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9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索出计算9加几的多种算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多种算法,理解“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并能运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1、①导学(填一填)
2
2 算一算
10+1= 10+3= 10+7= 10+4= 10+9= 10+10=
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啊?
③ 算一算
9+1+1 =( )
9+1+3 =( )
9+1+6 =( )
师:你是怎么算的?
二:互学
(过度: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加法的问题,有信心吗?)
1、教学例1:
① 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主题图
师:仔细观察,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正在跑步的、有在跳绳的
师:关于饮料,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箱子里有9盒,箱子外面有4盒。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盒?
师:你提的问题真好,请把掌声送给他。谁能将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怎样列式?
生:9+4
2 探究算法:
师:9+4得多少呢?现在我们用小棒代替饮料来摆一摆,先摆几根,再摆几根?
(学生活动,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你算的是多少?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再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③(生汇报算法):可能情况
生1:数:10、11、12、13或1、2、3、4……13;
生2:9和4合起来是13;
生3: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再加3等于13.
师: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我没听懂,谁再来说?)为什么要凑成10?
师:怎么把你们的想法表示出来呢?
师:你们通过自己的思考,用多种方法算出了9+4=13。大家比较一下,刚才的算法中,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学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过渡:哇,你们真聪明,用多种方法解决了饮料问题,我还要买一些教学时要用的小棒,你们帮我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好吗
2、课件出示小棒情境图
①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呢?
②指名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9+5=
③学生动手摆小棒
④指名学生演示摆小棒
⑤指名学生完整叙述9+5的计算过程
⑥全班一起说9+5的计算过程
4、(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学校为运动员们准备的鲜花
①出示小红花图
②指名学生列示:9+7=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9+7的计算过程
④指名学生说9+7的计算过程
⑤全班学生一起说9+7的计算过程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都是怎样的加法啊?
生:9加几
师:(引出课题:9加几)
三、练学
(过渡:我们一起来做几个9加几的练习吧,你们有信心做对吗?)
①课本P89第2、3题
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④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四、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
4
1
5
1
10
1
8
1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