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文档属性

名称 6.3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09 16:3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树远大理想 铸非凡事业
— —以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为例
第3课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著名的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他从事古生物学研究和冰川学研究,取得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是对科学的杰出贡献,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简历
李四光13岁(1902年)考入武昌高等小学,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选送到日本留学。之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他立志为祖国祖国造出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建设强大的海军,使中国人不再受外国的侮辱,因而选择造船行业。——人教版选修四教材
一、留学之光:忧国忧民,坚定救国信念
李四光为什么要去日本留学并选择造船专业?
材料一: 在日本学习期间,李四光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李四光回国后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参加了汉口的保卫战……随后,他被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正当李四光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他发愤专心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走“科学救国”之路。他去英国留学,先是学采矿,后来转到地质。他祈盼着有一天,得见政治清明之世,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百度百科
李四光为何要加入同盟会?他的救国之路经历过怎样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道理?
一、留学之光:忧国忧民,坚定救国信念
材料二:在英国,除了学习英语和专业知识外,李四光还努力学习德语和法语,这为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硕士毕业后,他的老师鲍尔敦挽留他在英国工作,以取得博士学位。后来老师又建议他到印度工作,那里待遇优厚。但李四光想到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当时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正处于初创时期,迫切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他毅然踏上报销祖国的回国之路。——百度百科
李四光为什么要放弃在英国和印度的优厚待遇,而选择回国?
一、留学之光:忧国忧民,坚定救国信念
1918年,李四光在他的硕士论文中写道:“今天,我们要求新兴一代‘黄帝’子孙,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也许并非为时过晚。一方面,要为纯科学的发展而尽力;另一方面,要用得来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去解决有关工业的问题。”——百度百科
二、地质之“光”:为国争光,开拓地质事业
李四光认为应从哪两个方面来担起自己肩负的责任?李四光是如何履行他的诺言的?
《地质力学概论》
(60年代)
地质力学
古生物学
冰川学
“地质力学”创立经过:
萌芽时期
正式提出
载入史册
系统总结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1926)
《地质力学的基础和方法》
(1945)
《新华夏海的起源》的报告
(1948)
理论研究
哪些领域?
理论研究
实际应用
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毛泽东问:“有人说中国贫油,李四光同志,你怎么看?”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美国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
三、石油之光:福国利民,服务国家急需
结合必修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的?
依据地质力学理论,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大港、胜利、华北油田等。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推翻了外国人的“中国贫油论”洋神话。
实际应用
理论研究
地质力学
寻找石油
寻找铀矿资源
——发展核能事业
预测地震等地质灾害
1.冰川学
2.古生物学
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
创立 科化石鉴定的10条标准
为重大工程选址服务
为寻找煤炭资源提供依据
其他领域理论研究的实际应用
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他抱定了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为人类幸福前途服务的崇高理想,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攻破自然秘密,发现新世界,创造新东西,去开辟人类浩荡无际、光明灿烂的前景,那么他的生活就会是多么的幸福、愉快、生动活泼!—陈群等《李四光传》
李四光将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放在“国家基石”上,而且着眼于“人类幸福” 。
四、“光”泽后人: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材料一: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远大理想的认识,并结合现实谈谈如何实现远大理想?
四、“光”泽后人: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材料一:“气包车”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短缺时期,当初是煤层气拿来加以利用,车顶用橡胶大包把煤层气“包”在里面,并用绳索固定。这种车在全国的大中城市都使用过,四川最广泛,当时的气包车里灌的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天然气,而是从矿井里输出的瓦斯(瓦斯的浓度和纯度不及天然气),一个车子灌满瓦斯后可以跑四五趟,成本十分低廉。
背景:建国初期,石油资源短缺;
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一五计划1953-1957),使国家对石油(工业的血液)的需求越来越大。
三、石油之光:福国利民,服务国家急需
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第四纪冰期来临的时候,地球的年平均气温曾经比现在低 10℃~15℃,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为冰雪覆盖。
推翻了外国人作出的“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洋神话,确定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并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
(ting亭),这种古生物仅麦粒般大小,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绝灭于二叠纪末,是一种生活在古代海洋的单细胞动物,又称为原生动物。通过对它的种属鉴定,可以较为准确地划分含煤的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先后顺序,为寻找和开发煤炭资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