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把握其发展及特点。 2.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本文的写作手法。 4.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的罪恶,把握主旨。
教学重点 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用时 3
教学过程 备注
导入: 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女子多薄命; 文昭关、野猪林、苏武牧羊、关羽走麦城,从来男儿怀悲愤。 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梳理文意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文本,按照情节发展,根据小序的提示,为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1.小序中讲了什么内容,对于本文的展开有什么样的作用?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作用:全诗的总纲。 2.开篇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借孔雀起兴,引出全诗故事,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 (2)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文奠定深沉悲哀、哀怨悱恻的情感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3)在结构上,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 第一部分:兰芝自请遣归,仲卿向母求情 3.作者开篇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刘兰芝对焦仲卿的告白,告白包含了哪些内容?有怎样的用意? 历数自己的身世经历;叙述婆婆的刁难之苦;表明自请遣归的决心。(心中常苦悲) ①表现出兰芝心灵手巧、热爱劳动、知书达礼、多才多艺的一面。 ②证明焦母对她的训斥毫无道理可言,揭开她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二部分:兰芝辞别焦家 4.刘兰芝为什么在离开前要认真地打扮自己? 从头到脚,衣饰足履,样样妥帖。美丽无比,绝世无双。这展现了她的爱美之心,更表现了她的自尊与人格独立。 足、头、腰、耳、指、口、步的夸张描写,可谓尽善尽美,这横的铺陈是一个动人形象的展现的极致。后文这美的形象被扼杀,就更能引起人的怜惜,更能激起对封建家长制的谴责、憎恶之情。 5.作者分别写刘兰芝与婆婆、小姑、丈夫的告别,三处告别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着怎样的用意? (1)婆婆:“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她拜别婆婆,言语不卑不亢,与婆婆的“怒”形成对比,表现出她的从容镇定。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 (2)小姑:“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她辞别小姑,泪如散珠,这其中饱含了兰芝对小姑的深情,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以及被遣的悲愤,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3)丈夫:“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他的耳语相惜,她的感念希冀,告诉世人他们的分开是被迫的,充分抒写了他们夫妇之间的真挚感情,也为兄长逼嫁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兰芝归家,官府托媒,兰芝抗婚 6.作者为何要铺陈太守家迎娶兰芝的豪华排场? 着力写迎娶的排场,表现刘兰芝的身价和她不为富贵所屈的品质;隆重迎娶与被遣归家形成对比,体现兰芝的无辜和焦母的无知;以喜庆场景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第四部分:焦仲卿和刘兰芝诀别与殉情 7.文中为何两次提到“磐石”和“蒲苇”的比喻? (1)刘兰芝: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第一处是兰芝对忠于爱情的表达,加深了读者对刘焦夫妇爱情坚贞的认识。 (2)焦仲卿: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第二处仲卿重提旧誓,语带讥讽,实则是不能摆脱眼前事变的痛苦和对兰芝深深的爱恋。 小结:兰芝的表白,仲卿的怨怼,他们之间的诀别,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生死不渝的爱情,前后照应,增强了作品整体感。 第五部分:焦、刘两家合葬已逝情侣 8.如何理解结尾“化鸟”这样的情节安排 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梁祝》中的“化蝶”。这个浪漫主义的结尾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控诉。另外,鸳鸯双飞的结尾与孔雀失偶徘徊的起兴互相呼应,加深了悲剧意蕴,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 追求,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赏析形象 9.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赏析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人物形象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1.刘兰芝: ①主动表示愿意“遣归”;不容母兄逼迫,抗拒再婚;以死明志。 敢于斗争,为维护个人的权利与尊严而反抗,性格刚烈坚毅。 ②深爱丈夫,分手时与丈夫立下誓言,被逼婚时丝毫不动摇。 温婉柔情,不为富贵权势屈服,对爱情真挚执着。 ③小结:有礼有仪、珍重情谊、美丽勤劳、自尊善良 2.焦仲卿: ①在母亲的威势之下俯首帖耳,不敢断然反抗(长跪、默无声) 孝顺长辈、性格懦弱、优柔寡断 ②深爱妻子,听到兰芝死讯,不忍独生 感情专一、忠于爱情 ③小结:有善良软弱的顺从,也有苦苦抗争的坚韧,更有为爱而死的忠贞不渝,性格具有多面性。 3.焦母: ①不能容忍兰芝的个性,斥责她“自专由” 专横跋扈、独断专行 ②面对儿子的求情,声色俱厉,无情无义 心肠冷酷、蛮横无理 ③滥用家长权力,秉持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不理解爱情,喜好控制他人。 4.刘兰芝兄长: 逼迫兰芝再嫁,不想让妹妹居家增加他的经济负担,又想让她嫁入豪门,攀附权贵。 没有责任心、自私自利、趋炎附势、见利忘义 合作探究:造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1. 封建礼教给予了焦母这样的权力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2. 焦仲卿的软弱性格和对礼教的遵从 《礼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3. 刘焦之死,刘母也有一定的责任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刘母同情女儿遭遇,在再婚问题上对女儿的意愿也有所尊重,有一定人情味,然而并不能真正理解女儿,两次与媒人谈话,口气一次比一次软,最后更直接参与催促女儿再嫁。 4. 刘兄的逼婚,最终把兰芝送上了绝路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主旨归纳 (1)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 (3)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陆游与唐琬 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唐琬成婚。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且唐婉一直无所出,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安守本分的王氏女为妻。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写罢,搁笔而去。 沈园一会后,唐琬悲恸不已。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便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即怏怏而卒。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遗踪,追忆当年,不能忘怀旧情,为此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阑珊。难,难,难! 人成各,今昨非,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当今启示 生命何其珍贵,没有爱情,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学会示弱,倔强不如随和。对待长辈尽量投其所好、避其所恶。 结婚时要认识到不仅是和自己爱的人生活,还要考虑能否与他的家人和睦共处。 没有一个健全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爱情的长久和婚姻的幸福,悲剧的发生也就不可能避免。 播放音乐《孔雀东南飞》,感受后人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期盼。
个人反思