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导弹自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洲际导弹自述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15 18: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朱毅麟洲际导弹自述 “实践2号”一箭三星卫星系统的主要设计者之一,早年主持完成“长征1号” 运载火箭和返回式卫星的方案设计。1987年以来,主要从事空间技术和人造卫星的发展战略研究,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100多篇,1964年起从事业余科普创作,编著出版“太空中的多面手”等航天科普书7本;发表航天科普文章250多篇,其中 “洲际导弹自述”一文曾被作为范文收入多种中学语文课本。 朱毅麟,科学家、科普作家, 1934年 8月 17日生。先后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土木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89年至
今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委
员会秘书长。作者简介洲际导弹自述洲际自述射程极远 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洲际导弹变成了富于人情的“我”来写,显得亲切自然、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理解题目一、正音。二、释义。首屈一指:
鞭长莫及:
我行我素:
先发制人:
措手不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弯下手指头计数时,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比喻力量达不到。照着自己一向的做法去做。先动手以制服对方。临时来不及应付。 原为佛家语,告诫修行者警惕外界诱惑,现比喻两种敌对力量,互为条件,交替消长。检查预习(yí)(shè)(nǐ)(yì)(fù)(sì)(zhuī)(yù)(shū)(jìng)(suǐ)1、自读课文2、阅读思考,理清文章的思路。①、第1自然段介绍了什么?②、第2~8自然段说明了导弹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第9~14自然段说明了洲际导弹的什么特点?④、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了什么? 介绍洲际导弹“诞生”的时间、地点和巨大作用。 说明了导弹的类别、构造、使用的动力燃料等。 对洲际导弹的外形(高度、重量)、速度、威力以及发展变化作了简要额为人具体的说明。 指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是导致洲际导弹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探究讨论 1957年8月21日,前苏联SS-6地地导弹首次试射成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洲际导弹,射程约8000Km。 “ss-x-27”,为俄罗斯目前最先进的洲际导弹。相关知识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导弹类型起飞位置攻击对象飞行方式弹道式巡航式射程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探究讨论 右图 前苏联“飞毛腿”地对地导弹。 下图 美国现役“战斧”地对地导弹。 下图 中国 “长剑-10”地对地导弹。(尚未装备)相关知识图.1图.2图.3图.4图.5 图.1 美国“爱国者-3”地对空导弹。 图.2 以色列“箭-2”地对空导弹。 图.3 俄罗斯“S-400”地对空导弹。 图.4 欧洲国家“紫菀”地对空导弹。 图.5 中国“红旗-9”地对空导弹。相关知识 上图 美国“响尾蛇”空空导弹。 上图 俄罗斯“AA-8”空空导弹。 下图 法国“米卡”空空导弹。 下图 以色列“蜻蜓”空空导弹。 下图 中国“霹雳-11”空空导弹。相关知识 左图 美国“小斗犬”空对地导弹。 右图 美国“斯拉姆”空对地导弹。 左下图 中国“鹰击-83”空对地导弹。 下图 中国“鹰击-91”空对地导弹。相关知识导弹的有关知识:发动机制导系统弹体结构绝技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变化分头术变出好几个子弹头发展过程:1957年8月,在苏联出世。六十年代初,人们把我从地面转移到地下,又想出了“机动发射”的新招。70年代,人们赋予我“分头术”。构造探究讨论导弹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图解)脑袋身体发动机制导系统弹体结构尾翼起稳定作用冲向并炸毁目标飞行并能产生加速把弹体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指挥沿着规定路线飞向目标 (弹头)总分(逻辑顺序)说明顺序:探究讨论固体导弹液体导弹相关知识相关知识 发射状态的导弹。 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1、事物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二、说明文的种类。关于说明文的阅读:一、说明文。三、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①、从原因到结果。②、从现象到本质。③、从整体到部分。④、由主要到次要。讨论总结1、举例子2、分类别3、列数字4、作比较5、打比方6、摹状貌7、作诠释8、下定义9、画图表四、说明方法。五、说明的语言。必须严密、准确。六、说明方式。1、生动说明文。2、平实说明文。由此可见,阅读说明文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说明的内容。2、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4、说明的语言。讨论总结1、在给我们介绍知识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有什么好处。2、整篇文章采用了“自述”的方式,你认为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①分类别、分类别: 第2和第7自然段中,共用4种标准对洲际导弹分类,使读者对洲际导弹有较全面的认识。②、作比较: 第3自然段将导弹与炮弹作比较,突出二者的本质区别。③、列数字: 第9自段通过的列数字,使读者对导弹的身高、胸围、体重有具体感知,避免笼统。 本文以拟人手法,采取洲际导弹“自述”的方式,拉近了洲际导弹这一陌生事物与读者的距离,使说明更加形象具体,更容易受少年读者喜爱。 第7、8自然段段,将液体导弹与固体导弹作比较,突出了固体导弹尺寸和重量小,不贻误战机的优越性。 第14自然段将单弹头与多弹头导弹作比较,突出多弹头导弹的强大威力。讨论总结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地对地弹道式液体导弹固体导弹洲际导弹液体导弹与固体导弹单弹头与多弹头总结课文朗读第11自然段,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该段的中心句? 我有飞得快、爬得高、打得准的绝技,具有强大的威慑力量。2、该段采用什么顺序说明的? 由总到分,先概括后具体的说明顺序。3、“在制导系统指引下,“我行我素”,外界干扰对我不起作用,飞行一万多公里,弹头命中目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公里,甚至只有两百米。”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洲际导弹”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洲际导弹”打得准的特点。4、“我的最大飞行速度在每秒其公里以上”、“我大部分时间飞行在几百公里高的外层空间”中的“以上”、“大部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不可以;“以上”表明洲际导弹的飞行速度不低于每秒七公里,“大部分”则意味着不是全部时间都在几百公里的外层空间飞行,如果去掉,说明的语言就不够准确。5、找出其中的成语,并说明作用? 临阵磨枪、措手不及、高不可攀、鞭长莫及、我行我素。 这些成语语言简洁、幽默风趣。精读训练美国成功完成拦截洲际导弹实验1999年10月4日 凤凰卫视 美国经过四次成功拦截短程导弹后,今天又第一次成功在太平洋上空拦截洲际导弹,令全国导弹彷御系统的研究再向前迈进一大步。
