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时作业-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2.1950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指示》中指出,处理关涉到少数民族工作问题时,必须和少数民族的委员充分协商。同年进行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少数民族地区改革的时间推迟或暂不进行。这些举措( )
A.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B.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
C.彰显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D.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
C.实现国家富强的迫切需要 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4.1949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指出:“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周恩来所说的“另一种形式”( )
A.学习了苏联联邦制的历史经验
B.后来被确立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C.在政协会议上被纳入法制轨道
D.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5.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成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该规定( )
A.为新中国民族自治政策提供了借鉴 B.加快了“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建立
C.蕴含了中共以和平民主建国的主张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6.1945年11月8日,晋察冀中央局致电中共中央:“我们讨论了中央关于内蒙工作指示后,决定内蒙的政权,先民选成立察盟、锡盟两自治政府,受察哈尔省领导,并成立一个群众团体,名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带有政府的咨询性质。”不久,有各盟旗的代表参加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正式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成立( )
A.贯彻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B.践行了《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
C.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
D.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之一是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我国建立的最后一个省级自治区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白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曾是藏区一个典型的农业贫困县,如今的白朗县已成为著名的高原青稞之乡和西藏果蔬摇篮。2021年白朗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512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844万元,增长15.5%。这一材料说明我国( )
A.各民族地区实现了共同发展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优越性
C.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现代农业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
9.毛泽东曾说:“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下列对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国家统一领导为前提 B.新疆是第一个省级自治区
C.1954年宪法中首先提出 D.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10.“.(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变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新中国的这一“创造”( )
A.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B.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成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基层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
11.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因俗而治的治边经验,创造出了不同于联邦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现了新中国特殊的民族国情。材料中的它( )
A.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愿望 B.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
C.解放战争时期在内蒙古最早实行 D.奠定了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
12.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中共中央西南局期间,高度重视构建新型的民族关系。邓小平还特别强调“要采取非常稳当的态度”“要同少数民族商量”。邓小平主张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旨在( )
A.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B.促进中华民族美好大家庭的共同繁荣发展
C.改变旧中国长期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
D.消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巨大差异
13.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时间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纲领受苏俄影响提出“民族平等和自决,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1936年10月 红十五军团和中共陕甘宁省委共同筹建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
1941年5月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在共同抗日原则下“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
1946年6月 号召内蒙人民抵抗蒋介石,蒙古成立高度自治政府、“避免独立国形式”
1947年5月 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
B.民族政策的调整基于共产党对革命发展和民族利益的综合考虑
C.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D.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果
1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了规定。这一规定( )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初步形成
B.体现了我国最早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
C.推动了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D.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
15.在1951年2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打一大会议上,党中央将“推行区域自治”作为少数民族工作的两项中心工作之一。1952年2月,政务院颁布了新中国第一个带有基本法性质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这( )
A.标志着民族自治区的出现 B.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进程
C.践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精神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之短寿使得匈奴一时坐大,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再次侵占河南地,成为新统一中国的汉朝的一大威胁。故此刘邦欲趁统一江山的战胜之锐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亲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交战,但却由于轻敌导致自己反被匈奴包围,遗下汉之国耻。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采取和亲之计,但匈奴并不因此而满足,反而时常入侵汉边郡掠夺人民财物。汉初经过秦末大乱之后,名都空城,人口锐减。汉文帝开籍田以劝导天下,景帝时又将田租确立为三十而税一,故而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到顶峰,诸侯势力也遭到打击,也就放开了手脚去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到元狩四年时,汉发动漠北之战取胜之后,国家已无力颁赐厚赏,就连战士的俸禄也因为财匮而发不出去,因而在西域实行屯田就理所当然了。
——摘编自张建文《汉代屯田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兵团作为一支生产队,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奋斗,新疆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工矿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疆也是多民族聚集区,兵团重视少数民族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兵团就注意培养和使用本地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农业资料上实行优惠价格,同时积极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自组建时起,兵团就以形势发展为依据,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西北边疆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李东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代在西域实行屯田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机构 管理范围 职能
郡县 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 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
