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份第2周 生物好题推荐(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3月份第2周 生物好题推荐(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08 19:4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3月份第2周 生物好题推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泡菜历史悠久,早在北魏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用白菜等原料腌制酸菜的多种方法。酸菜不仅口感好,而且对人体有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向泡菜坛子中加入“陈泡菜水”,可以缩短腌制时间
B. 腌制过程中,坛中水分会因蔬菜细胞渗透失水而增多
C. 泡菜中酸性环境会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D. 酸菜腌制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少,口感越好,营养价值越高。
2、某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鸟类有黑羽和白羽两种毛色,黑羽对白羽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仅位于Z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某种配子不育。自然界中有黑羽、白羽雌鸟和黑羽雄鸟,但未发现白羽雄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自然界中未发现白羽雄鸟的原因可能是含Zb的精子不育
B.白羽雌鸟与黑羽雄鸟杂交,子代中既有雄鸟又有雌鸟
C.若杂合子黑羽雄鸟与黑羽雌鸟交配,所得F1自由交配,F2中会出现1/6的白羽雌鸟
D.若某种群黑羽雄鸟中ZBZB:ZBZb=1:2,让黑羽雄鸟与黑羽雌鸟自由交配,子代中Zb的基因频率为1/6
3、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并不限于甲状腺,而是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弥漫性甲状腺肿等。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图示抗体的分泌。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B.图示抗体的结构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结构相似
C.由于图示抗体的作用,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较高
D.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对Graves病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4、下列科学研究史中有关实验操作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欧文顿用几百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提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
B.摩尔根利用白眼果蝇与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提出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艾弗里将加热杀死后S型菌的物质进行- --提纯后进行转化实验,提出DNA是令R型菌转化的因子
D.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提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逐级递减
5、科研人员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蔗糖溶液处理燕麦胚芽鞘,测定不同时间胚芽鞘切段伸长生长的情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处理后,胚芽鞘切段立即快速伸长生长
B.实验时应将生长素涂抹在胚芽鞘切段的基部
C.蔗糖延长了生长素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时间
D.蔗糖增加了培养液浓度,阻碍胚芽鞘细胞吸水
6、在基因工程技术中,目的基因的表达程度受到它所连接的启动子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报告基因表达产生的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CAT)活性作为观测指标,对一种新的基因启动子特征进行了分析,不同实验组别的差异是启动子中不同片段的组合方式。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启动子序列的差异会导致其与RNA聚合酶结合强度发生变化
B.该启动子中片段2的有无对该启动子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C.该启动子中片段3的存在会导致所连接基因表达程度上升
D.可推断出利用启动子a进行实验的CAT活性低于启动子I
7、将家兔从30℃移到10℃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再将家兔从10℃移回到30℃环境中,下列关于家兔生理反应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家兔在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能维持体温的恒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家兔的正常体温是39℃左右,家兔在30℃环境下,体内的酶活性和10℃接近
C.家兔移回到30℃的环境后,散热减少的同时还会增加产热,最终体温维持正常
D.家兔移到10℃环境后,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会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8、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该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图甲中电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此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图甲中如果给予的刺激强度太小,可能不会使电表发生偏转
C.图乙中a点膜两侧电位差为-70mV,此时没有离子出入细胞
D.图乙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9、肾内集合管细胞膜上具有AQP2、AQP3、AQP4等多种水通道蛋白。抗利尿激素(ADH)会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水的重吸收,有关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对应的液体成分,a、b表示囊泡的不同转运途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③④均属于内环境
B.下丘脑通过分泌ADH调节水的重吸收过程为神经调节
C.若“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则此时ADH的释放量减少
D.正常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a过程会减弱,b过程会增强
