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南州六月荔枝丹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15 19: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州六月荔枝丹 同步练习
姓名
一、基础题
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iè)
 B.红缯(céng) 祠堂(cí) 莹白(yíng) 宠幸(chǒng)
 C.龟裂(guī) 渣滓(zǐ) 耀眼(yào) 绚丽(xuàn)
D.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xiáng) 混和(hùn) 
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醴酪 纵然 粗糙 呕气 B.希奇 薄膜 烘干  嘲讽
C.花序 进贡 移植  吹嘘 D.气侯 渣滓 绚丽  褐色
选出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 )
 A ( http: / / www.21cnjy.com ).紫绡 (生丝织的绸子) 红缯 (古代丝织品的统称)
  兼程 (既走水路又走陆路) 萌蘖 (生芽,发芽)
 B.醴酪(甜酒)  一骑红尘(跑得飞快的马)
日啖三百颗(品尝) 阙下(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
 C.密移造化出闽山 (自然,天然) 果树志 (文字记录)
  绛囊 (深红色) 蒂部 (瓜、果与茎、枝相连的把儿)
 D.飞焰欲横天 (横布于天边) 宠幸 (幸运)
  山顶千门次第开 (第二次) 浑圆 (全,满)
选出下面有误的一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题目是从明朝陈辉《荔枝》诗中借来的句子。
B.“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是引用苏东坡的两句诗,文章借此说明应发展荔枝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
C.“飞焰欲横天”出自北宋邓肃《看荔枝》诗,“横天”,横布于天边。
D.白居易说:“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B.明代徐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此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实际上不过当年成熟一次而已。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在北方成活,将来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B.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不一定有可能实现的。
C.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移植到北方,不可能在将来不取得成功。
D.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有可能成功的。
对本文文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南州,泛指粤闽一带;六月,是农历六月,这句话概括了荔枝的产地和成熟时间。
B.丹,是深红色,在此处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正在成为红色,即指荔枝逐渐成熟。
C.用诗做文题,既鲜明又形象,富于诗意,而且与本文广泛征引古代诗文的写法相映衬,突现了文章的文学情趣。
D.用古人的一句诗为题,巧妙地概括了文章重点说明的内容,独树一帜,别有情趣。
文章说明荔枝的果形“呈心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卵圆形”,最后说明旧记载中的一些稀奇的品种。说明这些稀奇品种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读者对古今荔枝果形有个全面了解。 B. 突出这一荔枝果形说明的科学性。
C.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D. 说明我国荔枝品种繁多。
第8自然段引用唐明皇宠 ( http: / / www.21cnjy.com )幸杨贵妃吃荔枝一史实,旨在说明什么?(   )
A. 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 B. 荔枝不便于长途运输。
C. 荔枝不耐贮藏。 D. 要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出自明朝陈辉《 ( http: / / www.21cnjy.com )荔枝》诗中的句子,下列对这首律诗的颔联、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 。 ,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A.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
B.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C.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
D.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冬日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我们一家人正准备歇息。我从茅房里出来,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黑影窜进了院子外的牛房。我惊恐地大叫一声,那贼恐被抓住,穷凶极恶地抄起一把板斧朝我劈来。闻声赶来的母亲扑过去,抱住了那贼的手臂。我安然无恙了,可母亲的胳膊却被砍了两寸长的一条深深的口子。 。后来我常常想,是什么力量推动瘦弱的母亲去挡那一斧呢?
A.母亲的衣袖被鲜血打湿,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B.我的双眼被鲜血湿透,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C.鲜血湿透了我的双眼,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D.鲜血打湿了母亲的衣袖,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二、阅读题
(一)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完成1-3题
以上的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
上面两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二)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回答1-3题。
(1)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2)文中加粗的两个“这”,指代的对象相同吗 指代的是什么
(3)这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1-3题。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本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荔枝的
2.本文主要介绍了荔枝的哪些知识
3.第一段引用老师讲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的例子起到怎样的作用
4.作者说“白居易用比喻的笔法来描写荔枝的形态,的确也有不足之处”,这里的不足之处指的是什么   
5.荔枝的外壳主要由什么组成   
6.文章引用“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些诗句,有什么作用   
7.作者在说明荔枝果实形状的时候,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8.和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相比,在对荔枝膜的描述中,引用明代徐勃的《咏荔枝膜》诗的作用是什么   
9.根据作者的介绍,什么才是真正的果肉   
10.我们所品尝的果肉实际上是什么东西   
11.作者是如何介绍荔枝的花的   
12.“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说说本文标题的含义。  
13.作者在说明过程中用词准确无误,试举例说明。
14.本文不仅仅使用说明的方法,同时也运用了描写等手法,请举例说明。  
15.作者运用大量比喻说明荔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举例说明。
16.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
(1)飞焰欲横天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3)红云几万重
  
(4)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5)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