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比例高频考点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比例高频考点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3-08 15: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比例高频考点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的有( )组。
(1)10∶12和25∶30 (2)2∶8和9∶27 (3)0.9∶3和 (4)和
A.1 B.2 C.3 D.4
2.一张精密的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50∶1,在图纸上量得零件高10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高是( )毫米。
A.0.2 B.2 C.50 D.500
3.李明在电脑上把一张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的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x厘米。下面组成的比例错误的是( )。
A.13.5∶x=6∶4 B.4∶x=6∶13.5 C.6∶x=13.5∶4 D.x∶4=13.5∶6
4.某训练场长300米,宽180米。小军要将这训练场绘制成平面图,按比例画在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图纸上,选择( )比例尺最最合适。
A.1∶15 B.1∶1000 C.1∶10000 D.1∶100000
5.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24厘米,两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乙车每小时慢10%,大约( )小时后相遇。
A.4 B.5 C.6 D.7
6.把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3∶1放大后,得到的新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72 B.76 C.84 D.96
二、填空题
7.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测得两地的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8.在一幅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8.2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如果把一个长1.2毫米的零件,在图上用24厘米表示,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9.分别举出生活中一个将物体放大的例子和缩小的例子。放大的:( );缩小的:( )。
10.2∶0.25的比值是( ),如果后项乘4,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 )。
11.如果3a=5b,那么a∶b=( )∶( ),a∶5=( )∶( )。
12.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4。如果甲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那么乙车行驶256千米的路程需( )小时。
13.甲乙两个建筑队原有水泥重量的比是1∶3。各运进10吨后,甲乙两队水泥重量的比是3∶4。原来甲有水泥( )吨。
14.如图,把左边的平行四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右边的平行四边形。从图中可以看出是按( )∶( )的比放大的,放大前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厘米,放大后与放大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是( )∶( )。
三、判断题
15.一幅地图上用10cm表示500m的实际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cm。( )
16.为了计算方便,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都写成是1的比。( )
17.在比例尺中,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大。( )
18.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一定能组成比例。( )
19.如果ab = cd,那么=。( )
四、计算题
20.解比例。

五、解答题
21.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间的公路全长是15厘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3∶2,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22.当某种特效药与水的比是1∶3时可有效抵制“H7N9”病毒。现有一桶药水16千克,其中含药10%。这桶药水中药有多少千克?再放入多少千克的药正好符合要求?
23.下面是青山旅游景区平面图的一部分。
(1)静山寺在梅花阁的( )偏( )( )°方向( )米处。(测量图上距离时取整厘米数)
(2)水帘洞在梅花阁的南偏西60°方向400米处。先算出梅花阁到水帘洞的图上距离,再在图中表示出水帘洞的位置。
24.按要求填一填,画一画。
(1)三角形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把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按1∶2的比画出梯形缩小后的图形。
(3)上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画一个长方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和宽的比是2∶1。再画出这个长方形的所有对称轴。
25.小明骑车从甲地到乙地,15分钟行了900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一共用了20分钟,返回时每分钟行100米,返回时用了多少分钟?(用比例解答)
26.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子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进行判定。据此解答。
【详解】(1)10∶12和25∶30
12×25=10×30=300
10∶12和25∶30能组成比例。
(2)2∶8和9∶27
8×9=72
2×27=54
2∶8和9∶27不能组成比例。
(3)0.9∶3和
0.9∶3和不能组成比例。
(4)和
和可以组成比例。
综上所述,(1)和(4)可以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B
【点睛】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快速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重要方法。本题也可以计算比值是否相等来判定是否能组成比例。
2.B
【分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
【详解】10÷=0.2(厘米)=2毫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3.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放大前后的长及放大前后的宽的比是一定的;放大前的长与宽,与放大后的长与宽的比也是一定的,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可以组成的比例是x∶4=13.5∶6;4∶x=6∶13.5或13.5∶x=6∶4。
