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专题训练-----衬托手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砸缸的人
申平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
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五十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修建了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一口风水缸,你要硬……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往后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礼,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礼金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要不算了……不行!这缸非砸不可,不然,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嘴地把石头举起,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破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
1.小说塑造司马光的人物形象,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焊花
袁省梅
当主任把常小俊带到老张跟前,说是他的徒弟时,老张和几个老师傅哈哈笑得说不出话来。昨天,老张就听说车间分来十几个技校生,有一个不仅瘦小不说,而且还白净文雅,一看就不是能吃苦的料儿。他和几个老师傅猜测这个小个子会分到谁的手下,他们认为,小个子来铆焊车间,在班组待上几天就会去坐办公室了,分给谁,谁的带徒费就泡汤了,算是谁走“红运”了。
老张气得直跺脚。常小俊哪里知道其中的故事,巴结地问师傅有啥事,他去帮忙给主任传话。老张不乐地用下巴点着旁边的一个老师傅,说:“你去跟主任说给他当徒弟。”常小俊说: “为啥 ”老张说:“他技术好呀。”常小俊说:“比您好?”老张说:“那当然。”常小俊说:“那我也要跟着完。”做老张的徒弟,是常小俊自己选择的。他早打听到,铆焊车间老张的技术是最好的。
老张脸上的肉就丝瓜样吊了下来,说:“看你瘦得跟个焊条一样,还想当焊工 你知道焊工有多苦多累吗 ”常小俊说:“知道。”老张骂他嘴硬,说:“不见棺材不掉泪。”随即抓起手边的焊枪朝他扔了过去,旋即,又是一个焊帽。常小俊赶紧伸手一一接过。老张眼皮不抬地叫他端半小时。常小俊一手端着焊帽一手端着焊枪,等着师傅讲解。然而老张自顾点了根烟,看也不看他一眼。可焊枪焊帽稍微歪斜一点儿,老张的斥责就焊花般闪亮了。
常小俊觉察到师傅想撵他走,就暗暗使了劲儿。然而没有五分钟,手臂就困了,手腕也酸麻得要抓握不住焊枪焊帽。”师傅也斜着眼睛说:“放下,回去找主任说说坐办公室吧,这不是你干的活儿。”
这话常小俊不爱听,他的犟劲儿上来了,咬着牙把焊帽端得平平的,焊枪呢,也紧紧地攥在手里。只是他没有想到,没一会儿,右手又颤抖开了。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他傻眼了。
师傅的眉头皱了起来:“还是回车间重新安排个活儿吧。”
他倔倔地说:“我不回去。”
“你不知道焊工对腕力的要求 要对着细如发丝的裂缝进行焊接,别说抖动一下,就是呼吸不均匀,情绪有波动,也会造成失误。”
“那你还犟啥 回去吧孩子,干焊工,你这是先天不足啊。”
“我不回去!”常小俊大喊一声,扔下焊枪,跑到车间大院里。大院里一片雪白。雪花不知什么时候飘落了一层,树木白了,房顶白了,堆积在墙脚的钢管也苫了一层白毡的样子。看着雪花一片片孜孜不倦地往树上房顶上钢管上飘飞,他把拳头握了又握,说:“你不是早就发誓要当个最好的焊工吗 ”
常小俊咬着牙开始了苦行僧般的练习:暖瓶里灌满水,双手一端就是10分钟、20分钟;手腕上绑上沙袋,手上抓根筷子在墙上写字,一笔一画,模平竖直……终于,焊枪被常小俊稳稳端了起来。