属国 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 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 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 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而做出的伟大创举。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中央政府经略边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材料“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以看出从1949年,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到1954年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民族区域自治被纳入宪法的过程,不能说明少数民族地区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关于在民族杂居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一系列指示,充分体现了尊重少数民族权益、照顾少数民族实际的特点,有利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B项正确;践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少数民族的利益,D项正确;“实现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项;人民民主专政和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密切相关,并非民族政策主要体现的范围,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而材料为民族杂居地方,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可知,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各民族杂居的历史局面,这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历史上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实现国家富强的迫切需要,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所说的“另一种形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D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A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纳入法制轨道是在1954年《宪法》颁布后,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1946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就提出了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自治的原则,尽管只限于边区,但为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提供了借鉴,A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共产党在边区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排除B项;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建国是共产党的建国方针,材料也没有蕴含和平民主建国的主张,排除C项;材料所反映的民族政策不属于物质基础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考查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由材料可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既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会团体又带有政府咨询机关的性质的自治组织,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直倡导并推行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A项正确;《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9月,排除B项;从时间上看,排除C项;D项结论为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根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之一是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省级自治区,其中1947年5月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10月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3月建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9月,建立了西藏自治区,根据题意,我国建立的最后一个省级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C项正确;①是内蒙古自治区,排除A项;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排除B项;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题干以西藏自治区西南部的白朗县脱贫致富的事例,来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大力支持和帮扶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藏地区的白朗县,没有表明“各民族地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排除C项;现代农业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机械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材料并没有说明现代农业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材料的事例只强调白朗县的变化,没有说明西藏地区经济如何,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A项正确;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已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C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材料“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中国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B项正确;团结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是政党制度,排除A项;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这是地方制度,不是基层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因俗而治的治边经验,创造出了不同于联邦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现了新中国特殊的民族国情”,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放战争时期在内蒙古最早实行,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愿望,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经济特区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这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据材料“1949年12月至1952年7月,邓小平主政中共中央西南局期间,高度重视构建新型的民族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主张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旨在构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构建西南地区新型民族关系旨在”,而改变旧中国长期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只是其中目的之一,根本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新兴民族关系”,而不是“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巨大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为1958年,晚于1955年设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在各时期的民族政策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政策上的发展综合考虑了民主利益和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形成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此时已经由思想、政策发展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在《共同纲领》中已经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排除B项;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材料强调,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重要工作并通过颁布法律文件推动,从而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进程,B项正确;联系所学可知,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1947年成立的内蒙占自治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6.(1)背景:北方匈奴的威胁;汉初“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趋于强盛;汉武帝时期战争频繁,出现财政危机。
(2)主要原因:维护新中国统一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指导;历史传统的影响;开展工业化建设的需求;人们建设边疆,振兴祖国的热情高涨。(任答两点即可)历史作用: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发展;利于增强各民族团结;利于维护新疆的稳定;利于保卫边疆、巩固祖国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 秦之短寿使得匈奴一时坐大,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再次侵占河南地,成为新统一中国的汉朝的一大威胁。”可知,北方匈奴的威胁;根据材料“汉初经过秦末大乱之后,名都空城,人口锐减。汉文帝开籍田以劝导天下,景帝时又将田租确立为三十而税一,故而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到顶峰”可知,汉初“无为而治”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趋于强盛;根据材料“到元狩四年时,汉发动漠北之战取胜之后,国家已无力颁赐厚赏,就连战士的俸禄也因为财匮而发不出去,因而在西域实行屯田就理所当然了。”可知,汉武帝时期战争频繁,出现财政危机。
(2)主要原因:根据材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可知,维护新中国统一的需要;根据材料“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可知,国家政策的指导;根据材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可知,历史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兵团作为一支生产队,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奋斗,新疆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工矿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可知,开展工业化建设的需求;根据材料“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农业资料上实行优惠价格,同时积极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自组建时起,兵团就以形势发展为依据,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西北边疆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可知,人们建设边疆,振兴祖国的热情高涨。
历史作用:根据材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有利于推动新疆经济建设发展,增强各民族团结,对维护新疆的稳定,保卫边疆、巩固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17.(1)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异,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边疆民族有较大的自主权;多措施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
(2)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立机构。
意义: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
(3)历史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可知,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根据材料“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可知,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多措施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根据材料“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可知,因俗而异,采取不同的民族政策,而边疆民族有较大的自主权。
(2)方式:根据材料“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可知,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和亲、会盟、册封、设立机构。
意义:根据材料“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推动了与边疆民族的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同时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疆域的拓展。
(3)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而做出的伟大创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根据材料“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知,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