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时作业 (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时作业 (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9 16: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课时作业-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47年12月14日,陈毅发表诗作《反攻形势》,其中一句是“从来能兵观远略,迄今筹划赖雄才。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以下与“土改狂潮”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实行打倒土豪分田地的举措 B.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
C.开展自己动手的大生产运动 D.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剥削制度
2.1947-1948年,中国多地灾情严重,各解放区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社会互济”运动,此外,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争取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救灾物资;山东解放区组织5县民众运粮,民工从中提成粮食超80万斤。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赢得国际广泛支持 B.筹划战略决战
C.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D.创新救济模式
3.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下图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4.1945年,《大公报》将“毛泽东翩然到渝”与“抗战胜利”、“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喜事。“毛泽东毅然来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材料反映了( )
A.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B.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D.民主党派支持共产党的主张
5.1948年前八个月国民政府纸币的发行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倍,1948年10月2日,上海发生抢购风潮,呢绒纱布、大米都是抢购对象。10月下旬,抢购风遍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这说明,当时( )
A.国统区经济逐渐陷入崩溃 B.金融危机浪潮蔓延全国
C.民族工业生产陷入停滞 D.爱用国货运动蓬勃开展
6.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中小学教科书编撰活动是解放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在各解放区的教科书中,出现了如《怎样种棉》《城市和乡村》等充分结合革命战争形势和具体实际编写的教科书。这反映出当时教科书编撰活动( )
A.配合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B.得益于国共两党的合作
C.展现出较严密的组织性 D.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7.1948年5月28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自被选(注:指被选为总统)以来,共匪在我后方社会中对我污蔑诋毁以及各种手段讽刺嗤笑,而以各大学中之职业学生鼓励煽惑学生群众为更恶毒。而本党党员又自相冲突,毫不觉悟,演成一盘“散沙”。该日记揭示出( )
A.国统区形成统一战线 B.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国民党灭亡的根本原因
8.1948年春,中共中央编审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干部必读书,由毛泽东审批后提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为广大干部的必备书。选取这两本书旨在( )
A.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 B.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
C.推动根据地经济建设 D.保持共产党优良作风
9.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中叶《新华日报》的一版截图。这可用于研究,当时( )
A.中共武装重创日本侵略者 B.国民党全面“围剿”工农红军
C.中原地区是中日争夺焦点 D.“双十协定”遭到国民党破坏
10.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示意图。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D.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11.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面是改良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 )
A.未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 B.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期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
12.1945年8月11日,毛泽东在作《关于日本投降后党的任务》指示时强调:“今冬明春,必须在一万万人民中,放手发动减租。在一切新解放区一律减租,放手发动与组织群众……但是,绝对不可损害中农利益;富农除封建剥削部分实行减租外,不应加以打击;地主须使之可以过活,没收分配土地是过早的。”这一指示( )
A.巩固了中共在解放区的阶级基础 B.否定了没收地主土地的必要性
C.体现了中共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消除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13.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此次“对全局有利”是因为( )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完成了解放全中国的重任
C.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D.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14.毛泽东说:“我们虽然提出了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口号,但是如果没有三军挺进中原,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我们的12月会议是不敢开的,这个口号我们也是不敢提的。”此次军事行动( )
A.增强了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 B.揭开了伟大战略决战的序幕
C.促使解放战争出现战略转折 D.导致外线作战转到内线作战
15.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指的是( )
A.全面内战爆发 B.转入战略反攻 C.组织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胜利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提出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李大钊和陈独秀相商,认为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成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0年,中共中央基于革命发展形势和建立全国各苏区统一的苏维埃中央政府的需要,决定当年在上海召开第一次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为“一苏大会”)。由于反“围剿”等原因,“一苏大会”被推迟;直到1931年11月7日才在瑞金召开,会议通过了《宪法大纲》《土地法令》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毛泽东等63人组成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摘编自陈安、谢晨《党领导国家制度建设的伟大预演》
材料三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摘编自《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材料四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两次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为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馆藏纪实摄影作品,1949年5月27日,战地记者陆仁生摄于上海南京路。经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严格审查,由新华社首次公开发表,之后多家著名媒体转载刊登。时人称此壮举为解放军送给上海群众的“见面礼”,更多的人也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了
材料二 在上海战役初期,毛泽东就曾说过:“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打的不仅是一个军事仗,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还要争取人心。”在1949年4月1日第三野战军公布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中就有一条明文规定:部队进入上海等大城市后“不住民房、商铺”。这就第一次把加强纪律性的思想提升到制度层面,成为解放军进城中的一条铁的纪律。——摘自潘君祥《“仁义之师”进上海睡马路的历史解读》
材料三 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共产党不是没有进过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大革命时代进入过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但是又被赶出来了。这次进去是否还会被人家赶出来呢?现在还敢不敢大胆地说一个“不”字,主要是看我们自己。
——摘自《陈毅军事文选》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当时国人为何会“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进人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这一论断予以历史解读。
三、论述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年5月25日清晨,上海市区一些早出门的市民走到马路上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马路两边睡着许多解放军战士,他们虽看上去很累很疲劳,但睡的很熟很香。下表是当时的一些记载:
记载 出处
26日。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解放军在路站岗,快序及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在研究院门前亦有岗位,院中同人于以食物均不受。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也,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 科学家竺可桢的日记