故选择:C
【点睛】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应用,找准对应关系,选择即可。
4.B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训练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再与所给图纸比较,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A.300米=30000厘米
30000×=2000(厘米)
180米=18000厘米
18000×=1200(厘米)
与图纸比较太大,不合适;
B.30000×=30(厘米)
18000×=18(厘米)
与图纸比较,大小合适;
C.30000×=3(厘米)
18000×=1.8(厘米)
与图纸比较较小,不合适;
D. 30000×=0.3(厘米)
18000×=0.18(厘米)
与图纸比较太小,不合适。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了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5.C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把乙车的速度看作单位“1”,则甲车速度相当于乙车的(1-10%),根据百分数除法的意义,用甲车的速度除以(1-10%)就是乙车的速度。根据“时间=距离÷速度”,用甲、乙两地的距离除以两列火车的速度之和就是相遇时间。
【详解】24÷=96000000(厘米)
96000000厘米=960千米
72÷(1-10%)
=72÷90%
=80(千米)
960÷(72+80)
=960÷152
≈6(小时)
答:大约6小时后相遇。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百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应用以及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6.A
【分析】长方形按3∶1放大,放大后的面积是原长方形的面积的32=9倍,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S=ab计算即可。
【详解】4×2×32
=8×9
=7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关键是利用图形放大前后面积的关系做题。
7.760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38×2000000=76000000(厘米)=760(千米)
【点睛】关键是掌握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方法。
8. 246 200∶1
【分析】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详解】8.2÷=24600000(厘米)
24600000厘米=246千米;
24厘米=240毫米,
240∶1.2=200∶1。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以及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9. 电影放映 照相机拍照片
【分析】图形变大了,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叫做图形的放大;图形变小了,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叫做图形的缩小。据此解答。
【详解】分别举出生活中一个将物体放大的例子和缩小的例子。放大的:电影放映;缩小的: 照相机拍照片。
【点睛】根据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即可解答。
10. 8 乘4
【分析】求比值用前项除以后项;后项乘4,根据比的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该乘4;据此解答。
【详解】2∶0.25=2÷0.25=8,
如果后项乘4,要使比值不变,前项也应乘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比值和比的性质的运用,只有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才不变。
11. 5 3 b 3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解答即可。
【详解】如果3a=5b,那么a∶b=5∶3;a∶5=b∶3。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4
【分析】假设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求出乙车的速度,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乙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
80∶x=5∶4
5x=80×4
5x=320
x=64
256÷64=4(小时)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乙车的速度。
13.2
【分析】设甲队原有水泥x吨,则乙队原有水泥3x吨,各运进10吨后,甲队现在有水泥(x+10)吨,乙队现在有水泥(3x+10)吨,根据各运进10吨后,甲乙两队水泥重量的比是3∶4,列比例解答即可求出原来甲队有水泥的吨数。
【详解】解:甲队原有水泥x吨,则乙队原有水泥3x吨
(x+10)∶(3x+10)=3∶4
4(x+10)=3(3x+10)
5x=10
x=2
【点睛】此题是考查比、比例的应用,根据题意列出比例解答即可求出甲队原有水泥的吨数。
14. 1 3 1.8 9 1
【分析】根据题意,用放大后平行四边形的底除以放大前平行四边形的底,即可求出放大几倍,再用放大后平行四边形的高除以放大的倍数,求出放大前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再根据平行形面积公式:底×高,求出放大前与放大后的面积,再根据比的意义,即可解答。
【详解】18÷6=3
按照1∶3的比放大的;
放大前平行四边形的高:
5.4÷3=1.8(厘米)
放大后平行四边形面积:
18×5.4=97.2(平方厘米)
放大前平行四边形面积:
6×1.8=10.8(平方厘米)
放大后平行四边形面积∶放大前平行四边形面积:
97.2∶10.8
=(97.2×10)∶(10.8×10)
=972∶108
=(972÷108)∶(108÷108)
=9∶1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放大前和放大后平行四边形的底的变化,求出放大的倍数,进而进行解答。
15.×
【分析】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详解】500m=50000cm
10∶50000=1∶5000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注意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
16.√
【分析】比例尺是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据此解答。
【详解】为了计算方便,在缩小比例尺里,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在放大比例尺里,比例尺通常写成后项是1的比。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了比例尺通常的写法,注意比例尺是一个比,一定要写成比的形式。
17.×
