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六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大国崛起》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六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大航海时代”
所谓大航海时代就是指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将其推向高潮。到了18世纪末,除了北美太平洋海岸之外,全世界大部分地区主要海岸线已清晰进入欧洲人的地图,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被直接联系在一起。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六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壹
风起西欧——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一)动因——为什么去?
1、经济根源:
材料1:中世纪的骑士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商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能够出产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2: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黄金能为人的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
——1492年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
货币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
【思考】对比两则材料,你能发现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一)动因——为什么去?
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
大量土地开垦;工商业从农业中分离
金银货币
工商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产生
庄园制经济逐渐解体
手工工场
租地农场
货币取代土地成为财富主要标志
寻求
欧洲本土金银产量有限,欧洲对亚洲贸易逆差
对外探险
2、经济根源:
开拓新市场
(一)动因——为什么去?
2、社会根源:
材料3: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意]马可·波罗著,冯乘钧译《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行纪》激起多个阶层到东方和海外实现发财梦
(一)动因——为什么去?
3、直接原因: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思考】新航路开辟前的传统商路有哪些?为什么不走旧商路,而要弃旧寻新?
旧商路受威胁
(一)动因——为什么去?
4、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材料4:文艺复兴、城市兴起以及工商业的发展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人们的欲望被人文主义思潮解放出来,对财富的追求再次点燃了“不老的东方梦”。
——邵政达《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商人在清点货币
(一)动因——为什么去?
5、精神动力:
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材料5: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美洲
(二)条件——为什么能去?
1、政治条件:
材料1:在伊比利亚半岛,历时8个世纪之久的再征服运动到15世纪逐渐结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统一进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具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力量和必要的组织能力。封建国家为了扩大贸易,增加财源,进而发动海外掠夺,对开辟新航路予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条件。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
葡萄牙亨利王子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
(二)条件——为什么能去?
材料2:
图1: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
图2: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新型航海图
图3:“地圆说”
图4:14世纪的星盘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说的提出;航海经验和地理知识丰富
2、客观条件:
【小结】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动因-为什么要去(必要性):
①经济根源: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引发的寻金热;
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
④思想根源: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⑤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条件-为什么能去(可能性):
①政治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支持;
②客观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说的提出;航海经验和地理知识丰富。
贰
扬帆起航——
新航路的开辟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航向 支持者 时间 航海家 概况 成就
向东 葡萄牙
向西 西班牙
1487年
1497-1498
1492
1519-1522
迪亚士(葡)
达·伽马(葡)
哥伦布(意)
麦哲伦(葡)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
绕过非洲好望角,抵达印度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绕过南美洲,经(现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又到达菲律宾群岛,经南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欧洲
第一次绕过好望角
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5-36页内容,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梳理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一个中心
欧洲
两个方向
东
西欧-美洲-亚洲-西欧
两条航线
西欧-非洲(好望角)-印度
西
哥伦布、麦哲伦
迪亚士、达·伽马
四个人物
迪达葡东
麦哥西西
材料1:P37页,历史纵横
材料2:麦哲伦在环球航行中……暴露出许多烧杀抢掠的殖民海盗行为。在那儿,他用牧师的虚伪,打着“上帝”的旗号进行宗教同化与精神侵略;用骗子的奸诈,以低贱的铁器甚至破衣烂衫,去换取价格昂贵的黄金制品;用海盗的残暴,怂恿下属奸淫掳劫,甚至亲自出马以火炮与茅瑟枪去攻掠对他们船队曾经予以盛情款待的岛民,力图建立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权。
——[J]孙光圻、唐盛德,《评麦哲伦》,《历史研究》
英雄?Or殖民者?
用辩证的唯物史观,全面看待评价历史人物
叁
百舸争流——
其他航路的开辟
其他航路的开辟
1、背景:
·为发展海上贸易,打破西班牙葡萄牙对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佳航路的垄断
2、概况: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7页内容,自主归纳其他航路开辟过程
人物 时间 支持国家 航海路线 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 卡伯特父子 英国 卡蒂埃 法国 巴伦支 荷兰 哈德逊 荷兰 俄罗斯人 俄罗斯 南半球的新世界 德雷克 英国
塔斯曼 荷兰
1497年
发现纽芬兰岛
16世纪
到达拉布拉多岛
16世纪
三次航行到北冰洋地区
17世纪初
北冰洋-亚洲
北太平洋-北冰洋
1578年
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
1642-1643年
到达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岛
3、意义: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合作探究】郑和七下西洋举世闻名,为何“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请将其与新航路开辟作比较,探究其原因,我们又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材料1:郑和船队每到一国,就向国王宣读中国皇帝的诏谕:尔等顺天道,恪守朕言,巡礼循理安分,勿得违约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掳诚(表示诚意)来朝,咸赐皆赏。
——引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2: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生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郑和下西洋 全球航路的开辟
背景
目的
性质
影响
处于封建君主专制鼎盛时期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宣扬国威,为皇帝寻求奇珍异宝
打破商路封锁;取得土地和财产;寻求黄金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
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是一种经济行为
耗费了大量国力,被迫中止,后续航海业衰落,虽加强了中外联系,但无助于中国社会转型,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西方殖民者通过掠夺亚非拉国家,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西方逐渐领先于东方
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命运
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西方
中国
对外扩张,资本原始积累,西方逐渐领先于东方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随堂演练】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D、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2、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3、15世纪末,下图中国家卡里库特(在今天的印度)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和胡椒等。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B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