10、叶片脱落前会在叶柄基部形成一个离层区,叶柄离层区细胞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与叶片脱落关系如图所示。乙烯能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致叶柄脱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
A.酶X可能是纤维素酶或果胶酶
B.叶柄脱落时离层区细胞内脱落酸含量可能增加
C.叶柄内生长素从远基端运向近基端可能会促进乙烯合成
D.将生长素施于离层区的远基端一侧会加速叶柄脱落
11、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其中①、②代表激素,X、Y代表相应的器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激素①、②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抑制结构Y分泌激素②,此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C.使用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D.与正常人相比,缺碘导致的甲状腺肿大患者体内激素①②含量较高
12、如图甲为果蝇唾腺染色体,是唾腺细胞分裂永久停留在间期时细胞核中出现的巨型染色体。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开,其中每条染色体不断复制,形成一大束宽而长的带状物,又称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经染色后,出现深浅不同、密疏各异的横纹(如图乙),这些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的特征。多线染色体中局部出现的胀泡(如图乙)为转录的活跃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线染色体在分裂后期,一个着丝粒分裂产生多个着丝粒
B.多线染色体中深色横纹具有遗传效应,浅色横纹不具有遗传效应
C.多线染色体中胀泡区不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D.胀泡区中可能包括呼吸作用相关酶基因和唾液淀粉酶基因
13、“自动酿酒综合征”也被称为“肠道发酵综合征”,或者“醉酒症”。患者即便滴酒不沾,但进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也会像醉酒一样。一些医学家认为这种怪病可能源于患者的肠道受到某些真菌感染。临床研究表明,部分患者肠道中检出大量酿酒酵母,且该病长期持续会导致肝脏衰竭。结合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与人体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过程相似
B.血液中的酒精主要通过协助扩散进入肝脏细胞内被分解
C.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D.适当减少食物中主食的摄入量,可缓解该病的病情
14、我国古代《禽经》多次提到鸟类形态结构与习性的关系,如“搏则利嘴”“物食喙长”“谷食喙短”。(注:“搏”是指靠猎捕动物为食的鸟类,“物食”指在水上寻食的鸟类,“谷食”指以种子为食的鸟类。)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不同喙型的鸟类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B.“利嘴”“喙短”“喙长”等鸟类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可能与地理隔离有关
C.“谷食”与其所捕食的植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D.为适应不同的环境,鸟类产生了“利嘴”“喙长”“喙短”等变异
15、植物液泡膜上具有多种酶和转运蛋白,液泡中贮存着多种细胞代谢产物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糖类、盐类等物质的浓度往往很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质基质浓度
B.液泡内多种物质浓度较高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关
C.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可能不相等
D.H2O通过通道蛋白时,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后,由液泡膜的一侧运输到另一侧
16、科研人员利用虎皮鹦鹉进行如下主题研究:是否聪明能干的雄鸟更能吸引异性。每组包括1只雌鸟、2只雄鸟,共同完成以下流程。
初选 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较长一侧的雄鸟称作雌鸟的“青睐者”,另一只称作“落选者”。
训练 ①将雌鸟带离训练区。对“落选者”进行为期一周的开箱取食训练。 ②一周后。雌鸟观察“落选者”和“背眯者”雄鸟取食过程。
再选 将3只虎皮鹦鹉再次移入初选装置,雌鸟在“落选者”一侧优选区停留时间显著高于“青睐者”。
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初选时,“青睐者”可能在毛色、花纹、鸣叫声等方面比“落选者”更具吸引力
B.在初选时应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且对“青睐者”进行训练
C.再选实验时两侧的食物应当一致,以排除“食物差异对雌性鹦鹉的吸引力不同”对实验的影响
D.“落选者”雄鸟经过培训后能够打开箱子取出食物,这属于条件反射
17、图是某个二倍体高等动物的细胞处于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可能是代谢旺盛的浆细胞
B.乙细胞含有的四条染色体是两对同源染色体
C.丙细胞的子细胞可能是卵细胞和极体
D.丁细胞的下一阶段将会发生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8、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植物根细胞吸收的含氮无机盐主要为和。根细胞膜对这两种离子的吸收机制如图所示(已知)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a的数量会影响根细胞吸收的速率
B.蛋白b和蛋白c对H+的运输方式不同
C.根细胞吸收不需要直接消耗细胞内的ATP
D.ATP合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蛋白c对的运输
19、某班同学对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绘制了一个家系的遗传病系谱图(如图所示),通过基因检测显示II3,关于甲病的致病基因只来自II,。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1与II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C.若III2与III7结婚,所生男孩患甲、乙两病的概率是1/12
D.若II3与II4生育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
20、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进行了杂交、自交、测交等操作,最终得到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关于上述实验思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他获得了很少的F1植株,不易于进行数学统计,因此必须进行自交实验
B.统计分析杂交实验后代植株个体数能够得到分离定律,自交是对该假说的验证
C.在孟德尔的实验过程中,在F2中可见、在F1中不可见的是显性性状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对自己所提出的遗传因子传递假说的巧妙验证