【分析】由比例尺的意义可知,比例尺有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放大比例尺: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小;缩小比例尺: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大。
故答案为:×
【点睛】在比例尺中,实际距离不一定比图上距离大,如画小物体时,可以放大画。
18.√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可知,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也就是两个比比值相等,就可以组成比例。
【详解】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一定能组成比例。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19.×
【分析】抓住“0”这个特殊的数,a、b、c、d应有个取值范围,因为0不能做除数,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详解】在这个式子中,是用字母a、b、c、d来表示数的,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a、b、c、d应有个取值范围,也就是:它们应该都是非0的数才能成立,原题题干不严谨。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关键在于通过数学语言和结论的严谨性来判断,0不能做除数和分母。
20.x=10;x=25;x=0.05
【分析】x∶20=∶,解比例,原式化为:x=20×,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解比例,原式化为:9x=5×4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9即可;
1.4∶8=x∶,解比例,原式化为:8x=1.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8即可。
【详解】x∶20=∶
解:x=20×
x=
x=÷
x=×4
x=10

解:9x=5×45
9x=225
x=225÷9
x=25
1.4∶8=x∶
解:8x=1.4×
8x=0.4
x=0.4÷8
x=0.05
21.72千米/时
【分析】比例尺是1∶6000000,可知1厘米表示60千米,再乘15求出甲、乙两地间的公路全长,再除以相遇时间求出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和,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货车的速度。
【详解】6000000厘米=60千米
=180×
=72(千米/时)
答:货车的速度是72千米/时。
【点睛】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比转化为分数,用分数方法解答。即先求出总份数,然后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阶梯方法,分别求出各部分的量是多少。
22.1.6千克;3.2千克
【分析】用16×10%,就是16千克药水中药有多少千克;再求出水的质量,用16-16×10%,设:再加入x千克的药这好符合要求,现在的药是:x+16×10%千克,水的16-16×10%千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方程:(x+16×10%)∶(16-16×10%)=1∶3,解比例,即可解答。
【详解】16×10%=1.6(千克)
解:设再放入x千克的药正好符合要求
(x+16×10%)∶(16-16×10%)=1∶3
(x+1.6)∶(16-1.6)=1∶3
3×(x+1.6)=14.4
3x+3×1.6=14.4
3x=14.4-4.8
3x=9.6
x=9.6÷3
x=3.2
答:这桶药水中药有1.6千克,再放入3.2千克的药正好符合要求。
【点睛】本题考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以及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方程,解比例。
23.(1)北;西;75;600
(2)见详解
【分析】(1)根据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以梅花阁为观测点,找出净山寺的位置,量出梅华阁到净山寺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梅华阁到净山寺的实际距离;
(2)根据地图上的方向,标出水帘洞的位置,根据比例尺,求出梅华阁到水帘洞的图上距离,标出位置。
【详解】(1)量出梅华阁到净山寺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

=60000(厘米)
60000厘米=600米
净山寺在梅花阁的北偏西75°方向600米处。
(2)400米=40000厘米
40000×=2(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方向、角度、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24.(1)(3,1);图见详解;
(2)见详解;
(3)见详解
【分析】(1)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即可用数对表示出A点的位置;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点A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点A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的三角形;
(2)按1∶2的比画出梯形缩小后的图形,就是把原来图形的各条边缩小到原来的。原梯形的上底是4格,下底是6格,高是2格,则缩小后的梯形上底是2格,下底是3格,高是1格;据此画图。
(3)先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及其长和宽的比,求出长和宽再作图;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由此即可作出长方形的2条对称轴。
【详解】(1)三角形顶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1);
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2)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3)8=4×2,且4∶2=2∶1,所以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画图如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旋转后的图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3)中确定长方形的长、宽是解题的关键。
25.12分钟
【分析】先利用除法将小明从甲地到乙地的骑车速度计算出来,再根据从甲到乙和返回时的路程是相等的,列出比例,再解比例即可。
【详解】解:设返回时用了分钟。
100x=900÷15×20
100x=1200
x=12
答:返回时用了12分钟。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应用,能够根据题意列出比例是解题的关键。
26.2.5米
【分析】已知小兰的身高1.5m,影子长为2.4m;且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则要求这棵树有多高,可假设这棵树xm高,列方程为:x∶4=1.5∶2.4。
【详解】解:设这棵树高xm,由题意得,
x∶4=1.5∶2.4
2.4x=1.5×4
2.4x=6
x=2.5
答:这棵树有2.5米高。
【点睛】解答本题的依据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故可按正比例关系列方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