在香港时间今天早上十点,美国由加州的空军基地发射一枚没有弹头的“民兵”洲际导弹,朝太平洋上空飞行。二十分钟后,位於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美军导弹基地,同时也射出名为“外大气层击毁飞行器”的火箭,方向与迎面而来的洲际导弹相反。两枚导弹以时速25700公里的速度逐渐拉近。
十分钟后,两枚导弹在距离太平洋海面二百二十五公里的上空相撞爆炸。这是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首次在太平洋上空成功拦截来袭的洲际导弹。 美国“和平保卫者”洲际导弹,威力是1945年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的30多倍。课文补充 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31型”固体燃料洲际导弹,是中国第一种进行公路机动的洲际弹道导弹,1999年8月2日试验成功。课文补充中国 东风41-型俄罗斯 白杨-M美国 民兵-Ⅲ朝鲜 大浦洞-21999年10月16日香港《虎报》报道
我国研制成功使用固体燃料的东风-41号洲际导弹,可携带5至8个弹头,它能在数分钟内进入战备状态。
西方政治和军事观察家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多弹头洲际导弹的发展,类似“东风31型”和“东风41型”是目前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很难拦截的洲际导弹。课文补充潜射 洲际弹道导弹中国 “巨浪-2”。俄罗斯 “布拉瓦”又名“圆锥”。美国“三叉戟” 。课文补充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我国核武器发展课文补充 东风-5(DF-5/CSS-4)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一定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3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东风-5:
推进剂:两级液体燃料   射程:12,000公里;15,000公里(DF-5A)   弹长:32.6米;第一级长20.5米,第二级7.5米,弹头及附件长4.6米   弹径:3.35米   弹重:183吨   弹头:一枚30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一枚3200公斤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A)。   制导: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 + 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500~3500米   准备时间:30~60分钟 课文补充 自从1970年中国第一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以来的20多年间,中国独立研制、成功发射了42颗国产卫星,其中通信卫星7颗、气象卫星4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科学实验卫星14颗。这些卫星大多数是发射成功后,便投入了国民经济的实际应用,从试验阶段向应用阶段过渡时间之短,是世界上少见的。 195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指示,成立了由钱学森、赵九章领导组成的581组,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随后建立了651设计院(卫星设计院),有30多个研究所投入651任务。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世纪50~60年代,面对西方霸权主义和技术封锁,我国核工业的科技人员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于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西北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量为2万吨级,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北地区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爆炸当量为百万吨级。我国核武器与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概况课文补充导弹、火箭与卫星发射成功大事记: 1960年,地对地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4年,研制成功中近程导弹。 1966年,进行了导弹核弹(两弹)结合武器试验。 1970年,“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 1975年,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1980年,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火箭。 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 1984年,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1990年,首次实施对外商业卫星发射服务,“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 截止到1999年7月1日,研制成功40多颗各类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57次发射,成功率为89.5%,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课文补充航天员:杨利伟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此次飞船发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州一号”,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2001年1月10日1时零分,“神舟二号”飞船发射升空,进入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课文补充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神舟六号”载入飞船成功发射,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9月28日17时40分,“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此次发射,航天员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执行出仓人物,并实现“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与我国首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携手,共同执完成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课文补充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托举着“神舟九号”飞船飞向太空。太空飞行员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三人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控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预计将在2014年下半年发射,具体时间尚未公布。 航天员:刘洋、刘旺、景海鹏课文补充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