21、随着天气变冷,甲、乙两地爆发了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为研制相应的疫苗,某药物研究所从甲、乙两地分别提取病毒样本(甲地:m型病毒;乙地:n型病毒),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进行注射实验,观察到机体内的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首次产生抗体的过程中,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B.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C.实验中第二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第三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
D.在第三次注射后机体内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是记忆细胞
22、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互抗衡
B.胰高血糖素可升高血糖,甲状腺激素也可升高血糖,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C.长跑中主要由肝糖原与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参与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D.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往往会导致糖尿病
23、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端粒中“AAUCCCAAU”序列有利于保护正常基因序列不受损伤
B.人体其他体细胞分裂次数有限的原因是不含编码端粒酶的基因
C.人体成熟生殖细胞中的端粒酶可保证其正常的细胞周期
D.端粒酶通过催化底物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延长变短的DNA链
24、某基因编码含42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缺失突变,使mRNA减少了一个三碱基序列GCC,表达的肽链含41个氨基酸。在该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tRNA携带氨基酸的部位是tRNA的5'端
B.该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可能有1个或2个氨基酸不同
D.翻译时最先进入核糖体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在肽键形成时脱掉氨基酸
25、酶的“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底物和酶活性部位结合,会诱导酶发生构象变化,使酶的活性中心变得与底物的结构互补,两者相互契合,从而发挥催化功能。产物从酶上脱落后,酶活性中心又恢复到原构象。图为酶催化反应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变化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B.图中酶和底物的识别及结合过程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酶与底物形成复合物时,为底物转化成产物提供了活化能
D.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所以低温不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26、历史上饱受风沙侵害的陕北榆林市,在毛乌素沙漠腹地营造起165处万亩以上的成片林,植被逐渐恢复形成森林,动物种类也逐渐增多,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塞上绿洲”,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能量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
D.向该生态系统中大量任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
27、观察并分析甲、乙两坐标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若曲线I为理想条件下某种群增长曲线,则单位时间内该种群增加量保持不变
B.若曲线Ⅱ为实验培养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ef段下降可能与酒精大量积累有关
C.图甲中曲线Ⅱ上的d点与图乙曲线上的g点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鱼类捕捞在图甲的b点和图乙的g点时进行,能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28、结晶牛胰岛素是中国科学院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由17种、51个氨基酸形成两条肽链组成。下列关于牛胰岛素说法正确的是( )
A.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过程和长期保存都应该在37℃下进行
B.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加工成药物后即可口服以治疗糖尿病
C.结晶牛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51个氮原子和53个氧原子
D.牛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分别由牛胰岛素基因的两条核苷酸链编码
29、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则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基因频率A:a=1:1
B.若基因A纯合致死,个体随机交配,F2中不同基因型个体Aa:aa=2:1
C.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第一代中只出现了A的a和aa两种基因型,则比例为2:12
D.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
二、实验题
30、胰高血糖素(Gn)是一种具有升血糖作用的激素,它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为探究这一机制,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正常人餐后血糖浓度升高,葡萄糖进人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释放大量ATP,阻断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抑制钾离子外流,使细胞膜电位差逐渐_____进而打开Ca2+通道,使胞内Ca2+浓度升高,促进胰岛素以胞吐方式释放到胞外,此过程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ATP。
(2)科研人员分别在不同糖条件下对体外培养的胰岛B细胞实施Gn干预处理,检测其胰岛素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 胰岛素释放量(pg/ml)
1 无糖+0ng/LGn 80.12
2 无糖+1000ng/LGn 97.98
3 高糖+0ng/LGn 141.35
4 高糖+1000ng/LGn 217.28
①本实验自变量为_____。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量受_____的影响。
②胰岛B细胞膜上同时存在高度同源的Gn受体和肠促胰素GLP-1的受体,为验证Gn也可通过激活GLP-1受体发挥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科研人员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一组_____的处理,该组胰岛素分泌量低于第4组,但高于其他组。