中国共产党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脱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国共产党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 美国合众社的报道
某对新人定于25日在新生活俱乐部结婚,婚礼正在进行,解放军到了,来接收这个国民党机构。新人宾客进退维谷。不想解放军很客气地说"你们结婚",站在一旁等待。等到礼毕,又等到宾客进完茶点,司仪宣布终场,解放军才进场接收。 《大公报》报道
我的车开到一个路口,有位解放军战士告诉我,前边还有战斗,不安全,要我别过去,态度和气诚恳,这是我第一次接融解放军。 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回忆
——摘编自王彝伟《65年前人民解放军进上海"睡马路"背后的故事》
根据表中的一种或多种记载,对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人们的评价进行观点提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华的外省的网友要来宝鸡旅游,小华为她选择了以下几个景点,请你从中选出至少2处,并为小华写出推荐的理由。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常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法门寺、扶眉战役烈士陵园、九成宫遗址公园、五丈塬诸葛亮庙、北首岭遗址、周原遗址、宝鸡钓鱼台、周公庙、秦岭大散关遗址、金台观、大唐秦王陵等。
参考答案:
1.D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措施有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剥削制度,D项正确;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共推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排除C项。故选D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还积极争取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救灾物资;山东解放区组织5县民众运粮,民工从中提成粮食超80万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为应对灾情,中共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社会互济”运动,而且还争取国际援助以及运粮,创新了救济模式,D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战争阶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据材料“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淮海战役,依据是“徐州”、碾庄,双堆集等,这些都是淮海战役的主要地点,D项正确;A项地点在东北,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渡江战役发生在三大战役后,排除B项;平津战役地点主要是北京、天津,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由材料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成为当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受到舆论热烈赞誉。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了民心,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A项正确;“和平建国是人民的普遍愿望”说法过于绝对,独裁反动势力却想消灭共产党力量,排除B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排除C项;《大公报》并不能代表民主党派,且在抗战胜利初期,有些民主党派的提出了“中间路线”,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材料“1948年前八个月国民政府纸币的发行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倍”“抢购风遍及国民党统治区各大城市”,反映当时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国统区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社会秩序失控,A项正确;当时的金融危机限于国统区,不包括解放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关爱用国货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依据材料“出现了如《怎样种棉》《城市和乡村》等充分结合革命战争形势和具体实际编写的教科书”可知,教科书的编写紧密结合解放区的形势和特点,有力地配合了革命战争、生产与建设的需要,A项正确;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对立,排除B项;严密的组织性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强调当时教科书编撰活动配合战争的需要,而不是着眼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各大学中之职业学生鼓励煽惑学生群众”及“本党党员又自相冲突,毫不觉悟”可知中国共产党注重人民群众的工作,而国民党欠缺这一点,人心向背从来都在政治局势演变中起着决定作用,D项正确;材料侧重强调国民党存在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排除B项;社会主要矛盾在这一时期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据材料“1948年春,中共中央编审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干部必读书,由毛泽东审批后提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作为广大干部的必备书”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我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中共中央编审了一套包括《政治经济学》、《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干部必读书,以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根本目的,而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也是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干部必读书”,而不是“党员”,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叶”及图片文字信息“李先念部”“中原内战”可知,这反映的是1946年6月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双十协定”遭到国民党破坏,D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工农红军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此时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日的争夺焦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国民党进攻方向为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这一阶段为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阶段,在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项正确;国民党挑起内战,首先发动全面进攻,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阶段,均在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后,排除B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要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和得到多数党派的赞成可知,抗战后,国人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建立民主的国家,D项正确;根据“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可知认识到斗争的必要性,排除A项;材料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排除B项;根据时间“1946年”可知,抗战已胜利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在一切新解放区一律减租,放手发动与组织群众……但是,绝对不可损害中农利益;富农除封建剥削部分实行减租外,不应加以打击;地主须使之可以过活,没收分配土地是过早的”可知,对中农、富农和地主分别作出了指示,体现了中共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材料中的指示针对的是农民,排除A项;“没收分配土地是过早的”并没有否定没收地主土地的必要性,排除B项;“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结合所学可知是指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D项正确;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是在1947年2月,千里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6月,排除A项;1947年,并没有完成了解放全中国的重任,排除B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依据材料“但是如果没有三军挺进中原,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我们的12月会议是不敢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C项正确;这一时期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辽沈战役揭开了伟大战略决战的序幕,排除B项;该军事行动是内线作战转到外线作战,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国共两党二十年来战争的转折点,B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排除A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渡江战役胜利摧毁了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了国华华南广大地区政治,粉碎了国民党对国政治22年统治国民党政府垮台基本解放了全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历史条件: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背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基层苏维埃政权的发展;多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土地革命使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发展。
