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1.从时空史观的角度了解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危机的表现。
2.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黑船事件的影响及西方的侵略给日本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3.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到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学习目标
选修三:
凡--华体系
朝鲜战争
战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选---必关联
必修一:
甲午战争
一战(1917)
抗日战争(1931年--1945年)
中日关系
唐朝:鉴真东渡
大化改新
明朝:戚继光抗倭
近现代:
战争为主题
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
独特的地理位置
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是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而在东方,最先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恰恰正是地处欧亚大陆东北端的日本。两个同为孤悬海外的列岛国家,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惊人巧合。
——《大国崛起》
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
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时空定位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又作大化革新,是645年6月发生的古代日本政变。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日本学习中国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的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
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经济体制学习, 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给日本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日本简史
时空定位
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
(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
(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
(1603——1867年)
日本的幕府时代
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统治。
当时,天皇虽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时空定位
发展
时间
14—16世纪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的萌芽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17—18世纪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时空定位
内忧外患
——明治维新的背景
——在京都、名义上、无实权
——将军——驻地在江户、实权、世袭
——藩的首领、世袭、听命于将军
结合教材列出日本封建等级中各阶级权力分配
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天皇为名义上国家元首,朝廷设京都
将军掌握实权,政府设在江户(东京)
将军:
政治上掌握实权,
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主
一、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在京都、名义上、无实权
——将军——驻地在江户、实权、世袭
——藩的首领、世袭、听命于将军
——将军和大名所养,职业军人,佩刀特权,
结合教材列出日本封建等级中各阶级权力分配
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将军与大名的家臣。武士从将军或大名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属于职业军人,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基础。
日本武士
将军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这就是“武士道精神”。
——在京都、名义上、无实权
——将军——驻地在江户、实权、世袭
——藩的首领、世袭、听命于将军
——将军和大名所养,必须效忠,一般是职业军人,佩刀特权,构成幕府统治的基础
——农、工、商、“贱民”属于 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
结合教材列出日本封建等级中各阶级权力分配
明治维新的背景
身份等级世代相继,不能逾越。
一、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材料:
福泽谕吉
1、农民起义、工商业者不满 、中下级武士反抗。
2、封建社会统治根基开始动摇------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
明治维新的背景
(1)政治:实行幕藩体制,等级制度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一、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日本纺织工场图
材料:
明治维新的背景
一、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阅读P107[学思之窗]回答下列问题:
1、商人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2、当时武士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以上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何影响?
4、结合以上问题和教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商人地位提高,统治阶级在经济上依赖商人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武士阶层尤其是中下级武士地位降低
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明治维新的背景
(2)经济:幕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3)文化: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为日本学习西方准备了条件。
材料:
明治维新的背景
兰学指的是在江户时代时,经荷兰人传入日本的学术、文化、技术的总称,字面意思为荷兰学术,引申可解释为西洋学术。
借着兰学,日本得以学习欧洲在当时科学革命的大致成果,奠下日本早期的科学根基,揭开日本脱亚入欧的序幕 ,也有助于解释日本自1854年开国后,能够迅速并能成功地推行近代化的原因。
一、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4)对外政策: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势。
一、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江户时代是个闭关锁国的时期,掌握政权的幕府为抵制基督教的传入,与已经来日本活动的西班牙、葡萄牙断绝来往,并将荷兰的商馆(“阿兰陀馆)迁到长崎的出岛,把对西方的贸易仅限于这里,从而完成了锁国体制(1641-1853年)……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的“围墙”,挡住了外界的影响,保护了日本的封建制度。日本同中国一样,付出的代价是社会制度变得陈腐、僵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
(1)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2)只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3)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1)目的:
(2)内容:
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明治维新的背景
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1、内政:实行幕藩体制,等级制度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幕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文化: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为日本学习西方准备了条件
4、外交: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日本落后
小结:
2.“黑船事件”及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2)1854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背景:
日本幕府实行闭关锁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
(1)“黑船事件”:1853年 美国海军佩里率舰队叩关
二、外患:黑船事件
明治维新的背景
1853年黑船驶抵浦贺港
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培理
开港通商
领事裁判权
协定关税
《日美亲善条约》
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
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凡今后日
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等
明治维新的背景
二、外患:黑船事件
危害:
(1)民族危机加剧
(2)社会危机加剧:
客观进步作用:
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
(日本国门被打开,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大发展。)
3.列强侵略对日本的影响:
(注意:西方殖民侵略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
明治维新的背景
二、外患:黑船事件
1、内忧:幕府统治的危机
2、外患:美英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3、根本原因: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治维新的背景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开国后“三个进一步):
1.西方殖民侵略进一步加强:
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黄金外流,物价上涨。
2.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人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加强。
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出现近代工业:富裕农民、工场主、商人经济实力增强;西南诸藩的大名们开始采 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以促进经济发展。
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为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影响:
内政:幕府统治,社会矛盾尖锐
外交:锁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853黑船事件,国门被打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外患
内忧
幕府统治的危机
——根本原因
——催化剂
本课小结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个进一步)
幕府统治进一步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