实习期满的考核,有一道题是对过滤机的外壳切割面地行焊接。18个学徒一个个往工作面走去,转眼又一个灰溜溜地回来。焊缝宽12毫米,超过标准焊缝的4倍,熔滴滴下来,就顺着焊缝往下,他们根本没法焊接。别说是实习不到一年的学徒工,就是干了几十年的老师傅有时候也不能顺利完成。
主任喊老张:“你的那个小个子呢,不会是临阵蔫儿了吧?”围观的人哈哈大笑。老张悄悄地对常小俊说:“咱不上了吧?”常小俊说:“为啥?”老张说有难度。常小俊说:“我想试试。”
几个老师傅也劝他不要去,学徒工们也撺掇常小俊不要上。他们说:“还能干啥呢 你上也是给人看笑话。”
老张看着常小俊,说:“你不上,我保证说动主任换考题,不影响你们学徒期的考核。”
常小俊说:“我想试试。
老张说:“你要上,就不能给师傅丢人。”
常小俊把手在耳朵边一比画,嘻地一笑:“遵命。”
老张看常小俊真的下了决心,就说:“焊缝宽,要的是速度和准头儿,但是不能冒进,只要你把焊点一点点叠加起来,焊缝一点点变窄,就成了。”
常小俊又是嘻嘻地一笑,问师傅:“您看过《速度与激情》吗 ”
师傅说:“啥 ”
常小俊已经戴上眼镜,抓了焊枪,走向了过滤机。
倏地,过滤机上绽放了炫白闪亮的焊花。常小俊紧紧地抓握着焊枪,看着熔滴一滴滴落下。他突然觉得,焊枪就是自己的手,不是焊枪在焊接,而是他的手在一颗颗地捡拾着珠子往切割面上放呢。有一刻,他甚至想回头告诉师傅他有多么喜欢四溅的焊花。可是他不能。他必须凝神聚气,一鼓作气地把焊缝接好,给师傅争气。
他的焊枪沿着焊缝慢慢前行,半个小时过去了,他没有停下来;一个半小时后,老张脸上露出了笑容。总张的恐上露出笑容。他想,他的这个小个子徒弟或许真的能成各好焊工。
(选自2018年底7期《百花园》)
2.小说为了突出常小俊的人物形象,设置了哪些衬托,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满楚古德吉的鹰
阿满
爷爷要把今天自家鹰捕捉到的野兔分割好,储藏起来,因为漫长的冬天野物会很少,他们得细水长流过生活。是啊,人可以饿肚子,鹰不行。爷爷说,鹰是贵客,到家只有那么短短的几个月,它每日辛劳,必须好好待它。
满楚古德吉打算用新的鹰脚绊绳奖励自己的鹰。墙角里已经有满满两麻袋野鸡了,过几天爷爷就可以拿到集上去卖。满楚古德吉心里算了算,离春天放生的日子还有四个月,那就是一百二十多天。但是下雪的日子总过得很快,一想起离别,满楚古德吉心里便堵塞了。他对鹰的承诺就像大山对河流的承诺一样,时间一到,他肯定是要让它回归山林的。唉,不能想了,有太多的难舍难分。
“多好的一只鹰,被满楚古德吉那小子逮到了。”那些鹰把式老是这么说。是的,夏天的时候,满楚古德吉意外地捉到了这只鹰。之后,屯里人开始谈论这对爷孙俩。
有人出高价来买,满楚古德吉想卖,爷爷不同意。满楚古德吉企图反抗爷爷,但是爷爷一吹胡子,满楚古德吉就软下去了,只好放弃。
满楚古德吉从出生到现在一直被爷爷捂在这里。去过一两次集圩,那是爷爷奖励带他去买果子吃。他不知道自己的鹰为什么值那么多钱,最终还是买鹰的人告诉了满楚古德吉,他们说,这可能是一只海东青,现在看不大出来,过两个月就看出来了。海东青是神鸟。据说是它把光和火种带到了世上。
接下来日子就很有期盼了,有期盼的日子就很有趣味。满楚古德吉整个秋冬天都被这只鹰占满,小土坯屋周围尽是他和鹰的欢快身影。
鹰长得快,很快羽翼丰满。丰满了,发现不是期望的那种神奇,却也漂亮异常。
鹰蹲在墙边的木杠子上,一双清亮的眼珠被一圈金子般的莹黄簇拥。它转动眼珠,莹黄像变戏法似的翻来翻去。跳了跳,翅膀像渔网张开,捕获着满屋子的幸福。
不过,想想熬鹰的那段日子,满楚古德吉可真是吃苦了。这只鹰与从前的鹰大不一样,满楚古德吉先后养过三只鹰,从前的鹰三五天最多一个星期就熬熟了,驯服了,随人了。而这只鹰到了整整十天也不向人屈服。它就那么瞪着满楚古德吉,不吃不睡,也不大动,像雕像一样。
满楚古德吉比鹰更犟,瞪回它说,你狠,看谁熬得过谁。一天两天过去了,三天五天过去了,满楚古德吉着急了,发躁了,眼睛酸,身子疲,人犯晕,什么时候倒下的不知道。冷不丁醒来,赶紧爬起来,揉揉眼,再熬。
熬到第十天了,满楚古德吉从别人那里借来了一只鹰,对它进行吃食教育。满楚古德吉把肉条喂给别人的鹰,别人的鹰很享受地吃着,不紧不慢。但是自己家的鹰岿然不动,眼珠子都不转动一下,害得满楚古德吉白白浪费了那么多好肉条。没辙了,满楚古德吉摸了摸自家的鹰,发现它瘦得只剩下一层皮了,体温也下降了,啊,原来它快死了。
