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启蒙运动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科学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人文主义——
信仰自由——
科学探究——
理性主义——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
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以及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的时间脉络。
2、史料实证:找到相关图片和史料论证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
3、历史解释: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
4、唯物史观:理解英法美等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时代背景,体会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家国情怀: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尊重各国依据各自国情确立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重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难点:全面认识近代西方国家体制。
第 9 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知道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
2.了解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及资本主义在全世界扩展的有关知识;
3.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
概念解释:
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它的历史使命就是用暴力推翻专制的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占有剩余价值的制度。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产阶级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这两种制度统称为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解释
君主立宪制
含义: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不再享有专制政体下的无限权利,其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限制。
民主共和制
含义: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因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这种制度又可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
邦联制与联邦制
含义:复合制国家结构的两种形式。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联合体。区别在于邦联不形成新国家,联邦则形成新国家。在邦联制下,组成邦联的各成员国仍然是具有完整独立主权国家。在联邦制下,联邦组成单位已经不完全具有独立主权国家的要素。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
1、背景: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作为新的商业强国崛起,资本主义加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出现了与资产阶级利益一致的新贵族。
材料二 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国王和议会的矛盾已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世界通史
①经济方面: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实力日益强大。
②政治方面:国王厉行专制,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统治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矛盾激化)
③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早期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
1、背景:
①经济方面: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实力日益强大。
②政治方面:国王厉行专制,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统治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矛盾激化)
③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早期启蒙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40
1653
1649
1659
1660
1688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爆发
革命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共和国
军事独裁
光荣革命
克伦威尔
查理二世
詹姆斯二世
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100年来困扰英国不休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
2、过程:
光荣革命的意义: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杀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
3、结果:
①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进一步限制了王权。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选举权
集会权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议会逐渐成为权力中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起来。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确立:
2、成熟:
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知识误区:此时的英国国王是虚君。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标志:
(2)内容:
1721年,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尔波尔上台,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①内阁首脑是首相,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由议会选举产生,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③国王真正“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虚君)
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集体辞职(即垮台);或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责任内阁制是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英国议会与内阁的关系
行政权
统而不“治”
立法权
国王
内阁
议会
首相
不对国王负责
形式任命
监督内阁
不对国王负责
形式任命
对议会集体负责
对议会负责
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组阁
政治上共进退
上院
(贵族院)
下院
(平民院)
选民选举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确立:
2、成熟:
3、完善:
议会改革
民主权利逐渐普及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使民主权利由贵族
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
1918年
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获得普选权
1969年
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权参加下院选举
1832年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4、特点:
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国王:虚君,世袭,统而不治,礼仪性的国家元首;
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内阁: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内阁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三制合一: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5、确立的意义:
(1)政治上:使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维护了政局稳定
(2)经济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3)文化上:推动了英国文化的繁荣(如雪莱和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1687和达尔文提出进化论1859);
(4)外交上:加紧对外殖民扩张
(5)后世:为后世提供了一种新的政体模式
①地位:英国是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②评价: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在议会里既斗争又相互妥协;
有利于相互竞争,监督和制衡,防止执政党专横和滥用权力。(文官稳定)
托利党
1832年
辉格党
保守党
自由党
保守党
工党
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
新贵族
新兴资产阶级
20世纪初
贵族
其他阶层
工商业
资产阶级
里希·苏纳克(Rishi Sunak),1980年出生于英国南安普顿市,祖籍印度旁遮普邦,印度裔英国政治家, 现任英国保守党党首、第57任英国首相。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6、两党制: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1、背景:
材料一: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颁布的“唐恩森德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二: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决也日益增长。
材料三: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四:1773年北美殖民地爆发反抗英国《茶税法》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以维护"无代表不纳税"的权利。英国镇压殖民地引发独立战争。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1、背景:
材料一:对法战争结束后,英国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因之它在北美的领土大大扩张,为了保卫辽阔的帝国疆域,也需要巨额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统治当局却决定把税的负担转嫁到殖民地居民身上。1765年颁布的“印花税法案”和1767年颁布的“唐恩森德法案”......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抗议。 ——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材料二:到18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决也日益增长。
