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内容,是本学期第一章节内容,学生由上学期的世界地理总论内容的学习转入区域内容的学习,因此本章教学内容是过渡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分析大洲(地区、国家)位置及范围及自然环境的思路、方法,为学习后面的章节打下基础。本节说课内容位置和范围是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的第一方式。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已经有一学期的学习,在七年级上册已学习了有关地球、地图、经纬网等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学生上学期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读图能力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能力,加强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
教学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并叙述某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通过亚洲位置和范围的学习,探究发现简述某一大洲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课前:自主预习,知识梳理。
环节名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预习 预习书本P2~5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知识内容 圈画出重点知识内容 预习新课
完成同步训练上相应的课前预习内容 利用知识清单和课本完成练习册的课前预习内容 为新课教授做准备
课堂: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评述 评书讲解 导学 利用多媒体播放亚洲景观视频,如喜马拉雅山脉、长城、蒙古人摔跤、珠穆朗玛峰等,猜一猜其中展现的景观在世界什么地方。 观看视频,并回答老师问题。 问题: 其中展现的景观在世界什么地方? 1.通过视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 2.通过问题,推进课堂内容。
板书:6.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环节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1、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那么我们应从哪里入手来认识一个大洲或地区呢? [情景提问]比如,我想去某一个同学家拜访,可不认识,你能为我描述以一下你的家庭住址吗?(引导学生思考) 亚洲在哪儿?你会描述吗?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描述? 2、阅读课本2-3页,看图6.1和6.2,说出亚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热量带和相对位置。 环节三:世界第一大洲 读图归纳为什么亚洲是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2)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 (3)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千米 2、读图归纳亚洲分成哪几个地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亚洲分为北亚、东亚、西亚、南亚、中亚和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 3、根据地图说出:你感兴趣的国家分别在亚洲哪个分区?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出问题答案,并回答相应问题。 问题: 1、亚洲的半球位置 2、亚洲的海陆位置 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 4、亚洲的热量带 5、亚洲的相对位置 通过看图,锻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的能力
评论 合作探究 环节二: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运用地图,简述北美洲的的地理位置 学以致用:读世界地图,简述任一大洲的的地理位置。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阅读课本得出问题答案,并举手回答相应问题。 问题: 描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通过看图,锻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的能力。
评议 汇报展示 环节四:不同分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在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2)生活在北亚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3)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 (4)生活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长屋里,有的长屋长达200米。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阅读课本得出问题答案,并举手回答相应问题。 问题:不同分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为什么不同?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上台讲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当堂练习 1.图1中的①地点的经、纬度是( ) A.(150°,40°) B.(150°N,40°E) C.(150°E,40°N) D.(150°W,40°S) 2.图1中的②是( ) A.中南半岛 B.印度半岛 C.朝鲜半岛 D.阿拉伯半岛 3.右图1中箭头③指示( ) A.正北方 B.正南方 C.正西方 D.正东方 4.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D.白令海峡 5.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它之所以称为“大”,主要体现在( ) ①面积最大②跨纬度最广③跨经度最广④民族成分最复杂⑤人口最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布置,问题整理。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训练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的知识内容
小组表现班级情况
教后反思 改进策略 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存在问题:
后期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