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7 21: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一.碳循环
1.碳的存在形式: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
2.碳循环的概念: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3.碳循环过程: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又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返回到大气中。
案例1:自 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结束之后,“低碳” 概念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有关专家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换算成碳排放量,具体如下: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电度数 ×0.785;
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天然气使用立方数 ×0.19;
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自来水使用吨数 ×0.91;
乘坐公共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里程千米数 ×0.036;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数 ×2.7;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短途旅行(200 千米以内)=里程千米数 ×0.275;
  中途旅行(200 ~ 1 000 千米)= 55 + 0.105×(里程千米数 -200);
  长途旅行(1 000 千米以上)=里程千米数 ×0.139。
2. 我们的日常行为为什么也会产生碳排放呢?议一议,碳排放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
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很多都需要耗能,如自来水的净化与运输过程,都需要使用相应的能源,而能源的使用会产生碳排放。碳排放最直接的影响是会加剧温室效应,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灾害加剧、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等环境问题。
案例2:碳的存在形式和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读图 3-1,完成下列任务。
1. 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碳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1.存在形式:在岩石圈中,碳主要以碳酸岩的形式存在;大气圈中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水圈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在生物圈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火电厂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案例2:碳的存在形式和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读图 3-1,完成下列任务。
2.在碳循环过程中,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
2.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耗大量的矿物燃料,使更多固态的碳转化为大气中气态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或毁林开荒等影响植被光合作用固定气态碳的过程。
火电厂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案例2:碳的存在形式和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读图 3-1,完成下列任务。
3.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分析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数百万年前古生物遗体经长时间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通过漫长的过程将碳以固态的形式稳定存储在岩石圈中,而人类利用化石燃料改变了碳的天然循环,把岩石圈中的还原碳过早地释放到大气中,人为地加快了岩石圈和其他圈层的碳交换,打破了原有的碳循环平衡过程。
火电厂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1.大气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
2.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的概念:
碳排放: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温室气体: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是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
大规模开采石油资源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3.温室气体主要包括: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等30多种气体。
4.度量指标:二氧化碳当量。
原因: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是不同。在温室气体增温效应的总贡献中,二氧化碳占 63%,甲烷占18%,氧化亚氮占6%,其他合占13%。为了统一度量温室效应的结果,人们规定二氧化碳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二氧化碳(CO2)排放
案例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城市是世界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分布的集中地,是能源高消耗地区,也是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区域。目前,全球约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了世界约75%的能源,排放了80%左右的人为温室气体。
1.想一想,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有哪些?
1.城市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交通、能源供给(供暖)以及粮食运输和工业生产所燃烧的化石燃料。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
案例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城市是世界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分布的集中地,是能源高消耗地区,也是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区域。目前,全球约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了世界约75%的能源,排放了80%左右的人为温室气体。
2.议一议,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扩散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城市上空温室气体浓度高,形成稳定温室气体层,减缓城市热量的向外散失过程,对地面起到更强的保温作用,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
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概要:
无色无味无毒
化学性质稳定
动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属于温室气体
导致气候变暖引发环境问题
2.二氧化碳的影响
角度 影  响
有利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不利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导致
气候变暖,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导致热浪、干旱、洪涝、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了水热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2)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
(3)影响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安全,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面临灭绝的危险。
(4)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比如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5)通过多种途径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
案例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1)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
南极冰盖是数百万年来积雪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提取的冰芯不同深度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积雪,里面可能包含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气成分,科学家通过分析冰芯可得到不同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案例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2)描述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
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
案例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3)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400ppm,而工业化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只有280ppm。结合实例, 分析身边哪些活动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的升高。
工业发展、交通运输、生活供暖等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开荒、砍伐植被破坏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四.国际减排合作
碳排放,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除的各类温室气体。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的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CO2e),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当量
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过其全球变暖潜能值来衡量的。该指数表示的是在100年的时间框架内,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例如,设定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则甲烷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25,意味着同样质量的甲烷的增温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
二氧化碳 1 六氟化硫 22200
甲烷 25 氧化亚氮 310
一氧化氮 296 氢氟碳化物 11700
氟利昂-12 8500 全氟化硫 5700
四.国际减排合作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的转变。
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节能减排等形式,吸收的碳总量相等,从而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
四.国际减排合作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责任的共同性,即在地球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各国都有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但在承担责任的大小和方式等方面应该有所区别。1850年以来,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4来自发达国家,所以发达国家理应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率先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市场开放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拓展: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国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快速增长。
案例6:从全球来看,碳减排主要表现为减少碳排放量和增加碳汇。碳汇是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
想一想,我们有哪些措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减少碳排放:发展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发展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增加碳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城市绿化。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案例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碳排放交易就是把碳排放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买卖。通常,政府对能耗企业的排放历史进行调查,然后为该企业设定在未来某个时段内可以排放的配额。如果企业A在该时间区段的碳排放高于配额,则需要到市场上进行购买,或者通过技术改进减少碳排放;而排放低于配额的企业B,则可在市场上出让剩余配额,获得经济报酬。
(1)想一想,政府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积极应对减缓气候恶化,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激励企业主动降低碳排放量,控制碳排放总量;推动高碳产业的技术革新。
案例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碳排放交易就是把碳排放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买卖。通常,政府对能耗企业的排放历史进行调查,然后为该企业设定在未来某个时段内可以排放的配额。如果企业A在该时间区段的碳排放高于配额,则需要到市场上进行购买,或者通过技术改进减少碳排放;而排放低于配额的企业B,则可在市场上出让剩余配额,获得经济报酬。
(2)在制定和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中,我们应注意哪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可能要注意以下存在的问题:碳价波动性大、如何定价;如何核查确定企业的配额: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