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闺怨诗
一、概念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内容 ①表现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感情,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②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别离相思诗等 (1)比兴。先从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 (2)衬托。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等充满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3)抑扬结合
标志 标题中多含“怨”“怀”“忆”等或直接用“无题” 情感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二、类别:
(1)思妇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张祜 《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晓曲
温庭筠
家临长信①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注】①长信:本指长信宫,汉长乐宫殿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庭筠诗词中有很多为闺中女子代言的作品,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女子的生活。
B.诗中用“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正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C.“暖犹睡”“闲不扫”写出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
D.诗中并没有出现人物,但在密集的意象中,女子的形象鲜明,语言秾丽绮艳。
2.这首闺怨诗是如何表现女子的春愁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闺怨
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3.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的心情,十分贴切。“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
B.沈诗没有单纯写主人公的忧愁和哀伤,也没有仅凭旁观者的同情心来运笔,而是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着眼于对主人公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描写,格调较高,不失为一首佳作。
C.李词先写寂寞之愁,再写伤春之愁,又写伤别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
D.李词结尾处,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
4.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李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李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抒情、炼字”两个角度分析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捣衣诗
[梁]柳恽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触发了思妇怀远的情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两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第一联运用实笔,写游子因为风波之阻,不得不滞留他乡,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
C.第三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窗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第四联照应题目,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不仅表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
6.这首诗的第二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此联的精妙。
四、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苏轼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飞雪扑面反觉雪暖了脸,脸融了雪,冷暖之变可见景物与人情的巧妙结合。
B.三、四句写仅着单衣又有何妨,一“欺”,一“任”,烘托出了少妇坚贞如一的精神。
C.七、八句直接道出了少妇盼望郎君归来而未如愿的心理状态,可谓是牵肠挂肚,刻骨铭心。
D.此词以闺中少妇的视角展开,侧重表现其所思所感,语言含蓄绮丽,极富有表现力。
8.“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与李清照《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9.下列对诗人及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军行》首句点明了地点——荒寂的原野,第二句点明了时间——秋天,这种时间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B.《从军行》三、四句点明了征人正在关山上望月吹羌笛,希望将自己的“万里愁”融入笛声之中,并由“海风”吹走。
C.《闺怨》前两句的“闺中少妇”的心理是“不知愁”,并用“凝妆上翠楼”这件事来表现此时她欢乐自娱的心态。
D.《闺怨》中“闺中少妇”的夫婿去“觅封侯”,与盛唐国力强盛,不少人对立功边塞“觅封侯”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有关。
10.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别赏析这两首诗的三、四句。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各题。
梅花落
卢照邻
梅岭①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注】梅岭:在广东、江西交界处,因岭上广植梅,故称。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岭的梅花开了,遥远的天山被冰雪覆盖,环境苦寒,连梅花也没有开放。
B.颈联写梅花飞入舞袖,飞向妆台,既点明了抒情主体的身份,又引起了盼归的忧伤。
C.“春至不知来”中的“不知来”意蕴丰富,既指人不知春来,又指春来人不知归。
D.诗歌从思妇的角度批判了战争对人民和平安宁生活的破坏,所以是一首边塞闺怨诗。
1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2.①以乐景反衬哀情。诗中以春晓鲜妍明丽的景物作背景,借以反衬红颜易老的感慨。
②直抒胸臆。尾句“似惜红颜镜中老”,直接点明女子红颜易老的感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语言特点及写作特色的能力。
B.“正面描写”错,“油壁车”“金犊”“流苏帐”等词这属于侧面描写诗中人的生活豪奢。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古人好春怨秋愁,这是典型的宫怨(闺怨)诗,此首以春晓鲜妍明丽的景物作背景,借以反衬宫嫔失宠的命运与惋惜红颜易老的心理,别具匠心。诗的主体部分描写春天的美景,如“乳燕”“烟草”“娇鸟”“落花”等春日美景,接着两句写用品、陈设的富贵华美,隐隐透漏出一种慵懒无奈之感。家宅临近皇居,出入乘油壁香车,金犊牵挽,室内陈流苏宝帐,有春鸡报晓。不言富贵,而诗中人之豪奢自现;后面四句写暮春景色,“暖犹睡”“闲不扫”表现出来的是春困的慵懒,“衰桃一树”“红颜镜中老”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青春逝去的哀怨,这里诗人以乐景反衬哀情。
“红颜镜中老”表现出来的是容颜憔悴,青春逝去的哀怨。结尾暗以衰桃临池比喻美人临镜,叹息红颜易衰,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对红颜易老的感慨喷薄而出。
3.B 4.抒情内容上: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
抒情方式上:借景抒情。淅淅沥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零了。作者借伤春、惜春表达了年华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良人的思念之情。
炼字:“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活画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5.D 6.①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②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
④对仗(或对偶),“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写出任意三点)
7.D 8.同:都情景交融,现实与回忆交织(虚写)。
异:《菩萨蛮》中“梅子”是高洁爱情的象征,表现的是二人甜蜜的岁月、美好的离别,表达了少妇内心的期待。
《声声慢》中“雁”是词人情感的载体,表达了词人国破家亡夫死后孤独寂寞的愁苦之情。
9.B 10.(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间接抒情。远处传来的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诗人运用曲笔,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自己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
(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直接抒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道出了少妇的离愁。
11.A 12.①虚写(联想想象):借助联想想象让女主人公由“梅岭花”想到了“天山雪”,想到了征人,表达了对征人的思念。
②对比:女主人公所处环境的花开和征人所处环境的冰天雪地形成对比,表现了边塞的苦寒,突出了对征人的思念。
③比喻:将雪比喻为花,将花比喻为雪,两地似乎交融,似乎消除了两人之间的阻隔,凸显了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