(3)进一步研究表明,Gn通过GLP-1受体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一系列胞内信号传导实现的,具体信号通路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Gn与GLP-1受体结合后,通过相关路径,在高糖促进胰岛素释放这一原有通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_____,加强胰岛素分泌。
(4)结合Gn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尝试从机体组织细胞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Gn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向泡菜坛子中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的数量,因而可以缩短腌制时间, A正确; B、腌制过程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较高,会使蔬菜细胞渗透失水,导致坛中水分增多,B正确; C、泡菜中酸性环境不适合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即泡菜中的酸性环境会抑制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正确; D、酸菜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同时随着腌制时间的变长,亚硝酸盐含量越少,但可能口感变差,D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有黑羽、白羽雌鸟和黑羽雄鸟,但未发现白羽雄鸟,说明含Zb的卵细胞不育,A 错误;白羽雌鸟与黑羽雄鸟杂交,因为含Zb的卵细胞不育,所以子代中只有雌鸟,B错误;ZBZb与 ZBW 杂交,F1为ZBZB、ZBW、ZBZb、ZbW,F1随机交配,雄配子 3/4ZB,1/4Zb, 雌配子 1/3ZB,2/3W,F2中白羽雌鸟占 1/6,C正确;黑羽雄鸟中 ZBZB∶ZBZb1∶2,雄配子 2/3ZB,1/3Zb,黑羽雌鸟雌配子1/2ZB,1/2W,子代 1/3ZBZB、1/3ZBW、1/6ZBZb、1/6ZbW,Zb的基因频率为2/9,D错误。
3、答案:B
解析:Graves病是由于自身抗体作用于TSH受体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图示抗体的 结构与促甲状腺激素结构相似,B 错误;图示抗体有类似TSH 的作用,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较高,C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抗体的产生,对Graves病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D正确。
4、答案:C
解析:A、欧文顿结合大量的物质通透性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推理提出了生物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摩尔根利用白眼果蝇与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提出控制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最终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自己的假说,B正确;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并未对S型菌进行加热处理,对$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了提纯和鉴定,发现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提出DNA是令R型菌转化的因子,C错误; D、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IAA处理后,短时间内生长很慢,因此胚芽鞘切段没有立即快速伸长生长,A错误; B、由于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至形态学的下端,因此应涂抹在胚芽鞘切段的顶部,B错误; C、比较IAA组和IAA+蔗糖组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AA+蔗糖组伸长生长的百分百明显增加,而lAA组在20h以后增加缓慢,因此蔗糖延长了生长素促进伸长生长的作用时间,C正确;D、蔗糖增加了培养液浓度,但外界浓度依然低于胚芽鞘细胞液的浓度,否则胚芽鞘细胞会失水,影响其生长,导致实验失败,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启动子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启动子序列的差异会导致其与RNA聚合酶结合强度发生变化,A正确;B、对比实验组别I和Ⅱ可知,两组的CAT活性相同,该启动子中片段2的有无对该启动子的功能没有显著影响,B正确; C、对比实验组别Ⅱ和IV可知,IV组的CAT活性高于Ⅱ组,该启动子中片段3的存在会导致所连接基因表达程度下降,C错误; D、对比实验组别Ⅱ和Ⅲ可知,Ⅱ组的CAT活性高于Ⅲ组,该启动子中片段4的存在会导致所连接基因表达程度上升,因此可推断出利用启动子a进行实验的CAT活性低于启动子I,D正确。
故选:C。
7、答案:C
解析:体温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发挥作用,A 正确;家兔是恒温动物,在 30℃和10℃条件下,体温相对稳定,酶活性接近,B 正确;重新回到 30℃环境后,散热减少,产热也会减少,最终维持体温恒定,C错误;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会传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D正确。
8、答案:B
解析:图甲中电表均接在膜外,测得的不是静息电位,A错误;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才会产生使电表发生偏转,B正确;图乙a点是静息电位,有离子进出,离子进出达到平衡,C错误; 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钠离子内流是顺浓度梯度,不耗能,D错误。
9、答案:D
解析:④是集合管腔内的液体属于外环境,A错误;下丘脑通过分泌ADH调节水的重吸收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B错误;若“某种刺激”引起尿量减少,则“某种刺激”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此时ADH的释放量增加,C错误;正常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会导致细胞外渗透压降低,a过程会减弱,而b过程会增强,集合管细胞膜上的AQP2会减少,对 水的重吸收减弱,D正确。
10、答案:D
解析: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酶X可能是纤维素酶或果胶酶,A正确;脱落酸能促进叶柄脱落,叶柄脱落时离层区细胞内脱落酸含量可能增加,B正确;近基端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基端时会加速叶柄脱落,叶柄内生长素从远基端运向近基端可能会使近基端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基端,促进乙烯合成加速脱落,C正确;将生长素施于离层区的远基端一侧会使远基端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近基端,叶柄不脱落,D错误。
11、答案:C
