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时作业-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种宗教…”此规定( )
A.确认了集体制裁的原则 B.开创了用会议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C.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 D.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
2.下图是40多个国家在1907年第二次和平会议上签署的协议。由此可见当时的国际社会旨在( )
《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关于战争开始公约》 《陆战法规与惯例公约》 《关于战争开始时敌国商船地位之公约》 《关于商船改充军舰之公约》 《敷设自动水雷公约》 《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条约》
A.建立规范以尽量减少战争伤害 B.努力建构完善的集体安全体制
C.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力图实现势力均衡以确保欧洲的和平
3.1917年苏俄在《和平法令》中提出:“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人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土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苏俄政府此举( )
A.巩固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有利于维护二战后的和平
C.为国际法开辟了新发展阶段 D.促进了西方民族国家形成
4.“这本出版于17世纪20年代的政治类著作,从立法的角度探讨如何消灭战争,以实现全人类的和平和幸福。书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以及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材料评述的这本著作最有可能是( )
A.《至尊法案》 B.《战争与和平法》
C.《万国公法》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5.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从而在国际法中形成了一套规范国际关系的“文明”标准。按这一标准,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权利和义务。这反映了( )
A.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B.欧洲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
C.资本主义世界已经连为一体 D.国际关系规则日趋成熟完善
6.中世纪大学中,来自相同或相邻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共同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随着这些团体发展,“nation(民族)”一词从含有贬损含义的外来人群体演变成有着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这表明中世纪大学( )
A.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将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
C.加快了西欧城市自治的步伐 D.重视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
7.1928年,美、英、德、日等国签订《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这些规定( )
A.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 B.保障了所有缔约国的安全
C.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D.消弭了缔约国之间的矛盾
8.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法国参战意在( )
A.改变原有宗教立场 B.维护宗教改革成果 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9.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写道:“日益明显日益自觉地建立民族国家的趋向,是中世纪进步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下面关于民族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
A.封君封臣制度是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 B.世俗权力强化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C.教会为民族国家形成提供强有力保障 D.深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推动
10.“在这个体系中的所有国家都分享着它们所认定的一种共同的欧洲文化……它们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国家是基本的单位……在法律和理论上是平等的。文化共性和法律上的平等有利于权力体系的平衡运行。”这一体系是指(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1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为了帝国更加安宁……由皇帝,各邦君和帝国各邦之间缔结一项涉及……宗教信仰自由的协定,该协定已被载入与瑞典王后和君主的全权大臣缔结的和平文件与和约之内。”这说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A.确认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 B.保护了人的基本权利
C.促进了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形成 D.完善了近代外交制度
12.“维也纳会议经常受到19世纪和现代历史学家的批评。它忽略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趋势,低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政治和社会保障的要求,间接促成日后欧洲的革命浪潮。”维也纳会议( )
A.主要是处理战败国德国 B.建立了大国协调的合作架构
C.造成了两大阶级的对立 D.推动了欧洲政治民主化进程
13.1661年,在庆祝瑞典新使节到来的仪式上,法国驻伦敦使节埃斯特拉德伯爵与西班牙驻伦敦使节巴特维尔男爵之间爆发了严重的优先权之争,西班牙使节强行挤在法国使节的马车前面,导致法国使节的两名仆人被杀。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
A.国际法基本原则未确立 B.维也纳体系的作用式微
C.国际交往礼节尚待完善 D.法国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14.1537年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派遣官吏干预自治市的司法权,将全国的司法机构纳入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同时国王的敕令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国王的大量立法文件已成为法律的重要依据,国王颁布的敕令往往以“此乃朕意”作为结束。这表明当时法国( )
A.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王权统治达到顶峰
C.王权凌驾教权之上 D.城市失去自治权利
15.欧洲在经历了30年战争后,召开了世界上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于1648年10月签订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开创了运用国际法规范来调整国际关系的局面。条款涉及各国领土的变更、宗教派别关系和德国的政治体制等重大问题,该条约签订( )
A.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调整大国间政治关系条约
C.开创了用会议形势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D.维护了欧洲各国的既得利益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135年,《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在意大利北部被发现。这部伟大的手稿一经问世,就从意大利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形成了各国学者研究、学习和采用的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历史现象,由此促进了罗马法的迅速传播。罗马法取代了教会法和习惯法,并促进了西欧各国法律体系的统一,同时也拉开了近代西方法学发展的帷幕。
——摘编自敏振海《中世纪西欧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及其影响》