①经济: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激起人民不满。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自决呼声日益高涨。
材料三: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吴于廑主编《世界近代史 上编》
③思想: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北美人民要求独立。
材料四:1773年北美殖民地爆发反抗英国《茶税法》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以维护"无代表不纳税"的权利。英国镇压殖民地引发独立战争。
④直接原因:波士顿倾茶事件。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2、过程:
莱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约克镇大捷
,英军投降取得决定性胜利
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75.4
1776.7
1781.9
1783.9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3、性质:
4、意义:
既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①使美国人民争得了民族独立,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民主权利;
③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成功经验。
②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标志):
1、内容:
1787年宪法
权力 主体 权力职责 特点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国会
总统(国家权力中心)
最高
法院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最高立法权和宣战权
总统掌握国家行政权,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和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需得到国会批准
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与平衡,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1)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总统可否决国会立法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弹劾总统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违宪
总统提名、任命联邦法官
参议院批准总统对联邦法官的任命
最高法院可宣布国会立法违宪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调和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人民民主原则
总统(行政权)
最高法院(司法权)
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
分权制衡原则
国会(立法权)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标志):
1、内容:
1787年宪法
(2)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制原则)
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政治体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归纳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核心)
民主原则(主权在民)
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互相制衡;中央与地方各州互相制衡;众议院与参议院互相制衡。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标志):
2、影响:
1787年宪法
(1)进步性:
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和地方(联邦制)之间、大小州之间(参议员各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取)、南北方之间(保留南方的奴隶制度,黑人按3/5折算计入人口总数)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局限性:
①不承认妇女、印第安人和黑人拥有与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从而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没有反映人民的基本权利。
②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三)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发展——两党制的形成
形成
萌芽于联邦之际,终成于19世纪
基础
驴——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象——共和党(北方资产阶级)
特点
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党
Democratic
1854年
共和党
Republican
1828年
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三)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1、原因:
美国获得独立后,经济获得发展,领土面积不断扩大,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矛盾尖锐。(黑人奴隶制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78年(20颗星)
建国时(13颗星)
1960年(50颗星)
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1861年
内战爆发
1862年5月
《宅地法》
1862年9月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5年结束
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①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②局限:黑人仍备受歧视,未能真正实现平等。。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言》
(三)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巩固——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
2、过程:
3、评价: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1789年)
1、背景:
材料一 18世纪初,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其中雇佣千名以上工人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雇佣百人左右的集中手工工场也不为罕见。到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机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也逐渐发展壮大。
材料二: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1715—1786 年, 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障碍。
①经济:18世纪,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②政治: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1789年)
1、背景:
材料四:从美国回来的法国人圣西门说:我认为美国革命(独立战争)是代表一个新政治时代的开始,它使人们看到,法国的启蒙思想不再是抽象的,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东西。——《美国的诞生》
⑤导火线:1789.5 ,法国重开三级会议。
材料三:启蒙运动对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批判,启发了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为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的观念及对未来“理性王国”设计的蓝图,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③思想: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④外部: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人权宣言》
攻占巴士底狱,大革命爆发
颁布宪法,确立新制度框架
拿破仑政变军事独裁
1789年
7月14日
1791年
1799年
1815年
8月
拿破仑帝国覆灭
《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革命原则。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1789年)
2、过程: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性质: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参考蓝本。
法典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1789年)
3、意义:
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国内:
根据材料分析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性质:
欧洲:
②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①推翻法国封建专制统治;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斗志。
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19世纪后期,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
一票共和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标志):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内容: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间接选举产生。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掌握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①掌握行政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和缔结条约。
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机构 产生方式 权力职责
议会
总统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标志):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内容:
2、意义:
(立法权)
联席会议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
众议院
副署
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行政权)
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使法国社会稳定、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国1861年改革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5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