解析:X、Y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分别表示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A正确;甲状腺激素增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使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阻断剂,则该激素不能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错误;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机体会刺激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D正确。
12、答案:D
解析:多线染色体所在的唾腺细胞分裂永久停留在间期,着丝粒不分裂,A错误;胀泡区段即基因区段,从图乙可以看出,胀泡既有深色横纹也有浅色横纹,故深色与浅色横纹都有可能具有遗传效应,B错误;多线染色体中局部出现的胀泡为转录的活跃区段,转录时存在DNA和RNA聚合酶的复合物(是一种DNA 蛋白质复合物),C错误;多线染色体中局部出现的胀泡为转录的活跃区段,唾腺细胞中唾液淀粉酶基因和呼吸作用相关酶基因都会表达,D正确。
13、答案:D
解析: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A 错误;酒精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肝细胞,B 错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保留在不彻底的分解产物酒精中,C错误。
14、答案:D
解析:“物食喙长”“谷食喙短”说明不同喙型的鸟类在习性上有较大差异,可能属于不同物种,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不同的地理环境下,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鸟类进化出不同的鸟喙,B正确;“谷食”指以种子为食的鸟类,“谷食”与其所捕食的植物在捕食关系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C 正确;“利嘴”“喙长”“喙短”等不同的变异类型在环境选择前即已出现,自然选择只是选出适合环境的变异,D错误。
15、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进出细胞水分子一样多,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浓度,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小限制更多水分子进入细胞,C正确;通道蛋白运输物质时,不与所运输的物质结合,D错误。
16、答案:B
解析:雌性虎皮鹦鹉选择毛色、花纹更漂亮、鸣叫声更有吸引力的雄性虎皮鹦鹉,有利于子代具有更多优良性状,这种选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A正确;分析题意可知,雌鸟在优选区停留时间较长一侧的雄鸟称作雌鸟的“青睐者”,另一只称作“落选者”,故在实验过程中将两只雄性鹦鹉的位置每天更换一次的原因是排除位置原因对雌鸟选择的影响,且为保证单一变量,“青睐者”不进行训练,B错误;“落选者”经过“再选”后重获青睐也可能是因为雌鸟看中了它得到的食物,即再选实验并不能排除雌性鹦鹉因被食物本身吸引而导致“青睐者”落选,为了排除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两侧的食物应当一致C正确;“落选者”雄鸟进行技能培训后,可以打开箱子取出食物,这是经后天学习行为获得的,属于条件反射,D正确。
17、答案:C
解析:甲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浆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乙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由于乙细胞不均等分裂,可知该二倍体个体为雌性,丙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可形成极体和卵细胞,C 正确;丁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D错误。
18、答案:D
解析:根细胞吸收的需要通过转运蛋白 a完成,蛋白 a的数量会影响吸收速率,A正确; H+通过蛋白b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且消耗ATP为主动运输,H+通过蛋白c进细胞是顺浓度梯度为协助扩散,B 正确;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不需要直接消耗ATP,C正确;和H+通过蛋白c协同转运进细胞,由H+顺浓度梯度运进细胞产生 的电势差协助逆浓度梯度运进细胞,不直接消耗 ATP 供能,因此 ATP 合成抑制剂不会直接抑制蛋白c对的运输,D错误。
19、答案:C
解析: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 关基因用 B、b 表示,A 错误;Ⅰ1的基因型为 BBXAXa或者BbXAXa,BB 或者Bb 的概率无法确定,Ⅱ1的基因型BbXAXa,Ⅰ1与Ⅱ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无法确定,B错误;Ⅲ2的基因型为1/3BBXAXa,2/3BbXAXa,Ⅲ7的基因型为BbXaY,所生男孩患甲、乙两病的概率是2/3×1/4×1/2=1/12,C正确;Ⅱ3的基因型为BbXAXa,Ⅱ4的基因型为bbXAY,生育了一个患甲病的女儿,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父亲,D错误。
20、答案:D
解析:A、孟德尔进行自交实验不是因为他获得的F1植株少,而是为了判断成对的遗传因子是否会分离,A错误; B、统计分析杂交实验后代植株个体数能够提出假说,测交是对该假说的验证,B错误; C、在孟德尔的实验过程中,在F1中可见、在F1中不可见的是隐性性状,C错误; D、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对自己所提出的遗传因子传递假说的巧妙验证,D正确。
故选:D。
21、答案:C
解析:一些病原体可以与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因此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A正确;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B正确;由图可知,第二次注射后,抗m抗体浓度迅速增加,一段时间后,也产生了抗n抗体,说明第二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第三次注射后,抗m抗体和抗n抗体浓度都增加,说明第三次注射的是m型病毒和n型病毒,C错误;第三次注射后,机体相应抗体浓度迅速增加,这是机体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的结果,D正确。
22、答案:C
解析: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而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即二者作用相互抗衡,A正确; B、胰高血糖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同,属于协同关系, B正确; C、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C错误; D、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往往会导致糖尿病,D正确。
故选:C。
23、答案:D
解析:该序列是端粒酶中的序列,不是端粒中的序列,A错误;人体的细胞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彼此基因的类型相同,其他细胞都含端粒酶基因(除成熟红细胞),B错误;人体成熟的生殖细胞如卵细胞、精子高度分化,不具有细胞周期,C错误。