(3)重要作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在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4)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详解】(1)历史条件:根据材料一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结合所学知识,从阶级、思想、组织和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成立背景:根据材料二中“1930年,革命发展形势和建立全国各苏区统一的苏维埃中央政府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基层苏维埃政权的发展;根据“反‘围剿’”可知,多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还包括,土地革命使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发展等。
(3)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三中“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在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四中“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4)认识:综合以上四则材料、相关问题和所学相关知识,从性质、目标、宗旨和历史地位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其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领导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17.(1)原因:国民党倒行逆施导致经济、政治困局与军事败局,失去了民众支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节节胜利:解放军英勇善战且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体现民意、赢得民心。
(2)提示:考生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历史解读:
从时代背景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革命进入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最后胜利阶段。
从现实任务看,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了实现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进人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具体实践。
从战争态势看,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的开始,是对人民解放军能否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重大考验,是对人民军队的纪律性与战斗力的重大考验。
从党的地位看,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能否成功接管城市并学会建设城市和未来的新中国,能否防腐拒变,经受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是对共产党人作风与执政能力的考验。
从民心向背看,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是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汇聚之地,这使得上海战役成为中国革命的风向标与民心向背的试金石。
【详解】(1)根据材料“1949年5月27日,战地记者陆仁生摄于上海南京路”及所学知识可得,此时的国民党在各个方面已经无法与共产党抵抗了,国民党倒行逆施导致经济、政治困局与军事败局,失去了民众支持;1949年4月中国共产党已经渡过长江攻占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节节胜利;然而从共产党的角度,解放军英勇善战且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体现民意、赢得民心,所以能够体现当时国人为何会“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之所以说“进人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可以从当时社会大背景来说,也可以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来说,或从战争的形式来说,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来说、从老百姓的对各党派的一个支持态度,不同角度分析进入上海是一个关键事宜。具体来说,从时代背景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革命进入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最后胜利阶段。从现实任务看,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了实现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进人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具体实践。从战争态势看,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的开始,是对人民解放军能否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重大考验,是对人民军队的纪律性与战斗力的重大考验。从党的地位看,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能否成功接管城市并学会建设城市和未来的新中国,能否防腐拒变,经受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是对共产党人作风与执政能力的考验。从民心向背看,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是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汇聚之地,这使得上海战役成为中国革命的风向标与民心向背的试金石。
18.【评分标准】提炼出以下一种或多种观点均可;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1: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要求严格。理由:人民军队诞生后不久,就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人民军队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以身作则,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要求人民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严格要求逐渐形成传统,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也不例外。
观点2:人民解放军战士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理由:人民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子弟兵,其中绝大部分出身工农;人民解放军战士艰苦朴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人民解放军战士具有朴素的家国情怀,极为看重国家利益与民众权益。
观点3: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代表人民利益,这同国民党有本质区别。理由: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经常损害百姓权益,离心离德,最终失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同国民党斗争中,看到了国民党及其军队的腐败,深恶痛绝;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要求全党全军坚持“两个务必”,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将革命进行到底。
(考生若提炼出其他观点,只要符合题目要求,理由较为充分,也可酌情赋分。)
【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应根据材料,对当时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出现言论进行观点的提炼,如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军纪优良,行止有节,礼脱周到......虽然有许多大厦是大开着。可以用来做军营,而中国共产党军队仍睡在人行道上......”可以提炼观点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要求严格。”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的原则和史实等说明理由,如人民军队诞生后不久,就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人民军队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以身作则,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要求人民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严格要求逐渐形成传统,人民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也不例外。
19.示例: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位于渭滨区中华石鼓园内,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有利于了解周秦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烈士陵园,扶眉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胜利基础,同时也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打开了北大门,对于了解我党革命史,传承革命精神有重要意义。
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位于宝鸡申新第四纺织厂旧址,抗战期间,它曾支撑了整个西北战区的棉纱供应,也是宝鸡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这里承载了一代人的历史记忆,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区域内现存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工厂、申新纱厂办公楼、乐农别墅、薄壳车间等历史遗迹。
(能说明其历史文化价值即可给分)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结合所学可知,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位于渭滨区中华石鼓园内,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有利于了解周秦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如选择扶眉战役纪念馆,结合所学可知,扶眉战役纪念馆位于陕西省眉县常兴镇,是为纪念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而壮烈牺牲的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一处烈士陵园,扶眉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大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胜利基础,同时也为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打开了北大门,对于了解我党革命史,传承革命精神有重要意义。从中任选两个景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