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8 10:15:01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强唐弱宋”——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积贫积弱”窝囊的背影。
世界最早的纸币
世界最早的印刷广告
领先的造船技术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
宋的“贫”与“富”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目录
一、绿野千里稻谷香
——农业
二、独具匠心创新强
——手工业
三、南来北往商人忙
——商业
农业
绿野千里稻谷香
请观察唐宋疆域面积与人口户数对比图,
从中能发现什么问题?
疆域面积缩小
但人口数量更多
材料:真宗深念稼穑[jià sè 种植与收割,泛指农业劳动]。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求其种[zhǒng]。占城(越南中南部)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
——北宋《湘山野录》
问题:占城稻原产哪里?据材料,为什么两宋时期得以引进推广?
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
原产:越南
品种优
问题1-1:宋代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农业的发展
稻麦两熟制
收麦在四月,种禾在五月初,不因麦迟了种禾。
——南宋·黄震《黄氏日抄》
双季稻
自江以南,稻米二种,有早禾,有晚禾。
——《宋会要·食货》
技术强
复种技术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实行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等,因而成倍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问题1-2:宋代哪里的农业最发达?
工具好
秧马
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智慧在民间
苏湖熟,
天下足。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叶
北宋时期:
广东、福建
南宋时期:
推进至江淮、川蜀
“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梦粱录》
问题1-3:宋代经济作物的分布范围?
问题: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变化: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原因:
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
生长。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
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宋政府帮助解决耕牛、种子、农具等,将生产发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依据。
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府重视生产
材料一 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材料二 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材料三 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
材料四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材料五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文化教育重心的南移
推动南方城市的发展
人口南迁
促进民族融合
南方环境遭破坏
经济重心南移影响
贰 手工业
独具匠心创新强
二、手工业的兴盛
宋代壁画《观织图》
苏州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它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一起,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纺车图》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
景德镇窑青白瓷注碗
“宋瓷成群,举国罕见。……惜哉!彩云易散,宝瓷易碎。洋人巧弄译笔,瓷器代称中国。
——魏明伦《遂宁赋》
——手工业的兴盛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洋中不可住,惟实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针,以揆南北。
——北宋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经营地方风味的食店可分为三类:“北食店、南食店和川饭店。其中,北食店供应有熬物、巴子,南食店供应有鱼兜子、煎鱼饭,川饭店供应有插肉面、大燠面、生熟烧饭。”
——《东京梦华录》
《清明上河图》羊肉铺
胡椒
叁 商业
南来北往商人忙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城市的繁荣:
——商业贸易的繁荣
布局严谨,坊市分离
宵禁制度
六街鼓歇行人绝,
九衢茫茫空有月。
——商业贸易的繁荣
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
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草市
乡村地区自发聚集进行交易的定期集市。
这份广告不仅仅宣传产品(功夫细针),而且宣传品牌(刘家功夫针铺),“白兔儿”更是可以确证的世界最早的商标。
中国民间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谚语,而传说中月宫白兔捣药所用的便是一根铁杵,整个商标正好暗示了刘家针铺造针的“功夫深”。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
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商业贸易的繁荣
商业繁荣
北宋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贸易量增加
川界用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街市买卖, 至三五贯文, 即难以携持。
——李攸《宋朝事实》
金属货币的弊端
——不易携带
——商业贸易的繁荣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巨大,保存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它会去哪儿呢?
2.海外贸易:
广州
泉州
朝鲜、日本
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
西太平洋
印度洋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
——宋高宗
市舶司遗址
海外贸易在南宋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2.海外贸易:
①政府鼓励
②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发达
③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发展奠定基础
你认为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小组讨论
商业
手工业
劳动力
原料
商品
促进
促进


新发展
海外贸易
突破时间、空间
广告、纸币
纺织业:棉纺业
制瓷业:五大名窑
造船业:水密隔舱
新品种:占城稻
新技术:复种技术
新工具:秧马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农业
宋代经济的新发展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课堂小结
1.对“苏湖熟,天下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2.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B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
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交子” D.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4.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图片,他最有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
A.宋代政权巩固 B.宋代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农业发展
例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