满楚古德吉脸煞白,心脏往下坠,脑子一时空了,他傻在那里了。还好,这时爷爷过来了,给满楚古德吉端来了一碗玉米糁子,甩出两个字,吃饭。然后,用手抚摸着鹰的头和脖子,轻柔地一下又一下,像抚摸小时候的满楚古德吉那样。
看着玉米糁子饭,满楚古德吉终于想起了饿,熬鹰十来天,他累坏了,下巴尖了,胳膊上小肉健子也软了。爷爷在满楚古德吉没辙的时候接过了熬鹰的任务,让那鹰恢复了元气。
满楚古德吉狼吞虎咽地吃着,吧嗒吧嗒。也许,吃饭的声音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忽然,那鹰有动静了,它转动了一下头,看了着满楚古德吉,确认了一下,然后把头勾下来,学着满楚古德吉的样子,一下一下啄了起来。满楚古德吉吃的是玉米糁子,它啄的是自己的胸腹。
满楚古德吉愣了,几秒钟后明白了,那鹰在吃自己。哇,它动食了,太好了。满楚古德吉大喜,急忙奔过去喂肉。这鹰,吃相恶狠狠的,太好看了。
接下来,这鹰更加显示出与众不同,架鹰、跑绳、叫鹰等训练一个月完成了。到了冬天的时候,这鹰不仅能飞出很远,并且能自己带猎物回来了。难怪屯子里的人会妒忌眼红,这鹰真的是越来越显出不一样的好来了。
(选自《民族文学》2019年第2期,有删改)
3.小说多处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塑造鹰的形象,请从文中举出三处从不同方面衬托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汤陈
裕后街有一句口头禅: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这一口汤还得上“一汤陈”去喝。
“一汤陈”是一间馆子的店名。店子原来叫“陈八碗”,老板姓陈。俗称陈八碗,还是源于祖上传承下来的“八碗菜”。因花了心思,俗莱也做出了几分特色。陈八碗接手馆子时,裕后街吃饭的地方越来越多,他的店子被逼得不死不活了。陈八碗只得把几个小工辞了。
一个月后,一天没两桌客,掌勺师傅也走了。陈八碗只得自己掌勺洗碗了。
这天傍晚,有个瓜脸女子上门,问:“老板,要小工吗?”刚好整个一天没半个客人来吃饭,陈八碗便脱口即说:“你是老板,你要小工吧。”瓜脸女子一噎,露齿道:“老板开玩笑呐。”“开啥玩笑?我这个狗屁老板今天都没饭吃了。”
瓜脸女子知道怎么一回事后,便往店门走去。她走了几步,又转过身子,跟陈八碗说:“老板,点菜!”“你,你吃饭”陈八碗有点意外。瓜脸女子点点头。陈八碗说:“看见了吧,你才是我的老板。”“我第一次上馆子,好让你老板今天开个张吧。”
原来瓜脸女子想帮自己!陈八碗心里不由一热。瓜脸女子点了一份青椒炒肉,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炒好后,瓜脸女子说打包,拿回去给儿子吃。原来,瓜脸女子进城陪儿子读书,家底又不厚实,便想来裕后街找份小工做一做。陈八碗一吁:“都不容易呵。”就在此时,八九个吃饭的客人嚷嚷闹闹走了进来。瓜脸女子马上跟陈八碗进了厨房,帮他洗菜,切菜,端菜上桌。陈八碗见她做事利落,一张笑脸,嘴巴爽甜,便跟她说:“你是一个带财来的人。行,就在我店子做点事吧。不过,工钱只能拿人家店子的一半。等生意好了,我再跟你加点。”“好好好,谢谢老板!”第二天,瓜脸女子便来上班了。
但接连几天的生意又不太好了。这天好容易才来了三四个客人。瓜脸女子在他们点菜时建议说:“我们店子的汤更是一绝,不妨点一个汤。”“什么汤?”有个胖男子问道。“鱼头汤。”“鱼头汤也算你店子一绝?哪个店子没鱼头汤?”“这汤你们喝了觉得一般般,算我请客呗。”
陈八碗听到瓜脸女子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客人倒是很乐意听到瓜脸女子这般说话,马上加了一份鱼头汤。不过客人结账时也没说什么,直接便把鱼头汤的账也给结了。
客人走后,陈八碗跟瓜脸女子说:“做生意可不能这么说话。你今天算运气好。遇到一个不好说话的角色,这碗汤我得扣你的工资。”瓜脸女子笑道:“该扣就扣。”
第二天中午,又来了十几个客人。带头的就是昨晚来吃饭的那个胖男子。他跟朋友说:“今天,我请你们喝鱼头汤。如果这鱼头汤算不上是裕后街最好喝的鱼头汤,我今天就把盆里的鱼骨头统统吞下去!”陈八碗一惊,又来了一个乱说话的人!
