编钟主要成分有锡、铅、铜及少量杂质,属于合金,B错误;
C.虎座鸟架鼓是一件漆木制文物,由托板、虎座、凤架、悬鼓组成,托板两长边侧面各安两个铜衔环,托板上还有两组木雕蛇,不属于硅酸盐制品,C错误;
D.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我国元代青花瓷器艺术的杰出代表,为陶瓷器物,属于硅酸盐制品,D正确;
故选D。
9.(2023秋·北京·高三统考期末)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按制作文物的主要材料分类,下列文物属于金属文物的是
文物
选项 A.青铜亚长牛尊 B.虎形玉佩 C.甲骨片 D.竖线划纹黑陶尊
【答案】A
【详解】A.青铜主要由铜、锡含有少量铅的合金,属于金属文物,故A选;
B.玉佩主要成分为玉石,属于矿物质,为含硅化合物,不属于金属文物,故B不选;
C.胛骨片主要成分为动物骨骼,属于无机非金属文物,故C不选;
D.竖线划纹黑陶尊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等含硅化合物,不属于金属制品,故D不选;
故选A。
10.(2022秋·河北·高三校联考专题练习)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有关炼铁的记载:“煤则各处有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下列关于炼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炼铁过程中碳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B.“礁”应是由煤制得的焦炭
C.文中的“矿”指的是炼铁原料 D.炼铁得到的产品铁碳合金不易生锈
【答案】D
【详解】A.炼铁涉及的主要反应有(1),(2),(3)。在反应(2)中碳既被氧化,又被还原,A正确;
B.煤在燃烧中提供能源,B正确;
C.炼铁的主要矿石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C正确;
D.炼铁得到的产品铁碳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易生锈,D错误;
故选D。
11.成语、古诗词、谚语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解读错误的是
选项 传统文化 化学角度解读
A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香”的原因之一是美酒含有酯类物质
B 日照香炉生紫烟 碘单质升华
C 三月打雷麦谷堆 在雷电作用下N2最终转化成被作物吸收的化合态氮
D 《本草经集注》记载“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物理方法(焰色反应)可以鉴别钾盐
【答案】B
【详解】A.酒放置时间长,少量的乙醇被氧化为乙酸,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具有香味,所以产生香味主要是因为美酒含有酯类物质,A正确;
B.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一种光学现象,与碘升华无关,B错误;
C.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氮不溶于水,在常温下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进一步转化为可以为植物吸收的硝酸盐,增加土壤中氮肥含量,有利于作物生长,C正确;
D.钠盐和钾盐焰色反应的颜色不同,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钾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2023·湖南衡阳·统考一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与汗水缔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苏绣的主要材料是丝绸,丝绸中含有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浸泡
B.“马踏飞燕”是东汉青铜器,青铜器属于合金材料,硬度比纯铜大
C.宣纸选用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制作而成,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水解可得蔗糖
D.甲骨文的主要载体是兽骨,兽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坚硬
【答案】C
【详解】A.丝绸中含有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会使蛋白质水解,因此不能用来洗丝绸制造的衣物,A正确;
B.青铜属于铜的合金,硬度比纯铜大,B正确;
C.纤维素水解可得葡萄糖,C错误;
D.兽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质地坚硬,D正确。
本题选C。
13.(2022秋·重庆北碚·高三西南大学附中校考开学考试)化学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和分液
C.《广阳杂记》中“川东盐井,且有火井,以助前熬,其火无灰”,“其火无灰”发生了化学变化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冰的能量低于水,冰转化为水属于吸热过程
【答案】B
【详解】A.“洧水可燃”中洧水为可以燃烧的液体,这里洧水指的是石油,A正确;
B.以水二升渍,“渍”是浸取,绞取汁,“绞”是过滤,B错误;
C.“其火无灰”是指燃烧充分,燃烧属于化学变化,C正确;
D.冰转化为水,属于熔化,为吸热过程,D正确;
故答案选B。
14.(2023秋·河南驻马店·高三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统考期末)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瑰宝。下列文物器具的材质主要为合金的是
选项 A B C D
文物器具
名称 端石琴式砚 馆陶黑陶 木雕罗汉像 信宜铜盉
【答案】D
【详解】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为合金,
A.砚的成分为无机盐,含碳酸钙,不是合金,故A不选;
B.馆陶黑陶材料为陶瓷,成分为硅酸盐,不是合金,故B不选;
C.木雕罗汉像,木材成分为纤维素,不是合金,故C不选;
D.信宜铜盉为铜合金,故D选;
故选: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