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春季校际教师说课比赛
《日月潭》说课稿
———(语文组)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来说说教材。《日月潭》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中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朗读文章的能力有所欠缺,对描写景物的词句积累不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单元以及学生的实际,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我将教学本课的教学主旨确定为: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本课教学课时安排为第一课时,该课时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风光秀丽。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法与学法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文本特点,这篇课文词语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清新,情感浓厚,词语教学也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充分了解课文与学生的特点后,围绕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出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串联本单元学过的秀丽风光,创设情境,当出现坐飞机去台湾省旅游这一动画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借机识记“湾”(水流弯曲的地方);台湾省是大海中的一个(岛) 所以我们又称宝岛台湾。)通过图片感受台湾省的美丽景色,过渡到“日月潭”,识记“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日月潭的景色怎么样?
(三)精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
学习第1自然段
1.日月潭在哪里?A: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2.那里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理解词语 ① “群山环绕”。识记“绕”,用线缠绕、包围。这里指被山包围。②根据图片猜测“茂盛”指的是数目多而密。③那里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像孔雀园、涵碧楼这样风景优美的地方,就是“名胜”;像文武庙、慈恩塔这样历史悠久的地方我们就称为“古迹”。
学习第2自然段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日潭和月潭的位置,并且能说出依据,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学习3-4自然段
1.出示日月潭不同时间段的美景图片,思考:下列三幅图中,分别表示日月潭什么时候的美景呢?
生反馈(清晨、中午(太阳高照、下雨)) 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一幅,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向大家介绍一下(超链接)
①清晨 边读边想象画面:天刚刚亮的时候,雾还没完全散去,几个调皮的星星弟弟还没随妈妈回家,和山上微弱的灯光一起倒映在湖水中,隐隐约约,让人看不清楚。
②晴天 (播放视频),生分享看到了什么。晴天的时候,日月潭的美景尽收眼底,看得很(清晰)。
③若是下起蒙蒙细雨,又是另一番景色了。
此刻看日月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感觉?(朦胧)
通过保鲜袋感受“朦胧”的感觉:当这块轻纱似的东西放在你眼前时,你看东西感觉怎么样?(模糊,看不清楚)这就是(朦胧)它跟(清晰)是一对(反义词)。
3.看到这么美丽的景物,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词来赞美它呢?
(景色优美 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 风光秀丽)
学习第5自然段(创设情境读文)
这么美丽的景色,怎能叫人不喜欢呢?
这里有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留下来的遗迹。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说——(生读)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齐读课文,感受景美。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台湾省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虽然隔着一湾海峡,它与大陆是一家,那里的人民和我们一样,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我们都是华夏儿女,都是中国同胞。
(五)布置作业,争做小导游,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仿照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一下榕江风光。
六、说板书设计
2023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