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体诗,其中《夜宿山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诗人李白对楼宇艺术的惊叹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敕勒歌》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教学中,教师可将古诗作为识字环境,学生通过观察插图、理解重点词语、拓展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初步体会到诗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提升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领略北国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山河壮丽,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老我们去大草原看看!
2.视频播放:草原的美景,思考,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引出课题:天蓝草绿牛羊成群,这美丽的草原风光北朝民歌用27个字概括,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1)指名读,全班齐读。
(2)强调“似、苍”平舌音,“苍、茫、笼”后鼻音,“阴”前鼻音,“野”整体认读音节。
(3)学生开火车读。
3.指导书写,引导观察。
(1)出示要求会写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交流,教师范写。如“似”左右结构,注意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野”左边“里”的最后一笔横画要写成提画,右边“予”,不能写成“矛”。
(3)学生自行描写,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朗读古诗字音读准,相信古诗你们也一定会读得很棒!
三、品读理解,熟读成诵
1.学习第1句诗。
(1)出示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第一句描绘图上的景色。自由诵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明确:“敕勒川”是地名;“笼盖四野”是天空就像圆顶的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指导朗读第1句诗。
指名读,师生评价。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读一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2.学习第2句诗。
(1)引读:草原上有雄伟高耸的阴山、圆顶的大帐篷,诗人还看到了什么?自由读第2句诗。
(2)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人还看到什么?草原和天空是怎样的?绿草中出现什么?
(3)引导理解诗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看到的草原美景吗?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吹,草儿都弯下了身子,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4)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①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自己来到了大草原,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②说一说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到美丽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牧民们的生活一定很幸福。
3.指导背诵。
(1)引导发现句式为“三二四四三三七”,各组句式对仗工整。
(2)记住关键字的顺序:“川一山一天一野一天一野一风”。
四、课堂总结,扩展延伸
1.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到茫茫的大草原,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次欣赏这美丽的草原景色吧!播放草原的相关视频,学生边欣赏边背诵全诗。
2.乐府诗不仅可以朗读和背诵还能唱出来,播放音频《敕勒歌》,课下继续学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