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2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的人口;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
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
★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
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必须达到一定时间
③须跨越一定行政界线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C1向A2
C1向D
A1向B1
国内人口迁移
3、国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时间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二
战
后
19世纪以前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亚、非、拉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
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4、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当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改革开放政策、
地区发展不平衡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由沿海迁往内陆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由农村迁往城市
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不断失去土地,不得不流亡他乡;
②频繁的各种内战和民族战争,使人们流离失所;
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政府组织的“屯垦戍边。”
P9 读图思考题
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
以及工矿区。
80年代下半期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但是,这一时期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为目的。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甲地区
乙地区
6、人口迁移效应
迁入地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带来交通、居住、治安等问题
迁出地 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素;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等
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化、家庭等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因素;
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
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因素。
经济因素最为重要
3、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
作用造成的。
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
迁移时间 迁移原因 迁移特点
第一次 19世纪中期
第二次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三次 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第四次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以后
南北战争
东部 西部
工业化和城市化
乡村 城市
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
南部 北部和西部
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东北部老工业区 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
老工业区的重建和改善
新工业区 老工业区
乡村 城市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
①战争因素
②城市化
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
④经济格局的变化
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有:
(2021·浙江6月选考)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成1~2题。
1.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2.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D
右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右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C
B
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人员在春节返乡后,一部分人不再回到务工的远方都市,转而选择离家不远的务工地,这一现象称为务工潮倒吸现象。X2图为2008—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及月均收入变化。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显示2015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 )
A.总人数已经超过了3亿
B.本地务工人数超过外地务工人数
C.外出务工人数约占61%
D.月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
6,出现务工潮倒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内地( )
A.交通条件改善,空气质量良好
B.产业升级迅速,人力资源需求量大
C.人口政策调整,生育放宽二胎
D.各类城市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增多
7,影响进城务工人员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力市场供需 B.能源价格的波动
C.劳动力年龄结构 D.产业结构的调整
C
D
A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