24、答案:A
解析:t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tRNA携带氨基酸的部位是 tRNA的3’端,A 错误;该基因 转录时,RNA 聚合酶能识别 DNA 中特定碱基序列,B 正确;mRNA 减少了一个三碱基 序列GCC,如果这三个碱基刚好来自于原mRNA的一个密码子,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 肽链有1个氨基酸不同,如果这三个碱基来自于原mRNA相邻的两个密码子,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可能有2个氨基酸不同,C正确;翻译时最先进入核糖体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在肽键形成时脱掉氨基酸,D正确。
25、答案:A
解析:根据酶诱导契合学说理论,酶活性中心的构象变化有利于酶发挥催化功能,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A 正确;图中酶和底物的识别结合过程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 错误;酶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不提供活化能,C 错误,低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稳定,但酶活性很低,所以低温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D错误。
26、答案:D
解析: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能量,A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正确;C、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应控制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内,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C正确;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故选:D。
27、答案: B
解析:图甲中曲线I 为种群理想条件下的指数增长曲线,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随着种群数量增加,单位时间内该种群增加量越来越多,A错误;酵母菌培养的ef段为衰亡期,可能是有害物质酒精大量积累所致,B正确;图甲中曲线II的 d~e时期种内斗争最激烈,而图乙中g点之后的种内斗争比g点时的种内斗争要激烈,C 错误;图甲的b点对应K /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乙的g点对应种群存活率最高,种群数量增长迅速,这两点时捕捞能得到持续最大捕获量,但要获得最大日捕捞量应该选择在K值进行,D错误。
28、答案:C
解析:本题以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为背景考查与蛋白质相关的知识。为保证蛋白质的活性,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过程和长期保存都应该在低温条件下(10℃以下)进行,不能在37℃条件下进行,A错误;牛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口服会被胃蛋白酶分解而失去活性,不能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B错误;结晶牛胰岛素分子中有49个肽键,至少含有2个氨基和2个梭基,所以至少含有的氮原子数为49+2=51个,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9+2×2=53个,C正确;牛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由牛胰岛素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编码,即由模板链编码,在核糖体上合成一条肽链,然后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成两条肽链盘曲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D错误。故选C。
29、答案:B
解析:若基因A纯合致死,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得到的6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F1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1︰2,F1再随机交配,产生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4︰4,其中AA 显性纯合致死,因此Aa︰aa=1︰1,B错误。
30、答案:(1)降低;消耗
(2)①糖条件、有无Gn;(血)糖浓度
②高糖+1000ng/LGn+GLP 1受体拮抗剂(或抗GLP 1受体的抗体或其他使GLP 1受体不能发挥作用的方法)
(3)胞内Ca2+浓度
(4)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而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升高的血糖及时被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分解,保证机体组织细胞的能量供应
解析:(1)分析题意,血糖浓度升高后,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阻断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抑制钾离子外流,使细胞膜两侧电位差逐渐降低;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质,是以胞吐的形式出细胞的,胞吐过程需要消耗ATP。
(2)①分析题意,本实验是在不同糖条件下对体外培养的胰岛B细胞实施Gn干预处理,检测其胰岛素释放量,则实验的自变量是糖条件、有无Gn;使用Gn干预时,高糖组胰岛素释放量明显高于无糖组,说明,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分泌量受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为验证Gn也可通过激活GLP-1受体发挥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科研人员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一组高糖+1000ng/LGn+GLP-1受体拮抗剂(或抗GLP-1受体的抗体或其他使GLP-1受体不能发挥作用的方法)的处理,该组胰岛素分泌量低于第4组,但高于其他组。
(3)据图可知,Gn与GLP-1受体结合后,主要是通过激活G蛋白,进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cAMP,促进线粒体释放Ca2+,在高糖促进胰岛素释放这一原有通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胞内Ca2+浓度,加强胰岛素分泌。
(4)结合上述信息,推测Gn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意义: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而胰岛素能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二者起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升高的血糖及时被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分解,保证机体组织细胞的能量供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