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局势
战争与国际秩序
两次世界大战
国际秩序演变
战争与世界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民族解放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战争
革命
格局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标要求】
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合肥市方海霞名师工作室 合肥市第八中学 朱孟雅
第一篇章 探形势—世界与俄国
观世界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1914年)
帝国主义支配世界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世纪之交的世界与俄国
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传播
《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文第1版
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资产阶级
沙皇专制
人民大众
沙皇专制
工人阶级
沙皇专制、资产阶级
俄国
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沙皇俄国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其内部和外部矛盾重重。无产阶级同资本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农民同贵族地主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俄国人民与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沙俄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动摇着沙皇的统治。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看俄国
错综复杂的
社会矛盾,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900年12月,列宁在国外创办了《火星报》,列宁将俄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团结到自己同围,为建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历了革命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并且他们注意发动农民,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
看俄国
列宁积极进行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
列宁主义的形成
列宁主义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 关系
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的国家实现。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
继
承
与
发
展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一、世纪之交的世界与俄国
俄国已经具备了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篇章 析探索—革命与建设
二、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1.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十月革命爆发
并取得胜利
和平
夺权
1917年3月
1917年4月
1917年7月
1917年11月
二月革命
倒沙皇
四月提纲
指方向
七月流血
抛幻想
十月革命
现曙光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
——[美]约翰·里德著,李娜等译《震撼世界的十天》
人民群众选择了布尔什维克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2.建设:苏俄(联)社会主义实践
1918
1937
1921
1922
国内战争
国内战争胜利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1924
斯大林执政列宁逝世
部分工业产量欧洲
第一、世界第二
【自主梳理】浏览教材90—93页内容,完成时间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流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生产资料无偿供应,产品由中央直接分配)
内容
政策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
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比较探究】 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粮食税
解除部分国有化,实行租让制,鼓励私人企业发展
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按劳分配
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工农联盟,缓解社会矛盾。
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工业的恢复与发展
促进商品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
“新”: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0世纪20年代,俄国仍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孤零零的俄国看起来不堪一击。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1922年:4个加盟共和国
1936年:11个加盟共和国
1940年:15个加盟共和国
概念解释:按照斯大林的规划确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认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斯大林模式
1936年 斯大林模正式确立
依据材料,概括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内容。
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斯大林
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成就
苏联工业化中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3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第三篇章 议创举—光荣与梦想
【合作探究】请结合材料及已学知识,谈谈十月革命和苏俄(联)社会主义实践如何改变了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也帮助了全世界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从一定程度上看, 凯恩斯主义的一度盛行、福利国家的发展, 甚至社会民主党入阁参政等都是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回应。作为20世纪的历史讽刺之一, “以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为目标的`十月革命‘最深远的结果是它在战时和战后都挽救了其敌人”。 ----霍布斯鲍姆《极端年代》
(苏联)大部分来自自己的努力而不靠外援, 将自己提升到主要工业强国的地位, 使之成为落后国家反抗西方资本主义全球统治的天然领袖。
----E.H.卡尔(英国历史学家)
国内意义
对世界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开启并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二战后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为西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冲击了20世纪的国际秩序。
影响
对亚非拉
鼓舞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本课小结
世纪之交的世界和俄国
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世界形势
俄国国情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战争
革命
建设
格局
课后探究
材料
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