但他感到意外的是,一碗鱼头汤让客人们喝得连声叫好,还追加了一大盆,很快,店子里的生意好了起来。每拨客人第一个菜就是点鱼头汤。陈八碗有点莫名其妙,这鱼头汤自己熬了那么多年,怎么突然招人喜欢上了?他尝了一口汤,惊呆了。这汤怎么比以前的好喝多了?鲜而不腻,回味无穷。呵,看来自己要走运了吧。
很快,他跟瓜脸女子加工钱了。瓜脸女子笑道:“老板,您是个好人,好人有好报。”
第二年,陈八碗把店招牌换了,取名叫“一汤陈”。这牌子一亮,店子的生意更加火爆。
这年冬,陈八碗上街买鱼头时滑了一跤,屁股上的骨头全裂开了,店子只好交给儿子打理。小老板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把瓜脸女子辞了。理由就是一个,瓜脸女子年龄大了一点,有损店面形象。他又花大价钱找了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来当服务员。陈八碗一唏嘘,这店子他做不了主啦。
几年后,瓜脸女子来找“一汤陈”店子。结果发现,店子不知什么时候倒闭了。她敲了半天门,才见陈八碗撑着拐杖把门打开。瓜脸女子称,她儿子刚考进北京城里读书,便想上门答谢老板前几年的帮助,又问:“怎么馆子不开了?”“妹子,你不晓得,我儿子一接手,生意就越做越差。你说奇怪不奇怪,你走后,这鱼头汤就没人喝了。我尝了一口,是不好喝了。我都把熬鱼头汤的方法一五一十传给了儿子,怎么汤就是不好喝了?”
“老板,您还蒙在鼓里吧”瓜脸女子说,“现在,我不瞒您了。在您做的鱼头汤里我偷偷地加了两味中药粉来,鱼汤才特别好喝。放心好了,我奶奶传给了我一个秘方,不仅好喝,还补身子。奶奶说过,帮人便是帮自己。”“天呐,原来是这样!”陈八碗才明白一切。
没多久,“一汤陈”又开张了,老板换了,瓜脸女子做老板。不过,店名并没换。因为女老板也姓陈。她把陈八碗请来坐收银台,还开了一个很高的工钱。陈八碗说:“这行不行呢?”瓜脸女子爽朗地说:“有啥不行的?当年我最艰苦时,您收留了我。”
女老板在鱼头汤里放了两味什么中药,至今仍是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谜。
(有删改)
4.小说叙事写人,多处运用正反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鉴赏。
答案
1.①以司马光简陋的宅院,作书房的地下室等贫寒的环境,衬托他甘于清贫的形象。
②以管家一再阻挠来衬托司马光坚持砸缸的自省与自律。
③以世人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司马光的不慕名利,清廉无私。
④以王拱辰前清后腐,衬托司马光不忘初心,清廉自守。
(1)以老张和其它老师傅的嘴笑、轻视,衬托了常小俊的好学坚韧。(2) 以间大院雪花飘落的环境描写,衬托常小俊不怕困难,坚定执着。(3) 以十八个学徒焊接失败、老张和其它老师傅的劝阻,衬托常小俊勇于挑战、充满自信和焊接技术高超。
3.①从养鹰人爷爷和满楚古德吉的角度侧面衬托鹰:爷爷认为鹰不可以饿肚子,鹰是贵客;满楚古德吉想用新的鹰脚绊绳奖励自己的鹰,遵守让鹰回归山林的承诺。爷爷和满楚古德吉对鹰的珍视侧面衬托了鹰的神奇、神圣。②从鹰把式、买鹰人以及屯里人的角度侧面衬托鹰:鹰把式赞扬满楚古德吉的鹰是多好的一只鹰,都嫉妒眼红;买鹰人认为这只鹰很可能是神鸟海东青,愿意花大价钱买这只鹰。鹰把式和买鹰人的看重侧面衬托了鹰的卓然不凡。③从其它鹰的角度侧面衬托鹰:从前的鹰三五天至多一个星期就屈服随人了,这只鹰第十天还没有熬熟;这只鹰很快能够飞很远带猎物回来并且捕到更多猎物。其它鹰的不济侧面衬托了这只鹰的倔强、不易驯服和本领高超。
4.①以裕后街众多吃饭的馆子、好吃的菜肴,以及“吃遍整条街,不如喝口汤”的口头禅,正面衬托“一汤陈”的名气,先声夺人;②以祖上传承下来有头有脸的“陈八碗”的衰落,反面衬托“一汤陈”的兴起隆盛,对比鲜明;③以陈八碗的儿子替代陈八碗,辞掉瓜脸女子,经营小店失败乃至关门,反面衬托瓜脸女子使小店起死回生,让街坊们津津乐道,突出秘方之妙;④以陈八碗及其儿子的“鱼头汤”、陈八碗的惊讶和客人的“乱说话”等,衬托瓜脸女子的“鱼头汤”之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