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竹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竹影》一文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现代画家、散文家。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热( ) mí( )漫 qiè( )意 口头chán( )
闪烁( ) 水门汀( ) 立轴( ) 蘸了朱砂( )
3、解释词语
惬意 弥漫
参差不齐 包罗
4、轻声朗读课文,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5、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细细品读。
[合作探究一]
1、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 怎么玩 他们玩的有趣吗 请同学们找出来,动情地读一读,并说出你的体验。
2、课文中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3、课文《竹影》题目有何作用?
4、如何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的意思?试理解西洋画与中国画有何不同?
[自主探究、合作释疑二 ]
1、文题目是竹影,竹影在全文有何作用、为什么开头不写竹子而从太阳落山写呢?
2、如何理解竹影中父亲这一角色?
3、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你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好吗?
[拓展提升]
阅读理解: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 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 ”“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 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 ”“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 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即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最后一句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3)、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竹”,是否多余,为什么
(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课后检测]
课堂点睛p52 1--5题
附: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丰子恺、原名丰润
2、mēn 弥 惬 禅
shuò tīnɡ zhóu zhàn
[[合作探究一]
1、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了童趣
2、 如:“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了。”这个比喻形象具体的写出了太阳渐渐退去的景象。
3、好。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这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值得提倡。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非常重要。 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4、惬意 :舒心,满意 弥漫:充满、布满
参差不齐 :不整齐,不一致 包罗:包括
5、本文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及对中国画的认识
[拓展提升]]
1、照着真竹描画竹子。
2、不注重像不像,而注重神气。评价中国画时,不要看它像不像实物,而要看它是否画出了美的姿势、活的神气、特有的品格。
不注重像不像,而注重神气。评价中国画时,不要看它像不像实物,而要看它是否画出了美的姿势、活的神气、特有的品格。
3、不多余。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以画马来写画竹,突出表现了竹画的不容易。
4、通过对比,突出了中国画神似的特征,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5、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只求神似,像符号;西洋画要像真物一样,不管是色、形,都求一样,像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