材料二 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候、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
——摘编自黄德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及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律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归纳《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的主要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通史》目录节选 第三卷 专制、启蒙与改革时代(1648-1815) 第三编 法国大革命与德意志改革 第八章 德意志与法国大革命 第九章 拿破仑对德意志的统治和德意志改革运动 第四卷 民族国家时代(1815-1918) 第一编 德意志“革命”时代 第一章 复辟、危机和1848年革命 第二章 非凡的经济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快速经济增长 第三章 “白色”政治革命: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运动 第四章 革命时代的社会、思想和文化
1805年12月奥斯特里茨之战,反法联军惨遭失利,拿破仑乘胜向德国北部进军,德意志帝国面临解体。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在学校礼堂对祖国同胞发表了连续十四次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慷慨陈词:“当着诸位面前发誓,或者同祖国一起自由地活着,或者随同它的灭亡也一起死去”。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1919年,当巴黎和会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民族情绪被激起。青年学生站在民族主义最前沿,以实际的爱国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从5月4日运动爆发到6月28日拒签《巴黎和约》,知识精英、学生、工人、市民结成了一个“无形联盟”,引导了运动的方向——“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九一八”事变引发满、蒙地区分离主义危机,这种情况继续演化,甚至在华北这一中国政治的中心区域,竟有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对此,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到1945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分析推动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
(2)结合所学,简述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联系,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要求缔约国遵守和保护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被侵犯。结合所学可知,1648年德意志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交战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会议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B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集体制裁的原则,但材料未涉及此内容,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但材料未涉及此项内容,排除C项;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大规模扩军备战,世界和平面临严峻威胁。为此,国际社会召开和平会议,以解决国际争端。在1907年第二次和平会议上,40多个国家签署了“《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条约》”等一系列协议,表明当时的国际社会旨在建立规范以尽量减少战争伤害,A项正确;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排除B项;1928年《非战公约》宣布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排除C项;1815年的维也纳体系力图实现势力均衡以确保欧洲的和平,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C项正确;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在一战后形成,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1945年,排除B项;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D项错误。故选C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书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以及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25年格劳秀斯创作《战争与和平法》一书,并在书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认为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B项正确;《至尊法案》是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的有关宗教改革的法令,排除A项;《万国公法》出版于19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欧洲爆发的大规模国际战争)结束后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明确地以欧洲“文明”来衡量世界各国的国际行为及法律权利,为此,世界上的国家被划分为“文明”“野蛮”和“蒙昧”等不同类别,在国际法上享有不同权利和义务。这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自身的一种认同及其想掌控国际事务、拥有绝对话语权的野心,反映了欧洲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已经连为一体”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国际法学家按欧洲标准划分国家类型,这不能说明国际关系规则日趋成熟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大学中,……学生联合组成许多民族团。随着这些团体发展,‘nation(民族)’一词从含有贬损含义的外来人群体演变成有着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的团体”,再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文化、共同观念、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最终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将民族主义思想传播到欧洲在材料中未体现出来,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西欧城市自治与中世纪大学联系不大,排除C项;“重视”未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1928年,美、英、德、日等国签订《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可知,《非战公约》的规定,有利于促进了各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纠纷,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C项正确;维护了世界长期和平,与史实不符,二战很快爆发,排除A项;保障了所有缔约国的安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消弭了缔约国之间的矛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早期,信奉天主教的法国介入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间的战争,支持新教国家,意在争夺欧洲大陆霸权,D项正确;法国信奉天主教,并未改变原有宗教立场,排除A项;维护宗教改革成果并非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参加德意志宗教战争的真实意图,排除B项;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是英国而非法国外交策略,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日益明显日益自觉地建立民族国家的趋向,是中世纪进步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同时使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度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这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不利于民族国家形成,排除A项;世俗权力的强化会推动民族国家形成,排除B项;教会势力的削弱,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案例,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维也纳体系是 19 世纪初拿破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排除 B 项:根据所学“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排除C 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达成的若干协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排除 D项。故选A 项。