1871年
德国统一与宪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材料 19世纪,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与此同时,长期在农奴制压迫下生活的广大人民为了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掀起了大规模反对农奴制的革命斗争。1853-1856年,落后的俄国与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俄国遭到惨败,充分暴露了政府的无能和农奴制度的腐朽,也使俄国统治者猛然惊醒,他们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发展本主义工业,才能使俄国走上强大的道路。
内忧
外患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1、背景: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改革势在必行)
①意义: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亚历山大二世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2、内容:
3、评价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解放后的农奴受到村社的管理。
(2)其他改革:
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刺激工业发展等。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二)意大利的统一
1、背景:
2、过程:
3、意义: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意大利的统一
①1861年,意大利经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后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促进了意大利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②但由于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在政治上、经济上保留着封建残余。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三)德意志的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德意志的统一:
(1)背景:
(2)方式:
(3)结果:
①德国的分裂状态,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普鲁士强大的军事力量(铁血政策,俾斯麦)
武力与三次王朝战争(即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
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成立,4月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三)德意志的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1)主要内容: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三)德意志的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2)特点: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①运用法律手段巩固成果,使帝国披上民主的外衣,体现出一定的民主特点。
②但规定德意志皇帝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创制法律、决定对外政策、主宰议会等大权,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传统(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三)德意志的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
(3)评价: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①形式上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挤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但规定帝国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最终将德国和别国人民推入战争的深渊。
德意志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比
德 国 英 国
相同
不同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议会
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并任期终身,议会拥有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
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行政、外交、军事、立法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是国家权力中心
国王没有实权,是“虚君”,只是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
首相,由皇帝任免,
只向皇帝负责
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进行组阁,向议会负责。
皇帝控制议会
国家权力中心,拥有最高立法权。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四)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背景:
2、内容:
①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1853年的黑船事件);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幕府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根本原因);
③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成立。
政治上:①加强中央集权( 1871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② 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宪法肯定了天皇神授不可侵犯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
经济上:殖产兴业,即政府扶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文化上:文明开化(即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军事上:富国强兵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
(四)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3、影响:
①明治维新是日本发展的历史转折点,日本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②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③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日本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时空坐标
1640年
1688年
1775年
1783年
1789年
1794年
1861年
1868年
1871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
德意志统一
意大利统一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61-1865美国内战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处于工工业阶段的一些先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场手命.这些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取得的胜利也至多是推翻封建制度(或殖民统治)、解决资产阶级掌权的问题。它只能是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加强,英、美、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俄、德、意、日等国通过不同方式,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呈现世界规模,到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了。
本课小结
1.有学者指出“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反映了英国革命( )
A.剥夺了国王一切权力 B.确立了议会主权
C.推动了两党制的形成 D.首相拥有立法权
当堂检测:
2.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A.议会立法权力得到法律保障 B.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会
C.国王失去了国家的行政大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A
3.英、美、俄、德的议会制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得到较大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比俄德成熟。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的革命程度不同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C.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B
4.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的70年中,先后更换过104届内阁,均每年两个,大约有17届内阁仅持续1个月,有一届内阁存在时间仅1天,以至于法国内阁常被称为“短命内阁”。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衡存在不足B.共和派未能取得对君主派的优势
C.议会多数党派的产生由选民决定D.精英阶层腐败损害政权的稳定性
5.“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关键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A
B
6.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7.19世纪中期,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奴隶制的废除 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B
B
8.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为解决严重的社会危机各自进行了一场改革,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
①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②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③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有学者认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实现了君主制和议会制的妥协,一方面维护了君主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议会选举,使容克资产阶级的执政地位合法化。该学者意在说明1871年德国确立的政治体制( )
A.与英国政治体制有根本区别
B.掩盖了众多的矛盾和隐患
C.是依据国情进行的制度创新
D.保留了大量军国主义残余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