11.A
【详解】根据“由皇帝,各邦君和帝国各邦之间缔结一项涉及……宗教信仰自由的协定,该协定已被载入与瑞典王后和君主的全权大臣缔结的和平文件与和约之内”可得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明确世俗的国家政权才是国际法适用的主体,标志着国际法体系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权,排除B项;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民族认同,排除C项;近代外交体系并没有建立,不存在完善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中“它忽略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趋势,低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对政治和社会保障的要求,间接促成日后欧洲的革命浪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也纳会议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国际秩序,建立了欧洲大国协调的合作架构,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15年,欧洲封建 国家击败法国拿破仑后,召开了维也纳会议, 德国井非战败国,排除A项;两大阶级对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排除C项;维也纳会议并没有推动欧洲政治民主化进程,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1661年,在庆祝瑞典新使节到来的仪式上,法国驻伦敦使节埃斯特拉德伯爵与西班牙驻伦敦使节巴特维尔男爵之间爆发了严重的优先权之争,西班牙使节强行挤在法国使节的马车前面,导致法国使节的两名仆人被杀。”可见法国驻伦敦使节与西班牙驻伦敦使节之间爆发了严重的优先权之争,反映了当时国际交往礼节尚未完善,C项正确;161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已经确立了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些国际法基本原则,排除A项;维也纳体系确立于1815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国霸主地位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的法国全国的司法机构统一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中,国王的敕令成为国家的立法依据,这表明法国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A项正确;王权统治达到顶峰是在17世纪路易十四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教权与王权的斗争,排除C项;城市失去自治权利并非是材料所述的核心,同时也没有体现出城市失去自治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开创了用会议形势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C项正确;《威斯特伐里业和约》的签订是为了结束欧洲混战的局面,排除A项;该条约是为了结束欧洲混战的局面,而非调整大国间的政治关系,排除B项;维护各缔约国的利益,而不是欧洲各国,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原因:《查士丁尼学说汇纂》的再现;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发展;封建王权的加强’中世纪教会的压迫;罗马法自身的特点蕴涵了复兴的可能性。
关系:罗马法确立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近代欧洲法律发展了罗马法的法律精神。
(2)原则: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平的原则。
影响: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详解】(1)原因:根据“《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在意大利北部被发现。”可得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的再现;根据所学,可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发展;封建王权的加强’中世纪教会的压迫;罗马法自身的特点蕴涵了复兴的可能性等方面概括。关系:根据“罗马法取代了教会法和习惯法,并促进了西欧各国法律体系的统一,同时也拉开了近代西方法学发展的帷幕。”可得出罗马法确立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近代欧洲法律发展了罗马法的法律精神。
(2)原则:根据“所有罗马帝国的选候、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得出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根据“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可得出是和平的原则。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
17.(1)因素:拿破仑战争客观上传播启蒙思想,民主、独立、法治等思想成为德国人的诉求;在反对拿破仑统治过程中,德意志民族意识增强;随着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建立帝国,颁布宪法,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2)事件1: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帝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了民族力量;在近代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事件2:中国的抗日战争。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中华民族民族意识增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详解】(1)因素:据材料“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乘胜向德国北部进军”“ 拿破仑对德意志的统治和德意志改革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尤其是对德意志的统治,客观上传播启蒙思想,民主、独立、法治等思想,这些成为德国人的诉求;据材料“……当着诸位面前发誓,或者同祖国一起自由地活着,或者随同它的灭亡也一起死去”。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反对拿破仑统治过程中,德意志民族意识增强;据材料“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建立帝国,颁布宪法,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2)历史事件:事件1:据材料“1919年,当巴黎和会要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中国后……民族情绪被激起。……”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为1919年五四运动。据材料“青年学生站在民族主义最前沿,以实际的爱国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帝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了民族力量;在近代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事件2:据材料“……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到1945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引发满、蒙地区分离主义危机,这种情况继续演化,甚至在华北这一中国政治的中心区域,竟有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中华民族民族意识增强;据材料“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历史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